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8. 如何应用德西效应来应对抗熵增

《熵增定律》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本文是熵增定律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如何应用德西效应来应对抗熵增。

什么是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是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发现的:

个体在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兼得的情况下,不仅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让动机减弱。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活动,能够让人感到十分愉快,那么就千万不要用物质去刺激他,否则这项活动的吸引力就大幅下降了。

德西效应讨论的是一个关于内、外部动机的话题。就是当内部动机起作用的时候,千万别去用外部动机做奖励。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区别?到底哪种动机更能让我们产生长久的克服熵增做功的动力呢?

下面来看一些西效应的例子:

德西效应例子 说明
老人如何阻止熊孩子胡闹 有这么一个寓言,说一群熊孩子,在一个老人家门口,天天胡闹,制造噪音,严重影响老人休息,这个老人则充满智慧,他并没有训斥,也没有谩骂,因为他知道,那样会让这些熊孩子变本加厉,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之,每人给5块钱,希望他们天天来,熊孩子们一看捣乱还有钱拿,简直太开心了。
第二天果然又来,但是第二天老人只给了每人1块钱,这就让他们有点失望。
第三天,奖励变成了5毛,这时候熊孩子们的心里产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觉得,辛辛苦苦的捣乱半天,才得到这么点收益,于是第四天,他们也就再也不来了。
所以这个事挺有意思,一旦用金钱做外部奖励,那么热爱的驱动力就不存在了,相当于激励的锚变了。
家长乱奖励 很多家长其实正在犯着这个错误,孩子考100分,就给买一个心仪的玩具,但后来又不给了,反而让孩子的学习动机严重下降。
公司发奖金 公司也是一样,一开始大家可能都十分热爱这个事业,企业非得发奖金,而这个奖金,之后又取消了,于是让大家反而没有热情了。
作者说,一旦启用外部奖励,就必须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正常人的期望都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想好,让奖金变得越来越多,就尽量少用奖励这个事。

科学激发内部动机

最大的内部动机就是自我实现被别人认同

例子 说明
家长扮猪吃老虎 有的家长,就是这样扮猪吃老虎,让孩子每天回家给他讲课,而他假装听不懂,不断地询问,孩子越讲,自己越有优越感,当然也就会记忆越深。

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

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就三个:

因素 描述
自主权 作者举了个例子,德西教授的姑妈,一直不愿意遵医嘱服药,后来换了个医生,这个医生就主动咨询他的姑妈,并告诉他,你想什么时候吃药就什么时候吃。他姑妈自己强调,愿意在晚上服药,于是就拥有了服药自主权,于是也就自然会执行。
现在很多公司,也这么搞,让员工自己提今年的KPI,然后跟你商量出3个方案,你们自己选一个,你自己做出的选择,再苦再难,含着泪也要把他执行下去。
胜任感 就是感觉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从事某一工作,而且还取得不错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自我实现。
打篮球最上瘾的那些人,一定是在这个运动项目上,玩的不错的人。正是这种优势,让他产生了内部自驱力。
社交关联 也就是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当你产生这种感觉之后,就会自信满满。
比如读书找一些人共同探讨一下,这就是社交关联。在探讨的过程中,会自发的形成比较,这一整套流程下来,你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内部动机,甚至很多人,讨论完之后,还会重新仔细阅读几遍。

内部动机才能够持续的对抗熵增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只有内部动机才能够持续的对抗熵增。

内部动机对抗熵增 说明
三体小说 三体小说的作者,刘慈欣就是一名电厂的工程师,闲的没事,开始研究科幻小说,并且投稿。
明朝那些事 作者是公务员下班之后都比较闲,他就每天研究明史,然后用白话文写成博客,这就变成了一部奇书。

所以大家应该多想想,看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强烈的内部动机,然后把这种动机,进一步放大。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熵增定律》8. 如何应用德西效应来应对抗熵增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