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走出大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昨天我们说到了作者卖掉了雷曼,他也成为了新东家美国运通眼中的红人。美国运通,甚至还给他在自己这边安排了一个办公室,这样作者基本就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美国运通上。

雷曼的内部斗争

不过作者却早就已经萌生退意,但他也非常清楚,美国运通虽然答应了他一年以后可以离开,但绝不会这么轻易放他走的,于是他提早就找了律师,为之后的麻烦做出了准备。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他们担心作者把客户带走,也担心动摇军心,所以也是百般刁难。但最后他也是通过很多人在其中斡旋,对方才同意放人,但此时已经不太可能好聚好散了,所有的愤怒和怨恨已经都写在了脸上,不过这对于作者来说,并不算什么,他原来练习长跑的时候,就已经锻炼了自己坚毅的品格。任何困难也别想将他压倒。而这些都是他的无形资产,他已经想好怎么使用这些无形资产了。

雷曼总结

就这样他结束了雷曼的职业生涯,在这其中,他不光做了纯果乐这样的超级并购案,还结交了杰克韦尔奇这样的人脉,也找到了彼得这样伟大的导师。不过这几年,他也看到了最糟糕的华尔街,这里每个人都只为自己想,关键时刻雷曼的合伙人竟然没有人敢站出来对抗刘易斯,眼看着公司垮掉。这让他也产生了很多感悟,比如了解问题的角度越多,越接近问题的答案,问题越困难,解决方案越少,你的建议就越有价值,能够追求卓越的人往往对学习充满热情,善于提问,勤于思考,能够捕捉想法之间的联系。

而成功就是充分利用那些你无法预测的罕见机会,但你抓住这些机会的前提必须保持开放的思维,很多人只看到了成功的光环,或者失败的黯淡,但是却忽视了那些人生路上的转折点,付出会逐渐变成一种志在必得的信念,一种锲而不舍我的精神,这就是无形资产,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会为你提供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多说一句,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一些小事,比如我们做招聘的时候,都会问问有没有什么爱好,或者坚持很久的事情,比如女孩练过钢琴和跳舞,说明这个女孩就比较能吃苦,做事情也更容易坚持不懈,男生如果练过健身,有很好的形体也是比较有自制力的人。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胖子就肯定不行,胖子有可能身材管理失败,但是特别爱读书,这都可以,偏好决定了,他能够在喜欢的事情上坚持下来,小事上的坚持,就会养成品格中的优点。我们就不爱用那些,什么技能和爱好都没有的,也从没有在一件事情上坚持的人。这些人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乎气。其实这种观点,在富人圈也是广泛流行,你看那些阔少,娶女明星的,往往走不到头,而娶体育女明星的,基本都还挺幸福。说白了就是,练体育,并且拿到世界冠军成绩的这些女孩,背后的忍耐力是惊人的,而且也从小吃苦,更懂得珍惜。

创业阶段

下面就进入了作者的创业阶段,他摆脱了雷曼兄弟之后,又去找了彼得,希望与这位伯乐和人生导师一起创业。此时他38岁。在雷曼赚的钱,基本够花一辈子了。但他还是想干点什么,1985年4月,他和彼得基本天天开会,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讨论该干点什么?作者认为,其实运营一个小企业,跟搞一个大企业,难度也差不太多。同样会有各种麻烦,再加上他们只会搞金融,对于其他的生意一窍不通,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干脆做一个强大的金融机构。做一个华尔街上经久不衰的品牌,而不是只去赚钱。

他们最熟悉的,就是并购这一块,这块业务需要的是人力和智力,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唯一担心的是,并购业务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他并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所以怕他养活不了整个公司的生计。所以在并购业务之外,他们还需要开拓其他的工作。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一个东西,叫做LBO也就是杠杆收购。在雷曼的时候,作者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家杠杆收购公司,KKR和福斯特曼利特尔提供过咨询服务,所以对这块也很了解。这个业务有三点好处,第一,无论经济如何,他都可以收集资产赚取收入,第二可以自己改善所收购公司,第三能够赚大钱。

解释一下,它类似于炒房,你看上一个公司,付一个首付,其他的钱找别人借,然后买下这个公司后,用这个公司的现金流去归还利息即可。而且我还可以对这个公司进行装修改造,让他变得更赚钱,最后打扮一番之后,还能再高价卖出去,或者让他上市。最后赚一大笔钱再退出。

这个跟股票投资不一样,股票投资完全就是价差,没有参与感,这个杠杆收购则需要常年付出和出色的管理能力,也可以跟大量的市场投资机构取得密切的关系,为他们赚到更多的钱。相当于成为了这些基金中的基金管理人。

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也并不需要不断扩展新客户,如果投资者投入他们的基金,基本会被锁定10年,这样也给他们创造了稳定的现金流,这十年他们每年也都有管理费可以提取。所以就解决了生计的问题。

当年他们在雷曼是因为吃亏才接触了这个业务,当年一个很好的资产,被他们很便宜就给卖了。结果引发了很多投资者的不满,之后才逐渐对杠杆交易更加关注,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用于做杠杆收购,也专门聘请了法律专家。一开始雷曼内部也有反对意见,认为一边当顾问,一边买公司,这是不是有点问题。但后来,市场趋势来了,一波杠杆收购的资金改变了美国的公司交易方式。大量买家大量出现,通过杠杆的方式,购买以前买不起的资产。银行也为此提供方便,发行新的债券。为收购提供更多的杠杆资金。

其实这个金融方式,解决了美国公司的流动性问题,让想卖公司的,和想买公司并有能力把他运营的更好的人,实现对接。以前的并购银行家,只能收取服务费。俗称叫做拼缝的。而如果作为投资者,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在金融收益中的占比,在私募股权基金里,LP把钱给了基金管理人GP,然后GP来通过自己的专业化运作,既收取基金的管理费,也可以在每笔交易中赚取一定的利润。以前是光动嘴,现在既动嘴也要出钱出力。

另外,这样的私募股权基金运营,用不了多少人,相比投行动辄几千数万人来说,他可能十几个人就把活给干了。所以结构十分的简单。这也就不需要积累,拿起来就可以干。不过作者也清楚,虽然对于人数需求不高,但是对于人才的质量却要求很高。但他并不担心,他觉得只要把业务干起来,就会有顶级人才主动加入他们。

方向已经确定了,下一步就是创业时机的问题了,1985年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第一美国经济在里根的供给侧改革之下,已经彻底迎来了复苏。而且已经连续三年转好。贷款利率很低,借钱很容易了。大量资金正在寻求新的机会,市场正在从债权投资逐渐转移到股权投资上来。这点其实跟我们今天是有点像的。第二个利好是华尔街解体,经纪公司们的佣金不再是固定值,而是可以商量。于是激烈的竞争出现了,有些勇于创新的公司,越做越大,而因循守旧者则倒闭收场。

另外,大公司已经患上了官僚病,作者加入雷曼的时候,才有550人,所有员工都很熟悉,而他离开雷曼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有了2万人,绝大多数同事,他根本就不认识了。而公司的管理者,已经不可能在这里面发现青年才俊了。所以基本上很难创新和变革。而这些人才,也会因为不得志而选择在镀金后离开,加入小公司去施展才华。所以这就是未来他们的人才宝库。

既然决定要搞了,就要为公司取个名字,一般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搞公司,总是爱把创始人名字加起来比如我们在讲巴菲特传记的时候就说过,他进入了老师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这就是两个人一起合伙干的,彼得和作者也不例外,他们一开始也想把名字叠加在一起就完了。那么这又跟黑石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的创业之路,是否如预想的那么简单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苏世民读书笔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5.走出大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