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博弈论》8.跟自己的未来如何博弈

《妙趣横生的博弈论》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我们说到了,大部分人的计划,都无法坚持下去,主要是会受到很多的诱惑,很多心理专家给我们的建议就是,把目标分解,一小步一小步迈进,最后达到目标,又或者赋予一个事情更为重要的意义,比如为了爱情,你就会充满减肥的动力。生活所迫,你才会努力读书。这本书之前也讲了,拍摄比基尼照片的事情,也属于这类,当你有一个更痛苦的事情在威胁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动力,约束自己的生活。现实中很多人也是如此,你让他戒烟不可能,但是得了肺炎之后,立马就戒了,不让他吃糖不可能,糖尿病确诊之后,一口糖都不敢吃了。

作者说,这其实就是在现在的自己跟未来的自己博弈,现在的自己必须要采取一个策略,封死未来的自己,食言的可能性。这样你的计划才能够坚持。如果没有这些约束,全靠意志力,那么未来的自己必然变化。那么这种改变博弈,以确保参与者采取行动能得到更好的结果,这类行动就叫做策略行动。

作者举例,比如两个混蛋,比拼谁更勇敢,驾车相向而行,看谁先避让,谁就是懦夫。没有避让的就是英雄,这是个危险博弈,如果都不避让,必然相撞,双双一命呜呼,不管谁避让一下,都是均衡的解,也就是最佳情况,谁都不会受伤。但是这时候其中一个人,竟然把方向盘拆下来了,以此来表明自己拼命了,就是跟你死磕。绝不避让,现在你知道他已经绝不可能转向,从选择的角度来说,对方现在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就是拼死直行,这种行为,改变了整个博弈,那么如果你是另一个人,此时最好的选择,也就是我直行,对方避让这个选项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我来避让。否则就真的完蛋了。所以我们看到,减少选择,让自己孤注一掷,反而让对方改变策略,从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这个懦夫博弈中,转向的自由,其实只不过是变成懦夫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只不过是失败的自由,所以在这样的博弈当中,减少选择,才能够成为赢家。当然这也有风险,那就是你的对手必须不能再是个愣头青,如果他也拆掉方向盘,那你们两人就只能见上帝了。其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空城计,就是这样一个博弈,司马懿冲进去活捉诸葛亮,这是双输的结果,蜀汉灭亡,司马懿也就兔死狗烹。曹魏一定容不下他,所以必然要有人避让,而诸葛亮打开城门,表现出绝不避让,等着你来抓我,那么就司马懿的最佳选择,就变成了自己退让。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博弈,比如早上起床就是一场博弈,承诺闹钟一响就起来,但是有效吗?很多时候我们都把闹钟按掉,然后倒头接着睡,这就是拥有多个选择,让策略失效。但是如果你把闹钟放在衣柜顶上,需要搬凳子摸高才能够到的位置,这时候承诺就可信了,你折腾这么一趟,基本上也就睡意全消了。现在还有人发明了一种可以移动的闹钟,早上起来你得去抓他,而他则在地上满地跑,这样的闹钟作用要更加有效。

我们用图来还原一下这场博弈,第二天早上就是未来的自己,而晚上上闹钟的就是现在的自己,如果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就是现在的自己赢了,如果第二天早上没能按时起床,就是未来的自己赢了。我们要让现在的自己赢,就要减少未来自己的选项。

这里面有一个选择的效用问题,比如说设定闹铃,晚上的自己效用减少,毕竟麻烦了不少,第二天清晨的自己,也体验不佳,要被闹铃吵醒,所以从效果来看,显然是不如不用闹铃,第二天一早又能顺利起床的情况。所以设定闹铃肯定不是最佳策略,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劣势策略呢?是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一样,我们不是要一个效率最高的现在的自己,我们是希望避免第二天早上赖床的自己。所以设定闹钟的目的,是要改变第二天清晨自己的行为,给他足够多的痛苦。从而避免这个可能发生。所以我们放弃了最优策略,而选择劣势策略。

家长对孩子,也经常会给出这样的威胁,不吃蔬菜,就不许吃冰淇淋。这就是一个回应规则,要想让孩子听话,必须要先确保你的回应规则可信。比如当着孩子的面,一碗一碗的倒掉冰淇淋。如果你没有做出可信的举动,是无法改变孩子的行为的。之前我们说的,商战中用到的保价策略,有人比我便宜就返差价。这也是一种回应策略。减少了对方降价的选择,足以威慑对方的行为。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发现本来处于先行策略的一方,有时候会放弃先行权,让对方先做出选择,但是又通过一些威胁,把对手的优势策略封死,你的目标哦就是阻止对手,做出无条件的承诺,比如在中国古代兵法中,讲究围师必阙,意思就是围城的时候,要留个缺口,让敌人有路逃走,这样他才不会去选择拼死一搏。

威胁和承诺,有的时候是相同的,比如说歹徒跟你说,给我钱,我就不会伤害你。这就是个承诺,但也是威胁,潜台词是不给钱就会伤害你。此时你怎么干呢?你挺胸抬头,告诉歹徒往心口上扎,这时候,歹徒通常都懵逼了,他看到你不怕伤害,他的优势策略,抢钱不伤人,就已经破产了。他只剩下2个选择,伤人抢钱但也可能抢不到还有不伤人不抢钱。穷凶极恶的会选择前者,没啥经验的通常都会选择后者,赶紧跑掉。

威胁可以达到阻止对方的目的,比如说不能酒后驾车,就是永远不可以,但是强迫就必须要加上一个时间,比如你把房间打扫一下,必须要加个时间限定,下午1点前,把你房间收拾干净。否则对方就会一直拖延。

如果威胁成功了,那么威胁的行动,就没必要实践了,比如你再看我,就弄死你,这时候对方走开了,你当然就不会上去弄死他,代价小,也不必实践,比如,你乱扔垃圾罚款5块,这5块钱,你也不希望去收,那么问题就简单了,无论代价大小,你都不希望去实践,那何必不用一个巨大的威胁去震慑对方呢?比如贸易谈判,为啥美国人不说,不同意我的决定,我就对你们扔原子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可信,当代价太大,脱离实际之后,反而就变得不可信了。比如父母跟孩子说,你不好好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种巨大的威胁,可信度大大降低,因为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扔了,这么去威胁对方,就相当于没有威胁。所以威胁应该跟你要求对方做的事情相匹配。这样威胁的可信度才高。比如告诉孩子,你要不听话,今天就不给你吃零食。这时候孩子会想,父母绝对干得出来,所以这个威胁才会成功。

电影中,我们见过警察审查犯人,把左轮手枪中的子弹取出来,就留下一发,然后一转轮,对着嫌疑人,问你的同伙在哪?嫌疑人没说,这时候,警察扣动扳机,空枪,这时候继续问第二次,同伙在哪,还不说就继续扣动扳机,第三次罪犯就招了。这就是一个可信的威胁,因为大家都知道,手枪里有颗子弹,而且是随机的,谁也控制不了,开了2枪,那么也就是说后面的4枪里,必然有一枪是真弹,自己死亡的威胁越来越大。而且警察的举动也说明,真的敢开枪。绝不是吓唬你玩。能挺过几枪,就看你的命了。最后犯罪嫌疑人觉得死亡风险太大了,就只好招供。这种做法要好于,用枪直接威胁,因为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赌你不敢开枪。当你随机的开了两枪之后,他就真的怕了。

在博弈论中,这个就叫做边缘策略,为了使对手动摇,我们要先把对手带到灾难的边缘。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就是边缘博弈,当时苏联在古巴安装导弹,足以打到美国,而美国则马上把枪口对准了苏联,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肯尼迪把苏联置于了最危险的边缘,让苏联做出选择,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慌得一笔,结果赫鲁晓夫还是没敢继续往下走,收手了。美国也从土耳其撤走了导弹。双方都不伤面子。其实这种事情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一旦擦枪走火,那么可能现在地球就不存在了,明天我们再来看看,如何让你的策略,看起来可信。(文章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妙趣横生的博弈论读书笔记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妙趣横生的博弈论》8.跟自己的未来如何博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