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衰退》12.经济全方位遭遇冲击!美国崩溃论不绝于耳

《繁荣与衰退》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说到了悲剧的70年代,美国各行各业全面滑坡,日本和韩国的钢铁公司崛起,抢占了美国的市场,76年日本的钢铁公司生产力比美国还要高13-17%,美国钢铁已经成为了世界老二。最要命的是,在产成品一端,消费电子领域,美国也不行了,1955年,美国控制了96%的收音机市场,而到了1975年,份额几乎为0,电视机行业也同样如此,你现在估计也想不出来,哪个电视品牌还是美国的。电视机行业,早就是日韩的天下了,连同冰箱,洗衣机,等等家用电器,基本上美国人都失去了制造能力。当然这些东西,现在最大的生产力,又转移到了咱们中国。这几年我们的国产品牌,把日韩也干的够呛。

轻工的服装鞋帽纺织品,美国也同样遭遇了冲击,高科技方面,反应略微滞后一些,在其他行业都衰退的时候,1977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却进入鼎盛阶段,达到了95%的国内市场,以及57%的全球市场,但是在1989年,全球市场份额降到了40%,这时候美国也成为了芯片进口国。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那会美国式创新,一塌糊涂,全世界都在学习日本式管理,日本人可谓是风头正盛,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全面碾压美国,甚至连科技上,也毫不示弱,但可惜的是,这么一把好牌,因为房地产泡沫戛然而止,不得不为日本惋惜,最大的敌人自爆了,美国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当时美国全面落败,主要就是因为成本太高,美国工人要比德国和日本的工人贵很多,管理层拿的钱更多,另外,美国人也不怎么重视质量,在管理上明显缺失,再加上散漫的个性,跟德,日,韩的那种军国精神完全没办法比较。所以在工业生产的比拼中,美国显然落於下风。

本来美国最强大的优势就在于研发,而且是结合产业化的科研,这让美国人之前收益颇丰,但在60-70年代,产研开始分道扬镳,各成体系,然后互相也不联系。比如施乐研究中心,他们最早发明了鼠标这个伟大的工具,但是公司管理层竟然一无所知。所以很显然,美国当年的公司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大企业病。

那些美国企业,开始进行多元化扩张,涉足原来根本就不熟悉的产业,战线拉得越来越长,这就让主业越来越不突出。比如美国无线电,收购了书店,租车,地毯,食品冷冻,高尔夫服装等等公司,跟他的主业毛关系都没有。

美国的工业衰落,城市格局也受到了重大的影响,1950年最大的工业城市中,有6个到1980年,人口减半,包括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新奥尔良,匹兹堡和圣路易斯,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多元化城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底特律最典型,他是汽车单一产业城市,这在50年代是优点,70-80年代就成了缺点,这些工人聚集在一起,时不时的就商量罢工,而且一个工厂罢工,就会瞬间蔓延整个城市,然后美国汽车工业就停摆了。汽车城在那个年月,是最为动乱的城市,1982年底特律的失业率高达25%,跟1933年大萧条时期持平,三分之一的居民靠领救济金生活,白人比例大幅下降20%,至34%,现在底特律也依旧没有好转,属于美国破败制造业的象征。典型的收缩型城市,2008年次贷危机,1美元的别墅,就出自底特律。

制造业纷纷从城市,搬到郊区,70年代,纽约也失去了40万个制造业岗位,白人逃往郊区,纽约百万人口损失,甚至75年引发了纽约的财政危机,纽约市长去求福特总统,才化解了风险。经济不佳,必然引发社会问题,警察偏向白人,对待黑人很不友好,所以黑人运动时有爆发。种族问题再次抬头。

与城市衰落形成对比的是,美国郊区快速兴起,制造业搬到了这里,获得了更低的房租,产业工人在郊区落户,1981年三分之二的美国制造业已经前往郊区的工业园,随后零售业也紧随而至,大型的购物中心,也在郊区落地生根,美国变成了一个卫星城市的国家。

虽然美国正在遭遇着制造业大溃败,但是一股希望的力量,正在应运而生,75年,比尔盖茨创建微软,76年乔布斯创建苹果,辉瑞制药大规模投入研发,这些公司都将在二三十年后,再次称霸世界。作者用了一个词,叫做黎明前的黑暗。

在经过福特和卡特两任存在感十分低的总统之后,美国终于迎来了一个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这就是里根,他一系列的供给侧改革,将美国从死亡线上又拉了回来,让企业重新强大,经济重新开始增长,通胀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回到了正轨。

里根在商业方面,有三大成就,首先,他打破了工会的权力,面对罢工,他发出最后通牒,48小时赶紧给我滚回工作岗位,否则就辞退。这抑制了国内的骚乱,让生产恢复正轨。其次,里根推动经济向市场发展,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放松经济管制,他让老布什负责削减监管机构的经费和预算,用沃克尔来做美联储主席,坚定加息,消灭通胀。沃克尔更是创了记录,把联邦基准利率升到了最高的22.4%,这么高的固定收益,傻子才会去投资股票,所以这段时间,可谓是股债双杀,美国投资市场最为黑暗的时期,最后,里根进行了税制改革,把个税从最高的70%,降低到了28%,企业所得税从46%降低到了34%。

三大改革,都是有利于商业复兴,这和里根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始终坚信商业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也特别的依赖商人这个群体。为了表明立场,他甚至搬出了当年柯立芝总统的肖像,后来的人称之为里根经济学,或者供给经济学。通过他的改革,美国一大批核心企业重新走向伟大,股市也开始见底回升,并开启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道琼斯指数从951点开始起飞,8年后涨到了2200点,20年后涨过1万点。

不过里根经济学,也有问题,那就是美国债务持续增加,甚至远超历届总统的总和,其实想想也知道,减税就是减收,然后还要加息,多还利息,一般政府都不敢这么干,80-9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增长了2倍,达到了2.4万亿美元。这也给里根的继任者留下了麻烦,老布什和克林顿都试图削减赤字,平衡预算,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债务仍然持续增加,1992年,联邦债务上升到了3万亿美元,但这些赤字,也一直维持着繁荣。并没有酿成太大的麻烦。

经济强大了,企业也就伟大了,90年代,微软开始接力IBM,从而称霸世界,成为世界唯一公认的操作系统,还有星巴克,联邦快递等一系列企业崛起,还有一些老牌公司,比如通用电气,在杰克韦尔奇的带领下,削减业务重新崛起,而此时的老对手,日本则已经深陷危机当中。不再构成威胁。

90年代,贫富分化开始拉大,80年代,超级大企业老板们的工资平均是工人的40倍,假如普通人赚3000,老板就是月薪12万,但是到了90年,这个差距拉大到了84倍,2000年则更是475倍,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倾斜,而普通人,则很难在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

这一段时间的金融也发生了巨变,首先就是家庭资产配置方式的变化, 80年家庭资产投资股票,只占总资产的10%,到了2000年已经达到了25%,这个主要得益于,退休金投资计划,也就是401k,形成了一个资本池,这些钱是你的,但是你却暂时拿不走,只能用于投资,推动美国的资本市场,迅速过渡到了机构时代。共同基金是从60年代才兴起的,2000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有9000家共同基金公司了,其中6000家都是90年代才开业的。这些基金,很大一部分都是来管理大家的退休金的。

1970年之后的30年中,金融行业出现了三大创新,一个就是货币市场基金,第二就是抵押贷款组合,第三是证券化贷款。大量非市场资产,转化成为了有价证券,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出现。银行把这些东西打包在一起,放在市场上出售。

另外就是杠杆业务兴起,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和垃圾债券,都采用了大量的金融杠杆,那么这些杠杆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咱们明天接着讲。(转自老齐读书圈

繁荣与衰退读书笔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繁荣与衰退》12.经济全方位遭遇冲击!美国崩溃论不绝于耳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