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改革》3.医院盖得还远远不够

《结构性改革》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我们说到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按说农民进城了,农村应该多出很多耕地,但我们却恰恰相反,耕地减少,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刚性扩张之后,农村建设用地并没有同步退出,导致农民两头占地,农民人均占地超过了350-400平方米,远比城市居民占地多得多。所以下一步改革,就要支持进城的农民,自愿有偿退地,不能让他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客观地说,也得解决农民城市落户的问题,要把农民工变成市民,这样他们有了归属感,不用以后再回农村了,才能退地。

下面我们看看金融供给侧改革,现在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需求侧的宏观调控,都更加注重短期效应,是调节经济短期温度的,但是长期影响不大。供给侧改革,一定要从体制性机制上改革,从本质来说,央行发行货币,量大还是量小,和政府的税收增长能力有关,可以透支,但总的来说也需要有个平衡。简单来说,央行背后的基础货币投放,也是跟他的赚钱能力和经济能力挂钩的,不能无休止的印钱。那样大家都不信任本币了,经济信用也就破产了,比如解放前的上海就是这样。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听听,我们讲过的跌宕一百年这本书。

2018年末,中国的基础货币33万亿,M0,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金是7.3万亿,有25.7万亿是银行存款准备金,外汇占款是21万亿,M0到M2,货币供应量的范围逐渐扩大,也是一个信用创造的过程。M2很高,主要是因为信用膨胀了, 比如一套房,10年前100万,银行贷款70万出来,现在500万,银行贷款350万,这增加的贷款,就是信用创造出来的,不是央行释放的。所以房价上涨和M2是蛋生鸡和鸡生蛋的关系,正因为房价涨了,所以M2多了,M2多了,房价自然也就涨长了。

过去10年,人民币外升内贬,大量外汇博取人民币升值,所以流向咱们这里,导致我们外汇占款增加, 然后我们通过外汇占款发放货币,引发了房价暴涨,金融杠杆提升等问题。这些都是供给侧要改革的重点,我们不能再这么被动。

最近一项重大改革就是利率市场化,之前存在利率双轨制的套利现象,从银行把钱弄出来,然后再拆解出去,赚取利差。这种事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太多,就属于资金空转,对实体经济不利。另外就是货币传导不畅,央行总要经过银行来发放贷款,但是银行对于民企中小企业贷款意向不强。融资难融资贵无法解决。反而钱都去了房地产。

金融中还有一个重大的弊病,就是我们现在的直接融资不足,导致杠杆过高。目前社会新增融资中83%都是间接融资,也就是商业银行或者其他贷款机构,以及信托提供的资金,只有17%是来自直接融资,这个里面10%还是债券,也就是说,融资之中,93%都是要还本付息的债权融资,只有7%的股权融资,这个比例太失衡了,反观美国,人家70%都是股权融资。那么造成的问题就非常大了,股权融资会支持未来的科技创新创业,是更加长远的投入,而债权融资,说白了是看抵押物的,是对重资产,传统产业的融资,那么你这块比重过大,钱肯定又钻到房地产去了。因为只有房子和土地,是最优质的抵押资产。所以解决资金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就要先解决股权融资比例过低的问题。

目前资本市场有三大问题,1是并不反应经济状况,2000年以来,中国GDP翻了3倍,经济上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好公司几乎都到海外去上市了,A股仍然以最传统的企业为主。并不反应经济全貌。2是缺少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对于技术进步的推动不足,对于劣质上市公司,也欠缺淘汰机制。严重影响了整体质量。3是投入产出,收益回报不到位。股市投资并不理想。

我们在金融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在300多万亿的金融资产中,外资占比还比较低,远远没达到工商业中的外资占比水平。也就是说相对于整体而言,金融开放的力度还比较落后。有人说不对啊,这两年外资不是一直在股市上买买买吗?这才哪到哪?数据显示美国股市中75%的成交量,来自外国投资者的股票买卖,而日本,外国人占投资者的比例也达到30%,交易量比重也超过70%,所以相比之下,我们还是太少了。现在外资持仓A股占比也才10%几。目前我们正在干的事,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外资投资的门槛,吸引更多的外资入局。北上资金,目前也成了市场的风向标,外资比较抱团,所以他的作用比现在的公募基金还重要。

除了土地和金融之外,还有其他的要素流转,比如劳动力要素,放开个别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才能打消农民工的顾虑,现在45岁农民工往往就很难找到工作,如果无法当地落户,就要返回农村,再加上来回来去的迁徙,也造成了时间上的大规模浪费,所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把3亿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所以落户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已经看到了,现在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完全放开了落户限制,在争抢人才,争抢人口,未来省会以上的城市会继续享受人口红利加持,但省会以下城市,如果还不在接经济圈之内,恐怕就会比较困难了。

还有技术要素,这近些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大,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超过2万亿,但是这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不尽如人意,缺乏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梁。这个老齐多说一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还并不活跃,所以就少了科技和产业的服务中介。而风险投资不活跃,又是因为资本市场回报太低。所以才造成了收益生态链条中断。没有退出的渠道,人家可不是就不投钱了吗?!所以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是发展风投,发展创新创业的根本。

中国经济40年大发展,一个重要的引擎就是不断释放各种消费,高度重视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2010年,消费, 出口,投资,各占三分之一,到了2019年,消费已经占了GDP的60%,出口和投资加起来才40%,目前个人消费虽然有增长空间,但是却并不太大,而政府消费这块,却有巨大的潜力,啥是政府消费?说白了就是政府花钱,跟投资那些铁公基项目不同,政府消费一般都是福利领域,比如教育,卫生和文化,就拿今年的疫情来说,让我们认识到,医院盖的还是不够。目前,修公路铁路转化效率越来越低了,但是用在教育和医疗这些公共设施上面,转化可以提高一倍。拉动经济的效果会更好。同时还能改善居民福祉。

现在生意最好的地方就是医院,你凌晨去医院都得排队,所以这显然是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另外,我们的医疗体系也不发达,社区医院严重不足。所以与其再去投什么铁路公路,不如多盖点医院。既可以拉动经济,也可以满足需求,还能拉动就业,目前医生护士的数量显然也不够用。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无法进入编制。当然老齐也多说一句,医疗不一定全都纳入保障体系,要允许民营医院,商业医疗机构出现。对市场进行差异化服务。

作者说,2018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总数是1230万人,绝对数量不少,但是相对数量很少,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卫生人员都占到了人口总数量的5%,那么也就是说,我国应该有6000-7000万的医疗人员才合理。那样会极大的推升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对于公共卫生事业,就跟防洪大坝一样,宁可浪费,也不能不足。他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人民的直接幸福感。

另外,医疗人员也严重短缺,甚至很多从业者压根就没有公共卫生知识,比如这次疫情黄冈市的一个卫健委主任,记者一采访就露馅了,压根就是个外行,这种人平常无所谓,真到了危急时刻,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公共卫生人才也需要做长久的投入,这就跟教育又结合起来了,目前3000多大学里面,只有80多家有公共卫生学院,所以比例明显偏低。人才也明显不够。作者建议鼓励一些985和211大学开办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而不只是医学院才培养医生。作者测算了一下,十四五期间,大概需要投资2000-3000亿,就可以把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短板补上,而且还能拉动经济,提高幸福感,所以这个事很有意义。说完了供给侧改革,明天我们讲第二章,去杠杆与金融风险的防范。

(版权所有: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结构性改革读书笔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结构性改革》3.医院盖得还远远不够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