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6.三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你的进步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作者先举了个例子,越战时期,美国空军优势越来越小,击落9架敌机,往往自己要损失10架飞机,这让他们不太能忍,有必要提高一下海军飞行员的战斗能力,于是就制定了一个王牌训练计划,在海军挑选最优秀的飞行员担任教官,这些人假扮成敌军,与学生飞行员展开模拟空战。这就让这些学员,可以有机会总结失败,然后尝试不同的战术,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教官们,也就是假扮敌人的飞行员们,优势越来越大。因为学生总是流水的,而教官却一直在这里模拟空战,他们反而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做到了反复练习。在每次模拟空战中,教官们都把学生打的一败涂地,然后就对他们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哪里犯下了错误。所以,其实学生们也在进步。

这次训练的效果十分惊人,在后来的空战中,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战斗能力大大增强,每损失1架飞机,可以击落12.5架敌方战斗机。后来即便越战结束了,美国海军也将这个训练计划保留了下来。并在随后的海湾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作者说,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王牌飞行员计划,有数据统计,飞行员参与的空战越多,那么他在下一场空战中获胜的概率也就越大。如果一个飞行员参加过20场空战,那么他几乎在下一场空战获胜的概率是100%。所以当经过训练之后,飞行员就开始了良性循环。获胜越来越多,生还的飞行员也就越来越多,那么这就大大增加了下一场空战的胜率。

在我们日常的练习当中,要注意克服三种错误的思维,第一种就是认为人的能力受制于某种基因,比如认为我不擅长这个,我对这个没有天赋。要坚信,只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我们都会得到大幅的提高。

第二种错误思维认为,如果你用足够长的时间,去做某件事,就一定会擅长,其实你是在原地踏步,比如每天做50个俯卧撑,那么并不能说明你就擅长俯卧撑。肌肉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第三种错误思想是,只要努力刻苦就够了,前提是你还得用特定的练习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去训练。所以在你努力之前,最好去请教一下,这个行业里的成功者,让他来帮助你找到一个更成功的训练方法。所以要时刻明白,有时候你练了半天没啥进步,很可能是违背了刻意练习的思维。

我们大多数人和那些演员和运动员不同,他们真正需要比赛和演出的时间很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练习,而我们则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所以必须要树立一个原则,就是要边干边学,把任何一次商业活动,都变成刻意练习的训练场。比如在公司内部演讲PPT的时候,刻意训练自己脱稿演讲的能力,每次训练之后,都给与总结,并在下次开会的时候改进。例如加个故事,说个段子,在哪里表现不够声情并茂等等。老齐当年在电视台出镜就是这么练的,在底下先反复练习,镜头一照你准犯晕,不知道该说啥,然后先说15秒,后来慢慢加到20秒,30秒,1分钟。每次自己的出镜,有的时候要反复录10-20次才满意,然后回来领导还要看,还得一通批评,然后再改进,加个故事,做个设计,慢慢才形成了老齐现在的语言风格。在电视台待久了,就有一个好处,多大的场面你都不惧怕了。上去就敢说话。

作者也提到了销售的训练,他们会在见具体客户之前,提前做一场演示,让有经验的销售扮演客户,提出一些刁难的问题,让这些销售经理去应对。还有一些领导,在旁边给予现场指导。在反复演练几次后,再去找客户进行提案。

这种边干边学的方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你熟悉练习的习惯,并始终在思考,该如何练习才能有的放矢。投资也一样,每个基金经理上岗之前,都要经过模拟盘的练习,让你处理各种紧急情况,他们这种模拟盘,跟我们自己参加的那种模拟盘不一样,他们这个模拟盘,虽然也不涉及资金,但却涉及你的工作岗位和前途,所以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更不敢出半点错误。在通过模拟培训之后,还要在基金经理助理的岗位上做几年,跟着人家一起,在市场里打拼几年,这样才能自己上岗。虽然也并不能完全杜绝人性的弱点吧,但是总比散户的情绪要稳定的多。而且在岗位上,基金经理每年的培训也非常多。这些东西都会逼着他们走出舒适区,去掌握更多的东西。不断训练自己坚强的神经。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案例,就是放射科医生,他们拿到X光片,会先给个判断,你会不会患上癌症,但问题是,没办法验证,通常片子拍完,人家就拿走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所以没办法提高。也没办法总结。有研究显示,放射科医生判断肿瘤的水平,多年以后依旧跟他们刚从医学院出来之后差不多。并没有随着工作经验而提高。后来有人通过程序,建立了一个图片库,并通过关键词和特征做好了分类,追踪患者未来的表现。再返回这个图片库。而且一个放射科医生的结论,其他放射科医生也能查看,并提出自己的反馈。后来效果果然明显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外科医生也可以被训练,他们的训练主要体现在心理表征上,比如给他播放一段视频,然后突然暂停,问他下一步你要做什么,你觉得哪里有问题?通过这种方法给他及时反馈,反复练习。这其实已经很类似于王牌飞行员的训练了,你不能每次都拿活人练手,但可以增加很多模拟练习。而你这种仿真练习做的越多,你下一台手术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知识和技能不是一回事,一直以来人们的关注点更多都在知识上,比如解答问题,阅读文章等等,甚至读书,都只是知识。而刻意练习则恰恰相反,他只聚焦于如何得到更好的表现。老齐多说一句,大学生为什么就业如此艰难,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有知识而没有技能。被说教太多,却缺乏练习。

比如医学院的学生,在学校里他们只具备了知识,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接触到一些技能,其实各个行业都是如此。考试题是有标准答案的,而现实中的所有麻烦,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现实中解决问题,其实更加重视的是技能。比如老齐是学法律的,我有法学知识,但是却没有这项技能,因为我几乎没有上过庭,跟人家唇枪舌剑的辩论过法律。不具备实操能力。而有些同学当年学习成绩不如我,但是人家毕业后就做了律师,现在我有法律问题,也一样得去请叫人家。所以上学的时候,我们得到的都是知识,技能其实是你工作之后才接触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的社会表现,经常跟他学习的表现不一致的地方。

有人研究,医生们的培训,说教类的成果最差,反而是针对某个病例的会诊式培训,提高医术比较多。也能改善病人的治疗。而这种案例做法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比如基金公司的投资委员会,律所的模拟法庭等等,让全员参加这种实际案例,训练的价值更大。工作中改进技能,改善表现,永远比传递知识更重要。也正是这个思路之下, 我们建立了读书圈之后,又建立了粉丝群,希望读书圈传递知识,粉丝群训练大家的技能,做到知行合一。

在这其中,有几个要点,1是要辨认真的专家,也就是我们听谁的意见,这个之前说了,要找到业内成功者,或者是你明确看到刻意练习比较多的人。比如我们当年投资半导体,自己完全看不懂,就找中科院在这方面有突出论文的专家。而不会去找个财经评论员,或者一个股评家,2是及时反馈,你要想纠正错误,持续调整,那么必须要马上知道结果。无数经验表明,得到及时反馈,是技能日渐精进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得到很快的反馈,那就不会有总结和改善。甚至练习的积极性都会受到打击。

而高超的技能,有一个表现,那就是并不教条,可以做到随机应变,比如医生在做手术当中,遇到突发状况,总能找到最佳途径,开车也是如此,老司机总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这些都是通过心理表征训练,不断强化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经常会在潜意识里计算这些突发情况。如果你还应付不来这些意外情况,那么只能说你的技能还不纯熟。比如市场一跌,自己就慌得一笔了,那么说明知识有,但技能太差。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明天我们讲,生活中的刻意练习原则。(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刻意练习》6.三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你的进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