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入职雷曼!关键时刻还得靠高人指点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昨天我们说到了作者苏世民,服役后去考研,想考法学院没考上,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哈佛商学院,作者说,他如果当年考上耶鲁法学院,应该就跟克林顿和希拉里做同学了,如今来到哈佛商学院,他说他更喜欢,高智商的庭上辩论,而不喜欢怎么投机取巧的做生意,所以不免有些失落。

哈佛商学院

在商学院他又表现出了叛逆本性,第一课,一个年轻的老师讲管理经济学,核心是通过决策树来判断埋在海底的黄金价值。但是作者却站起来跟老师说,他觉得这就是无稽之谈,没什么实际作用。因为不可能有人可以无限制的潜水下去。这个问题搞得老师哑口无言。这个老师也很郁闷,不知道造了什么孽碰到这么一个刺头,不过此人叫作杰伊莱特,日后还是成为了哈佛商学院的院长,也一直是黑石董事会的成员,

商学院天天那都是一些无聊的案例,作者已经不厌其烦的准备退学了。他觉得这是在浪费生命。所以他写信给帝杰证券的前领导,问他们还要不要招人。但是没想到的是,帝杰证券的总裁迪克亲自给他回了6页纸的信,说自己当年也觉得商学院无聊至极,也准备退学,但最后还是留了下来,现在返回头去看,这是他一生中做的最重要的决定。所以他希望作者坚持下去。

作者当时左思右想,接受了这个建议,现在他依然对这个建议不胜感激。后来这个对他帮助极大的迪克也加入了黑石集团。成为长期董事会成员。

有句话叫做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留下来,作者就努力学习。把当时在帝杰证券所缺乏的知识全都补上。包括财务与企业管理,不但成绩优异还结识了很多朋友,最重要的还泡到了一个老师,商学院的课程助理,艾伦菲利普斯,最后他们结了婚。

再然后,不安分的作者,又犯了老毛病,给学校提意见,他说学校课程过于陈旧,行政部门效率低下。这些问题让哈佛商学院在走下坡路,而作者还给院长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让他们照着做。这把院长气的鼻子都歪了。直接给他轰了出去。

雷曼经历

在哈佛进修之后,他重拾信心,他认为当年在帝杰开局不利,主要是因为知识不够,现在修炼之后,应该没问题了。他认为自己还是适合做金融的。所以决定毕业后重返华尔街,再次证明自己。随后他投了很多简历,第一波士顿银行只招犹太人,所以他被干掉了,高盛说他个性太强,也不愿意要他,摩根斯坦利倒是不错,给他发了offer,但是作者不愿意去,相比大摩,他更愿意去雷曼,在经历一系列面试后,他成功入职。

与在帝杰工作不同,那边根本没人管他,而在雷曼,刚入职就有了合伙人级别的导师。也是毕业于哈佛商学院。他跟这个导师混的还不错,不过一周后这哥们竟然要离职了,说要跳槽去拉扎德公司,作者表示愿意追随大哥。后来导师还真推荐他到拉扎德来面试,这里的领导也挺喜欢他,说可以给他提供工作机会,但是希望他不要接受,他们更希望作者在雷曼积累经验之后,再加入拉扎德,作者思索再三,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

作者在雷曼的第一个工作就是针对一家航空公司座椅制造商,做出分析,飞机座椅市场已经在3年前到达顶峰,然后下滑,公司价值也大幅暴跌,他的任务是搞清楚他到底值多少钱。这个工作可着实不轻松,他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经常翻报纸就翻10几个小时。最后他写了68页的报告,把公司历史和价值的演变过程,全都分析了一遍。高高兴兴的交了作业,但是没想到,接到了领导电话,告诉他56页,有一个逗号点错了。这事让他瞬间崩溃,感觉这些人有点没事找事,吹毛求疵。这个错误修改后,竟然领导再也没提过这篇报告的事。他也不知道领导满不满意。

后来他们又接了一个活,负责做学生贷款营销协会的主承销商,帮他上市IPO,作者说,他们应该至少募集1亿美元,但是后来只募集了1000万美元,这就让领导很不满意,而作者是这个团队中,资历最浅的初级经理。只负责数据,但是他们的领导偏偏喜欢捡软柿子捏,发现似乎只有他可以欺负,于是就破口大骂。并让他尽快把募资的事情搞定。

这让作者很郁闷,甚至被骂的浑身发抖。他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去向高人请教,有一个叫做史蒂夫的同事,给他出主意,说这个不难,你要建立一个模型,说明为什么这是个好投资。一切问题其实都是差价的问题,就拿这家公司来说,他的业务就是提供贷款,收取的费用高于资金成本就能赚钱。作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业务模型画出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然后再去找,对于这种业务和稳定收益感兴趣的机构。

作者听后,备受鼓舞,他马上就照着做了,第一个目标就投向了他的母校,哈佛商学院,哈佛有最为庞大的捐赠基金,没想到竟然非常顺利,哈佛不但出了钱,还推荐他去耶鲁和普林斯顿,于是作者在大学里转了一圈,就把这1亿美元募集成功了。这给作者上了一课,其实投资者有的是钱,也一直都在寻找好的投资,你越是能够降低他们的决策难度,每个人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

有经验就得有教训,还有一次他跟着上司去客户那里做推介,但是当他们在飞机上才发现,作者搞错了一个数据,让整份报告严重偏差。对多个结果都产生了影响。他的上司还是临危不乱,坦诚的跟客户承认了统计错误,并不看数据,也把整个项目讲了下来。这让作者一直忐忑不安,事情解决了之后,上司才放了一句狠话,你要是再敢给我捅娄子,我就开了你。

在雷曼的工作,让作者感觉,金融就像是一种技能,也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而获得,你知道和你做到往往是两码事,所以光有知识肯定还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否则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就会满盘皆输,尽管有很多人都是半路转行,但是他觉得,最出色的金融人才,还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很早就知道了学习金融的路径,所以该犯的错误也都早就犯过了。有时候光有知识不够,还得有足够的教训和经验。

工作的第二年,作者认为已经熟悉公司的情况了,于是就写了一份资金管理和投行业务战略计划,提交给了公司新上任的CEO彼得,没想到还真的引起了关注,老板约他谈话,并夸奖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希望与作者建立合作。

当时在公司,大家都认为彼得是个外行,虽然他原来当过尼克松政府的商务部长,但是却不懂金融,属于是外行指挥内行,而作者这块,虽然了解业务,但是也毕竟才是个二年级生,所以作者跟老板说,我们最好先等等。等自己再掌握的充分一点,再进行改革。就这么一直等了2年,彼得邀请作者加入了他的嫡系团队,于是他也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俗称狗腿。有一次他们会见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席间介绍他们认识了一个年轻的高管,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杰克韦尔奇。这时候,其实杰克韦尔奇已经是内定的下届CEO人选了。韦尔奇也很客气,他结识作者的目的,就是希望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

作者跟韦尔奇结交后,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个人的大脑简直就跟吸尘器一样。他会吸走你所知道的一切。充满了对于学习的渴望,并且善于思考,思维敏捷。甚至学的比作者教的还要快。后来他一直和韦尔奇保持着相当好的关系,这是他一条非常重要的人脉。也是他在雷曼工作最大的收获之一。

1978年,他在雷曼已经待了6年,此时公司已经开始考虑晋升他为合伙人,这时候做橙汁的企业,纯果乐CEO给作者打电话,说他们找到了一家可以收购他们的公司,想咨询一下作者,这个该怎么处理。于是作者欣然接受,成为了他们的顾问。负责并购事宜。这是作者第一次单枪匹马的做合并交易,之前他也没啥经验,所以他也感觉很紧张,感觉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入手。那么这场并购如何进行的呢?最后作者如何设计的交易结构,咱们明天接着讲。

苏世民读书笔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3.入职雷曼!关键时刻还得靠高人指点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