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3. 如何利用从众效应对抗熵增 - 知识无法改变一个人,但环境可以

《熵增定律》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本文是熵增定律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我们介绍如何利用从众效应对抗熵增。

原理 目的
损失厌恶 产生动机
从众效应 产生触发

别人都在做,我也要做

什么是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个人受到了来自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因而在他自己的知觉、认识和判断上都表现出和公众舆论或者与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致的行为。

从众效应的例子

下面我们看下一些从众效应的例子

从众效应的例子 描述
立扫把挑战 大家可能经历过微信朋友圈“立扫把挑战”的刷屏:今天是地球完美的重力角度,是唯一一天能让扫把独自站立的日子。一时间,各种款式的扫把出现在朋友圈里,开启了一场来自各地的“扫把秀”表演。
向微信官网要圣诞帽 有一年圣诞节,朋友圈里还出现过各路好友向“微信官网”讨要圣诞帽的一幕,有些人要到了,他的微信头像上就戴起了一顶可爱的圣诞帽;而有些人则苦苦久等,“微信官网”却没有给他也来上一顶。
大众点评 你不知道哪家餐厅更好,去看看大众点评,大家都说好的,基本就不会差。这就是从众,他可以帮你快速的做出选择。
方鸡蛋 如果100个人都说鸡蛋是方的,那么接受实验的那个人,通常会一脸懵逼,即便他知道鸡蛋是圆的,也不敢出声了。他开始怀疑,是不是真有一种特殊的鸡蛋,是自己不知道的。

从众效应的特点

线段实验

所罗门·阿希教授进行了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线段实验:每7人分为一组,围坐在一起,然后向每组学生出示A、B两张卡片,A卡片上有一条线段,B卡片上则是长短不一的三条线段。让受试者逐一判断B卡片的三条线段中,哪一条和A卡片的线段长度最接近。

一次实验分为18场:

  • 前6场按照正确答案进行
  • 第7场开始画风急转,前6名同学故意带节奏,报出错误答案来误导实验对象,然后观察第7位受试者是否会发生从众行为

结果显示,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有从众行为的发生。而且随着增加误导者数量时,从众效应的发生率的上升就会趋于平缓,不太明显了。

从众行动的三要素

任何一项行动都由三个要素组成,即行动=动机×能力×触发,简称B=MAT。

行动要素 说明
B,Behavior即行动 比如一个人跑步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行动。
M,Motivation即动机 行动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它一定会有动机,比如跑步的动机可能是因为年度体检出有重度脂肪肝,再不锻炼身体,就要发展成肝硬化了。由于害怕肝硬化,就产生了强烈的动机。这是我们之前说过的损失厌恶原理在起作用。
A,Ability即能力 但是光有动机还是不够的,要有能力,如果他的脚受伤了,就没有了跑步的能力,所以还需要A。得在一个能力圈范围内行动。
T,Trigger即触发 最后就是T,Trigger触发。比如在他住的四人寝室里,每天早上其他三个人都换上了跑步装备去跑步,并每天都不忘叫他,那么不出一个月,他也会加入室友的晨跑队伍中去,并养成早上跑步的习惯。动机,能力和触发三个要素当中,显然触发才是从众的关键因素。
比如我想锻炼,也有能力锻炼,如果想坚持下去怎么办,加入一个健身组织,天天一堆人带着你练。比如有的篮球群里面,你要想说这礼拜事多,请假,一堆人来给你做工作。所以你最后也没办法拒绝,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状态。
所以,越是艰难的事情,越是难以坚持的事情,就越要嚷嚷的满城风雨,让所有人都知道,最好加入一些组织,利用从众效应,给自己压迫。否则你偷偷的一个人健身,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

我们继续看一些关于触发的例子:

例子 说明
美国士兵如何戒掉毒瘾 在越战当中,有10万名美军士兵染上毒瘾,这个一度引发焦虑,战争结束后,这些人会不会扰乱社会,即使经过教育,他们觉得能有5000人恢复正常生活就不错了。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士兵回归社会后,竟然95000人都戒除了毒瘾。
原来在部队,也是一个集体触发,大家都这么干自己也会这么干,特别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靠着毒品麻醉神经。但是一旦回归社会,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人群里,触发条件就变了,人家都不这么干,所以最后他们也就不再这么干了。而且生活重新看到希望,动机也没了,所以慢慢就戒除了毒瘾。
知识无法改变一个人, 但是环境可以 如果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不断精进,不断学习,你必须要融入到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触发的环境当中。
你身边的人都很上进,你也就必须进步,如果你身边的人一个比一个混,那么你早晚也会滑落深渊。
所以再穷也要穷到富人堆里,这句话是有价值的。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尽可能的先找到这样的人群,然后混迹其中
你要想真的减肥,就到健身房里交朋友。
你要想读书,就多去大学图书馆
你要想投资赚钱,就尽量的少跟韭菜们一起讨论行情。要多听听专业观点和理性的分析

不能被群体“抛弃”

下面再列举一些从众效应的案例:

从众效应 案例说明
主场优势 在体育比赛中通常有主场优势的说法,这个优势主要来自于队员们对于比赛环境和场馆比较熟悉所形成的的天然优势。
除了环境,场地和观众之外,其实最大影响因素是裁判,因为裁判在比赛当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就来自于主场的观众。密密麻麻坐了几万人同时对你报以嘘声,你想想这得是多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裁判一定会有所偏向,即便他可能完全感受不到,但主场哨一定会有的。
实验1:
将裁判分为两组,看一模一样的比赛,同样的铲球犯规。唯一的变量就是A组观看的时候,声音很嘈杂,而B组静音,结果显示,A组裁判的判罚,更加与观众的声浪保持一致,而B组则相对客观。
实验2:
有统计显示在无观众的比赛当中,给客队的黄盘数量下跌了26%,红盘则下跌70%。
肥胖变成传染病 肥胖会在家庭成员内部和亲朋好友之间传播。假如你身边有一个人超重了,那么此人变胖的概率就会增加1.71倍。如果家里面有人肥胖,那么女人变胖的概率会增加67%,男人是45%。
因为肥胖会传染习惯:
办公室当中,如果经常有人团购零食,那么你们的嘴就基本都停不下来了。
在大学宿舍如果其他三个人天天抽烟喝啤酒,你也很难不染上这种恶习。因为会不停的有人来诱惑你。
所以不想变胖,就要远离肥胖人群,不想变丑,就到美女帅哥堆里去,要想获得上进,就多跟精英阶层待在一起。习惯能传染。

对抗系统外部的熵增

我们先来看一些破窗效应的例子来解释下什么是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 例子说明
闯红灯 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在等红灯,如果有一个人不看红灯,自行闯过,那么后面大家也会都跟着他闯红灯。
丢垃圾 垃圾桶旁边,如果出现一个垃圾袋,一会就会堆积如山

上面的例子就是破窗效应:只要有一个窗户被破坏,很快其他的窗户也会被破坏

破窗效应就是一种熵增,有序被打破,然后变得越来越无序。你的组织当中,如果出现了一个害群之马,那么很快就会形成无序发展,让你的一切制度荡然无存。

如何解决破窗效应带来的问题

作者说刘润老师,给出了三个建议:

  • 第一,立即处理,就是防止小毛病扩散。
  • 第二,绝不包容,就是奖惩分明。
  • 第三,小题大做,就是要防止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窗户不破,就很容易防微杜渐,如果放任小问题不解决,最后就会有破窗效应发生。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熵增定律》3. 如何利用从众效应对抗熵增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