赋能 8.培养共享意识

培养共享意识,物理空间布局和既定流程可能会阻止一个组织在内部形成共享意识,也可能会帮助一个组织在内部形成共享意识。在很多时候,试图更好地实现泰勒式效率,就会为分享信息制造障碍,也会为系统性地了解全局制造障碍,而我们特遣部队需要的,正是各个成员系统性地了解全局。

打破物理空间阻隔的启发

海豹突击队的水下爆破训练,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让大家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协作,共享信息。

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物理空间的阻隔,作者说五角大楼就如同一个迷宫,即便你有通行证,但是里面也会有多个门和入口,大量团队都有自己的办公室,然后相互分割,这也就造成,大家相互并不来往。

这种分割型的办公室,为沟通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另外,高级军官的办公室奢华,而低级职员只有一个小格子间,所以这种办公方式也强化了等级制度。

在很多大公司中也是如此,华尔街一些金融大鳄,他们甚至进出办公室都走的是私人通道,连坐电梯都不跟员工碰面。

这几年在硅谷兴起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改变了这种做法,员工和企业高管坐在开放式的空间里办公,大家的工位都是一样的,也是相互联通的,没有人有独立办公室特权,像扎克伯格也是坐在普通工位里办公的,这就大大提升了企业员工的融合性,大家会随时随地交流,交换想法。有利于企业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其实这种办公环境由来已久,早在1941年贝尔实验室就已经打破常规,开始了这种大学校园式的办公环境,70年代,古板的IBM也开始推出敞开式办公室,这大大增加了员工们偶遇的机会,后来硅谷完全采用了这个模式,谷歌和Facebook都是开放式办公的典型代表,工程师自发的抵制再被圈起来的工作方式。

2004年,他们把60人都放在了一个房间里,包括分析师,作战行动官,军事联络官,和情报以及侦查人员,甚至律师,医疗人员也全部都放在了一个开放的房间里,为了让所有人通力合作,他们将整个区域指定为机密高度安全区,在这个区域里,所有的行动对话,全部都要公开讨论,有些东西是极其敏感的,这对于一个军事化团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文化的变革要与组织的变革相匹配

以上这些只不过是形势的变化,而他们要通过这种形势去积极推动的,是作战情报简报,这是一个军事标准动作,是一个司令部的领导层,在举行日常例会中,将已知要处理的所有事情统筹一下。

当时的美军已经建立了非常先进的通讯条件,无论在何处,都可以轻松的实现相互通信,作战部队无论身在何处,也可随时的接入作者的作战情报简报,也就是说,他需要通过这种沟通,让所有的军队,所有的人员都了解整个战局,知道全局的行动方向。让每个团队,都为这个大局贡献智慧,相互协作,相互补位。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这些机密信息泄露出去呢,或者被一些人加以利用?作者说这些担心都是存在的,但是相比于共享信息所带来的好处,这些的危害都是微乎其微,他们必须趋利避害,抓住主要矛盾。他必须要让所有部队捏成一个整体,降低接口的成本。

一开始这种做法,也让很多人不适应,大家觉得这种工作环境太吵闹,也让一些官僚们觉得很不舒服,但他们知道必须要推进这种联系,这一切都需要训练,在作者的职权范围内,他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的分享信息出去,自己保持慷慨一些,这样别人也会对你更大方,你对兄弟部队给予了更多协助,那么别人也会这么回馈你。

比如作者就要求作战部队,要对每次收获的情报做必要的整理,不能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扔进编织袋,都指望后方的情报分析师团队来做整理,他们必须给情报贴上标签,并通过宽带网络输送给情报分析师,保持及时的沟通,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分享的效率,当然得到的情报反馈,也就更快。

信息共享利远大于弊

赋能 读书笔记

2005年他们就切实感受到好处,特遣部队获得的情报,更快更准,作者意识到,他们的流程已经开始产生了向心力。

后来情报分析师也被作者争取,派到了前线,这就是形成了我们之前说的,五脏俱全的小团队,这些情报分析师不再坐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去整合资料,而是直接接触犯人的审讯,直接与作战部队一起行动。他们在前方处理不了的消息,才会反馈到后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赛车都配备一名机械师,车手可以随时跟机械师沟通,而机械师也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只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要求修理厂去做大修。这就增强了横向跨部门,以及纵向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毕竟同工种之间的沟通是更加顺畅的。

作者他们每天都会有7000人,花2个小时参加会议,这在管理学上肯定会认为效率极低,浪费这么多人的时间,但是在作战部队方面,大家都认为这些时间的付出是值得的,没人愿意错过他。大家都希望了解整个战局的最新动态,以便自己制定行动计划。

有的时候一名图像分析师,做出战情汇报后,游骑兵作战部队,就能在数小时后对这一地点实行打击,而第二天这次打击之后获得的情报,就会在作战情报简报会议上呈现出来,这让分析师们得到了无比的满足感,他们的工作切实的得到了反馈,挽救了生命,创造了价值,而不仅仅只是一堆文书。大家做起事来积极型更高了。

信息泄露与信息分享

不过作者也并不掩饰,这种信息分享也曾闯过大祸,2010年之后,美军几十万份机密文件被人外泄,放在了维基解密网上,向全球公开。而这么多机密都是一个22岁的士兵,也是一个专科医生带出来的。这不免让人大吃一惊,美军到底还有没有秘密。

其实911事件之后,他们已经转变了工作方式,从信息保密,到信息分享,因为当时有个结论是,他们其实已经获取了911恐怖袭击的蛛丝马迹,但是没有把这些碎片好好利用,才形成了巨大的灾难。

所以在此后,他们更加注重分享信息,希望通过分享,让更多的部门和人员参与进来,让信息更加有效,而不会把这些情报浪费掉。这些变化,就让更多的人,其实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绝密信息。

作者最后总结,他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好,比如不应该让个人复制这些文件,也不应该让这些信息以光盘的形势带出安全区,不应该让这样危险的一个人,部署到伊拉克。但是让一个士兵和专科医生接触到这些信息,却绝对没有错。即便泄密了,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他们所得到的好处,要远大于泄密本身带来的麻烦。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赋能 8.培养共享意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