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王朝》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我们说到了,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前,克里斯,也就是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了,1997年到1999年的牛市行情当中,纽约风险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只取得了基本持平成绩,这让不少投资者相当不满意,转而退出,去追逐市场上的热门基金了,业绩表现差,也让董事会提出了质疑,甚至建议克里斯尽快整改,再多请几个分析师。甚至要求克里斯,就为什么不买科技股的问题,做出解释。
《戴维斯王朝》读书笔记:
- 《戴维斯王朝》1.金融门外汉的逆袭
- 《戴维斯王朝》2.坚信周期的历史乐观者
- 《戴维斯王朝》3.第一次投资就赔掉了媳妇的嫁妆
- 《戴维斯王朝》4.保险公司的投资逻辑
- 《戴维斯王朝》5.股市最大机会来临的时候!往往是大家最担心的时候
- 《戴维斯王朝》6.哪一年看起来都很糟糕!但股市却越来越好
- 《戴维斯王朝》7.最好的经济前景!却是噩梦的开始
- 《戴维斯王朝》8.二代登场!一场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 《戴维斯王朝》9.投资5年颗粒无收
- 《戴维斯王朝》10.老戴维斯也损失惨重!方寸大乱
- 《戴维斯王朝》11.抗住了揍!才能吃到肉
- 《戴维斯王朝》12.热爱是坚持下去基础
- 《戴维斯王朝》13.戴维斯的投资生涯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 《戴维斯王朝》14.史上最大泡沫破裂
克里斯的回答是,我们是在跑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所以不要关注这些短期表现,没什么太多作用。过分关注短期,反而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其实克里斯的目标,并不是什么超额回报,这些大资金的管理者,他们要做的就是持续战胜市场,虽然这个目标,一般投资者根本看不上,但绝大多数专业投资者,也都根本做不到。这就好比,虽然你可能还欠着信用卡,一毛钱存款都没有,但是却总觉得百八十万是个小钱。
基金评级存在非常大的误导因素,他是每年评价的,但是最后的基金却是算总账的,比如我前四年都是持平,第五年赚了2倍,那我肯定是最好的基金,但在前四年我却成为最烂基金。等到投资者发现我是好基金的时候,其实这个业绩已经与你无关了。所以判断一只基金好坏,关键还是要看他长期的表现,如果一个基金长时间的排在前30%以内,那么他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了,你完全可以等他回撤过大的时候买入。
克里斯的习惯是,会把喜欢的股票加入股票池,然后等待他们的买入机会,通常你认为的好公司,不一定会有好价格,所以这个只能等待。等他们跌到自己测算的价值区域,然后再去买入,当时市场上给纽约风险基金,送了个外号,叫做堕落成长股修复中心。也就是说,他买入的公司,都是正在倒霉的好公司。
克里斯依然继承了他爷爷那种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但是到了2000年,市场热情太高,让克里斯一反常态的大量抛售股票。原因是,上涨太多,已经提前透支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业绩表现。既然未来的繁荣已经提前到来,那他也就不等了。甚至连他老爸很多压箱底的股票也卖了。之后买入了一些零售股,比如麦当劳和耐克。克里斯最后挑选了,美国运通,麦当劳,富国银行,AIG和伯克希尔为他的永久持有对象。也就是说,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卖出。
每个人都希望挖到下一个微软,沃尔玛,思科和家得宝,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投资大师是通过他们而发财的,正经的投资大师,有据可查的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出自价值阵营。之前的漂亮50和互联网泡沫莫不是如此,高成长非常危险,当所有人都觉得他好的时候,任何高成长,其实都无法化解估值泡沫,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暴跌。所以老齐也一直说,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买的贵了,无论你买什么,都将是一笔失败的交易。相反,如果你没有支付过高的价格,只买入了低成长公司,一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回报。这就是戴维斯家族的投资之道,他们永远去找那些在大众视野之外的公司。等他们业绩回归,估值修复,出现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作者说,在历史上,其实只有3家公司,始终能够保持15%的增长速度,分别是卖烟草的菲利普莫里斯,麦当劳和卖药的默克集团。其他任何高成长,都不可持续。这也是戴维斯,彼得林奇,巴菲特全都不碰科技股的原因。他们早就知道,这种预期中的高成长,都是扯淡。99年巴菲特也做出了一个预测,他认为未来股市的回报率将极低,只有6%,因为市值太高了,财富500强总市值10万亿美元,但他们的总盈利才3000亿美元,持有资产的费用还有1000亿,也就是说,实际利润才2000亿,相当于50倍的估值去买股票。这就完全没有胜算了。98年谢尔比也在发出预警,他认为有可能陷入萧条。亚洲的金融风暴,很可能会对美国公司产生影响。提醒投资者,要降低对于未来的收益预期。即便未来每年7-8%的复合收益,也算是很不错了。也正是因为他们谨慎,防守的很早,所以在2000年市场崩溃中,他们跌幅要比市场小一半,2000年整体看,他们还盈利了10%,股市这一年下跌了10%,纳斯达克更是跌了50%。克里斯他们算了一下,84年到98年基金的回报超过了500%,但是投资人取得的回报只有186%,也就是说,大部分基金投资者,都是在进进出出当中,把收益给浪费掉了。折合成年化下来,在这样一波超大牛市当中,你又买对了最好的基金的情况下,平均投资人只获得了7.8%的年化收益,如果他们一直拿着不动,平均年化应该能到14%。差距巨大。所以克里斯经常跟客户说,希望他们坚守在基金里面,耐心等待价值回归,不要进进出出的。你以为你很机智,但其实是非常愚蠢。
在90年代,每个人都希望抓到微软这样的股票,持续的高速增长,市盈率始终保持在30倍左右,而盈利每24个月就会翻一倍。股价当然也是持续上涨,在互联网泡沫膨胀的那几年,投资者发现,任何时候买入微软似乎都是便宜的。或者说,只要买入科技股,都能赚到大钱。但这些人,最终却又损失惨重,福布斯400名富豪当中,从来没有一个是因为投资了高科技成长公司,而发大财的。要么是盖茨这样的创业者,要么就是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老齐仔细想了想也确实如此,我也不认识哪个基金经理,是靠着做科技成长股,而成为明星的。那些10几年的明星经理,无一例外都是价值投资者。投资的领域主要是消费和医药,以及传统制造和金融。
作者说,戴维斯家族是一个折中型的投资者,他是从保险股起价,儿子谢尔比这一代,在成长股上遭遇挫折,最后回到了金融行业为主的投资策略。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就是买那些不是热门的缓慢成长类股票。谢尔比和克里斯认为,这些缓慢的成长股,要比那些热门快速成长股,更容易赚到收益。
到了克里斯这一代,他更愿意使用一个指标,叫做盈利收益率,也就是市盈率的倒数,比如每股盈利2美元,股价30美元,那么市盈率15倍,倒过来,用100除以15,盈利收益率就是6.6%,他会拿这个数字跟国债进行比较。所以克里斯很少投资于那些超过20倍市盈率的股票。他认为超过20倍估值,就不如去买6%的国债了。相比于未来虚无缥缈的成长,他更相信当下的低价低估值。而普通投资者则刚好相反,为了那些日后不靠谱的高增长,放弃当下的收益。所以这点老齐要多说一句,真正的投资家,永远在抓确定性。总是会先把确定性装到兜里。而业余投资者,总愿意相信故事,等明天再去兑现。所以这也就注定了会挨坑。
最后我们再说说,戴维斯的十大投资原则,1避开廉价股,他所说的廉价不是估值,而是平庸,说的是他不买最差的公司。只是用便宜的价格买入相对较好的公司。
2避开高价股,人多的地方不去,大家都抢的,都看好的公司,戴维斯家族,从不为任何东西,支付过高的价格。
3、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适度增长的公司,什么叫适度增长,绝大多数公司,长期增长率在8-15%之间,能超过15%的凤毛菱角,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有公司已经处于这个增长速度了,并且市盈率也在8-15倍,那就可以买入。然后耐心持有等待戴维斯双击的机会。通常都能获得很高的回报。
4、等待合理的价格出现,股市不是自由市场,你什么时候去都能买到东西,有时候需要加入购物车,然后等待他们打折。谢尔比基本都是在大跌之后买入的,比如花旗和富国银行,以及制药公司,默克和辉瑞等,都是跌了50%以上,谢尔比出手购入。不光是持有等待,空仓等待,其实更是一种智慧。
5、顺势而为,谢尔比不喜欢科技股,但是他也不回避,他也比巴菲特买入科技更早,他很早就持有了英特尔和IBM,他买入科技的逻辑是,在淘金的地方卖牛仔裤,大家都在造电脑他就去买芯片,大家都在搞网络,他就买服务器提供商。那么现在大家都在搞新能源汽车,我们该买什么呢?大家可以思考这个问题。
6,主题投资,也就是把自上而下的逻辑,和自下而上融为一体,永远在想这个时代的最大主题是什么,然后再去精选好的赛道好的公司。比如70年代通胀就是主题,他就买入石油天然气,80年代通胀消失,利率下降是主题,他就买入金融。90年代开始,人口老龄化来了,他买入了消费和医药。
7、让你的赢家继续奔跑,谢尔比的换手率极低,他基本秉持了买入并持有的一贯策略。从戴维斯那一代就认定,一切择时都是徒劳的,这点老齐也很认同,90%以上的时间,择时都是徒劳的。只有市场极度悲观,或者极度乐观,散户和机构出现相同的一致性预期的时候,择时才有胜算。其他时候,基本都是瞎猜。不如踏踏实实持有组合。
8,投资于优秀的管理层,优秀的人会解决很多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
9、忽略后视镜,从过去找未来这是一切分析的基础,但是这个东西只是概率,并不完全确定。比如他们这一辈子当中,无数次喊出29年危机重来,但结果其实都没有发生。
10,坚持到底,5年周期以内股票是最危险的投资,但10年15年以上,股票是最为安全的投资。所以投资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毫无意义。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我们讲解了戴维斯家族三代的投资兴衰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要的事情,大概率的事情,反复做。即便经历70年代那样巨大的挫折,最后也还是收益满满。
(版权所有: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