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博弈论》3.我们常常碰壁!就是因为从不考虑接受者的感受

《妙趣横生的博弈论》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妙趣横生的博弈论,昨天我们说到了查理和弗里多的投资博弈,可以总结3点结论。

第一,不同的偶然可以采用相同的数学形式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博弈树,这样会让你迅速看清楚结果。

第二,弗里多如果具备博弈论知识,就应该想到,查理根本不会相信他,所以他必须为自己增信,从而引入双方博弈。

第三,对弗里多来说,最差结果是查理不投资,他一分钱赚不到,最好结果是违约,他独吞50万,而对于查理来说,最差结果是赔掉10万,最好结果是弗里多履行承诺,赚15万。所以这并不是零和博弈,有共赢的可能。而这种博弈,通常需要更加细致的沟通。

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决策可能会更加复杂,我们每一步决策,都会引起事情的变化, 从而引发更多的可能,就像下棋一样,你只要走出第一步,对方就有几十种变化应对。所以再好的棋手也打不赢电脑,因为电脑可以用很快的时间内,就穷尽出你所有的变化。但人的脑容量却是有限的。

在我们打牌的过程中,出牌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对方手里拿着什么,所以在博弈中,经常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并不是你可以全都尽在掌握的,另外,在复杂的博弈中,也可能隐藏更深的目的,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比如外卖平台,帮你送外卖,还给你补贴,你觉得他赔本赚吆喝,但其实一旦他做大了,就会反过来吸小商家的血。所以看不清别人的玩法和真正意图,会影响我们做出错误的行动。再有就是由于轮换速度太快,参与者甚至无法看清楚对方的行动,这时候你就只能靠判断了,比如足球比赛中,踢点球,守门员必须要提前做预判,否则等对方表露意图了,也就根本来不及了。我们说的商战兵法,要比这个复杂的多,每个参与者都在想对方怎么想,而你必须要知道对方正在怎么想你,你才能做出反制。

作者举例,如果有100元,A提议怎么分,而B则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如果接受,他们就按照A的方案分配,如果不接受,则AB两人一无所获,那么如果你是A你怎么分配?站在A的角度来说,无论分给B多少钱,他都只有好处没有损失,所以哪怕给B分1分钱,B也应该欣然接受,但是实际结果会这样吗?显然不会,因为这无疑会把双方的关系弄得很僵,B虽然有好处,但是抱负的快感要远超1分钱,所以损人不利己的可能也是非常大的。在他们测试当中绝大部分人,都会分给B,40-50%的钱,而分到20%以下,B拒绝A的比例是50%。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博弈论中不要总认为,人是理性的,有时候也会受到情绪影响,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这通常就会跳出你的最优解。

为什么很多参与者A都愿意给B分40-50%,如果按照倒后推理得到的结果,给1分钱就可以了。所以这时候肯定还有其他原因起了作用,不是利他主义,就是他们担心B的拒绝,后来他们为了测试结果,又加了一个试验,也就是说,不需要B同意了,A自己决定怎么分给B,在这个实验当中,A分给B的份额,要远远少于之前那个试验,也就是说,是否要经得B的同意,至关重要。那么这也就排除了利他主义。

还有一个试验,独裁者分配这100块钱,还有一个选项是,你自己独自得到90,而对方一无所获,而且并不会通知对方,他永远也不知道你独吞了这笔钱,结果这个提议被选择的比例最高。因为这样处理最干净,不留后患。他如果把这10块钱分给B,那么很可能B反而对他表示不满。所以这再次证明,利他主义不存在的。如果真有,那也一定是抹不开面子。

有人觉得,100块钱太少了,多给点钱,会不会结果不一样,后来他们在一些贫穷国家,给出的钱,是B月收入的好几倍,结果显示,B拒绝的可能性确实下降了,但是A并没有变得更加吝啬,也就是说,A依然还是会把不小的一块分给B,这个事告诉我们,人在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通常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会考虑其他的事情,比如公平和利他主义的关注,换句话说,他们也比较在意别人会怎么看他。有些人是很想自己把钱咪了的,但是一想到事情有可能败露,瞬间名誉扫地,他们也会选择平均分配。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决策权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时候,你就尽量想办法,把事情公开。制造舆论的压力。比如老板发奖金,老板肯定不想给员工发工资的,但是如果大家都知道今年公司赚了大钱,这时候老板也只好忍痛发奖金了。聪明的人,不会直接说发奖金,而是在大众面前,不断地提公司效益好,老板英明神武,赏罚分明。你把它架起来,他就只能按照你设计的轨迹发工资了。

另外,如果换位思考,我们站在决策者的位置上,也要考虑接受者的想法,很多人也都会损人不利己,宁可自己啥也得不到,也要毁了你的收入,你可以说这种人傻,但是这就是道德攻击性,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理性的,比如天猫总裁蒋凡的夫人,一个微博,说蒋凡出轨张大奕,几乎毁了蒋凡多年来的努力,利益损失几个亿,而他自己啥也得不到,如果真离婚,恐怕也会少分好几千万。所以这么做非常不明智,理性的人看起来不可理解,以此威胁,多要几个亿不好吗?但他就是发生了。这个事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让吃瓜群众集体高潮。并不觉得这个女人的举动有何不妥,还为他点赞加油,那么也就是说,喜欢干这种损人不利己事情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是大多数。所以我们不评论谁对谁错,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但其实成年人,有时候甚至连小孩子都不如,看不清利益,偏执于对错。甚至不惜损失自己的利益,去追求这个对错的结果。

在篮球比赛的最后,落后球队开始追分的时候,通常都是先选用三分球战术,如果真的能追上来,比如最后几秒,双方比分相差2分,这时候落后的球队,拥有球权,是选择一个3分球战术,赢得比赛,还是选择一个两分球杀内线战术,先打平再说,这时候,通常教练会变得反而保守,他们更愿意去拿2分,这就是人性,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可以放手去拼,当你真的拥有一切,冠军近在眼前了,却开始倾向于保守。每个人都是如此,逃不掉的,你说我就非得60岁创业,即使那时候创业,你也一定是保守的。不可能有20岁的激情和不管不顾,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在博弈中,我们冒险要趁早,无论是创业,投资,还是学习,尽量越早越好,一开始你有的是试错机会,也敢于犯错,弄不好就能闯出一片天地,一旦上岁数了,你自己就怂了。再有豪情壮志,也白搭,那时候的你一定是倾向于保守的。但越是保守,可能反而越不安全,比如那些投P2P的,以大爷大妈居多,主要就是因为,不了解股票,没有知识,稀里糊涂的买,以为很安全,结果损失惨重。所以投资一定要趁早,如果真上了岁数,还是个小白,我反而劝你就不要投资了。

下面一章我们看,囚徒困境,及其克服。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囚徒困境,比如价格战就是典型的例子,沙特原油,降价促销,那么俄罗斯就得跟着降价,否则就会失去顾客,价格低显然对两个国家都不利,价格高才对他们更有利。但在缺乏沟通合作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当中。最后造成对自己和对手都不利的情况当中。

这种价格战,其实就是侥幸心理,企图自己调整价格,而对手不调整,最后抢走对手的客户,但如果对手跟随降价,其实消费者得利,而最后两家公司的利润都会受损。这点大家其实都清楚,但就是有神一样的自信,认为我可以通过低利润杀死对手,最后再坐拥垄断利润。比如我们知道的,早年前,电视机的价格战,最近的滴滴,快的的价格战,都是如此。总想通过低价补贴烧死对手,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对手烧不死,结果把行业烧成了重伤。最后,大家只能走向谈判。否则就必然是双输的结果。明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囚徒困境的应用法则,和解决之道。(文章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妙趣横生的博弈论读书笔记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妙趣横生的博弈论》3.我们常常碰壁!就是因为从不考虑接受者的感受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