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看股票的短期波动。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认为股票期货与期权应该退出市场,我也赞同这一观点。
交易所基金、股指期货、股指期权
ETF基金
最近几十年,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大家只是通过普通基金投资市场。
最近20年,ETF基金则比例越来越高,ETF就是交易所基金的简称,这个东西可以像股票一样交易。大家交易更方便了,这无疑就提高了交易的频次。
也有很多的玩法,比如配置,对冲,做空,都需要通过ETF基金来完成。
股指期货
然后还产生了股指期货,这样大家就可以在指数上进行赌大小,也可以通过建立期货的空头来保护自己的头寸仓位。
所谓期货合约,就是未来的交易承诺,就是你预计交割的时候,股票指数的价格会是怎么样的水平。
标普500的期货合约价值是250倍,也就是说标普如果是3000点,那么一份合约价值就是75万美元。而每一个点就是250美元,如果你买入看涨开仓,合约点位涨了10点,那么你就赚了2500美元,反之你就亏损。
但是如果你卖空开仓,指数下跌,你就会在指数每下跌一个点都赚到250美元。目前国内的股指期货也是这样,每个点是300块钱,中证500的期货是每个点200块钱,所以还是挺刺激的,比如沪深300现在每涨跌1%,基本就波动380点,也就是差不多一手合约每天波动1万元左右。要是买个几十手合约,那么你赚钱和亏钱的速度都会很快。
无论是etf也好,还是股指期货也罢,都应该在交割的时候,和他们所代表的指数保持一致,这是同一价格原理,但是有时候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出现了价格不一致的情况,要么溢价,要么折价,这就为投资提供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比如因为市场下跌太多,股指期货折价很大,你就可以做多股指期货,做空etf,这样你就锁定了价值,以后不管他们是共同下跌,还是共同上涨,又或者一涨一跌,你都能赚钱。
不过随着程序化交易越来越多,这种市场套利的机会在股市上已经越来越少了。
10年前,封闭基金有很明显的折价机会,有的甚至打8折,但现在基本很少能见到了。机会全被别的机构套利掉了。Etf和股指期货都可以通过保证金来交易,所以对于喜欢暴涨暴跌,以小博大的赌徒们来说,是非常喜欢的,但是这些做法并没有任何胜率,赌博就会输。
股指期权
还有一种东西叫做股指期权,也就是在未来一个时间,以固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权利,期权价格通常很便宜,看对方向赚钱了,就可以撬动巨大的利润,而如果看错了,那么最终期权就是一张废纸,价值归零。
你不一定非得执行期权才能获利,而是随着市场上涨,下跌,你把期权交易出去,同样可以获利。所以这是一个收益无限,损失有限的投资。所以期权也被很多人用来以小博大。
市场波动性
波动率指数
1993年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引入了CBOE波动率指数,也叫作VIX指数。
在短期内VIX指数与股市价格水平呈现很强的负相关性,市场下跌的时候,投资者愿意规避股市下跌风险,支付较高的价格,他们会购买看跌期权,VIX指数就会上升。
而市场上涨的时候,大家对市场重拾信心,VIX指数就会下降。所以短期内VIX指数,大幅走高,往往是市场要下跌的先兆。历史上VIX大涨的时候,几乎全都有股灾以及恶性事件相对应。
技术分析与趋势投资
作者还提到了技术分析,在华尔街当年有一套比较出名的方法叫做200日移动平均线策略,也就是道琼斯指数收盘高出200日移动平均线1个百分点,那么就买入,如果收盘价低于200日移动平均下至少一个百分点,就卖出。
这套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在1886年1月开始,到2012年12月结束,这漫长的100多年时间里,他的年化回报达到了9.73%,而同一时期买入并长期持有策略年化回报是9.39%,也就是说,这个择时策略略有优势。但是如果要考虑市场的交易成本,也就是佣金支出的话,那么收益就差多了。
但有些人的算法不太一样,他们认为择时策略是要算买入并持有的这段时间的收益,一旦他退出市场就不能在计算收益和时间,所以如果这么算的话,择时交易的时间将减少三分之二,那么他的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
另外,你退出市场之后,如果买个债券或者货币基金什么的,也可以增厚一定的收益。用来弥补手续费的损失。所以择时并非不能做,但择时要简单,要有纪律,有策略。并持续的坚持。而看心情的那种技术分析,就肯定会赔钱了。
行为金融学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还出现了一个流派,而且也搞得风生水起,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在追捧,即使他再好,也肯定是贵了,大家都在抛弃,即便他再差,也是便宜了。
所以我们不必去关注市场本身,而应该把经历关注在投资者的行为身上。这个方法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际用途,具体怎么使用?
在心理学上有个羊群效应,这在投资市场上非常明显,无论上涨和下跌,都会有无数投资者跟风。最终造成市场的涨跌过度。
那些历史上著名的金融泡沫,比如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网络股泡沫全都是这么形成的,一些非常低级的谎言在羊群效应的驱使之下,也会让无数人深信不疑。
比如在80年代,咱们长春还爆发了君子兰大泡沫,那时候一盆花能换一辆几十万的皇冠轿车,那会汽车可比房子值钱多了。现在看当时的人都疯了,简直就像傻子一样在那投机,但是这些人自己却有无数理由,把君子兰看成了是生活的刚需品,似乎人离开君子兰就活不下去了。
这就是一种幻觉,说白了就是猪油蒙了心智。太想发财了,就在也没办法理智下来了。
而且一堆人,他们会相互壮胆,相互鼓励。相互找借口。就这样形成了羊群效应。
还有一个逻辑,那就是股市永远都是多数人赚少数人的钱,所以多数人一定是错的。一旦多数人形成了一致性预期,一定就意味着错误已经发生。
那么是不是我们始终跟人群反着走就对呢?其实也不一定,有的时候人群确实还是对的。一群人从火海里逃出来,你却跳进去,通常未必能得到好处,还可能被烧死。
这就是投资最难的地方,霍华德马克斯把牛市分为三个阶段:
- 少数人先知先觉,开始做多
- 多数人看多做多
- 少数人做空,多数人疯狂做多
所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群众就是对的。但到了第三个阶段,群众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逆人群而动才是对的?
- 你要有独立判断,你比别人了解的客观信息更多,更全面,而不只是情绪。
- 当人们产生过度自信,并且忽视客观规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大错已经注定。
每次牛市都有代表性的言论出现,比如2007年有人喊出沪指1万点,工行成为宇宙行,中石油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甩开埃克森美孚好几条街。
2015年喊4000点才是牛市的起点,说侠之大者为国接盘。改革牛红利牛。
2015年以后的楼市,有人天天在喊,京沪深永远涨。房价还要再翻一倍等等,这些都是投资者过度自信的信号。疯狂的开始忽视客观规律,就说明市场一定是过渡投机了。
熊市也是如此,比如998点的大底部,当时的声音是股市推到重来,2014年的时候,当时是说经济即将陷入衰退。股市再也不可能涨了。
另外,这个市场存在太多的伪专家,这些人并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而是只有解释现象的能力,所以他们通常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在大跌的时候渲染恐怖气氛,在上涨的时候鼓吹未来前景。
前景理论和损失厌恶
还有一个行为叫做前景理论和损失厌恶,也就是说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收获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所以每个投资者都会以自己的买入价格作为参考点,跌了就是亏损,就很痛苦,涨了就有收获,所以我们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买入之后就下跌,一涨回成本价,马上就卖掉了。
而且同时有很多的股票,大家更愿意卖出涨的很好地那只,反而不愿意去卖掉亏损的那只,结果最后就是赚一点钱就都走掉了,最大的利润没赚到,最后剩下的全是巨亏的股票。越亏越是不舍得卖。
锚定效应
另一个心理障碍是锚定效应,也就是他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锚定价格。
比如很多人都会说,我赚到50%就卖出。这就是一个锚,甚至有的投资者,赚到10%就已经卖掉了,但是真正成熟的投资者,他可能并不太愿意去止盈,他们所投资的股票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赚钱的,但总体仍然是盈利的,也就是说,他会让盈利放大到无限大,把亏损压缩到很低。这叫做止损不止盈。华尔街有句谚语,叫做及时止损,让盈利继续。
如何规避行为障碍
那么如何规避这些行为障碍呢?作者说你要做好长期计划,考虑5年,10年,20年的投资收益问题,而不要短期在意他的波动。短期之内股票十分的不确定,所以做好组合之后就耐心一些,放在长期去看,股票的风险就已经大大降低了。
无论是收益还是安全性都会好于政府债券。所以作者说,你可以长期关注市场的变化,但是不要经常改变长期投资策略。
你如果投资的不是个股,而是指数或者基金的话,最好连关注都不要关注。你关注股票类资产的频率,跟你的收益成反比,关心则乱。比如很多人若干年前他买了一个基金,后来都忘了,结果取得了好多倍的收益。只可惜买的太少,我回答就是,就是因为买的少你才能忘掉,忘掉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收益,看看你那些买的多的基金,是不是天天都去看,然后就真的没有收益了。
投资就是要与人性为敌,而人性是什么,就是会在高点极度乐观,又会在低点极度悲观,还非常爱从众,喜欢给已经出现的现象找各种借口。然后把自己骗的团团转。
而相反,用道琼斯10股策略,或者标普10股策略,却能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这个策略的理论依据,就是买入那些市场失宠的冷门股,低估股。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