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年代:中国·1947》1.前言

《转折年代:中国·1947》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对于新中国成立来说,哪一年是最关键的转折点?当我们回看中国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你会发现,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件发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46年全面内战爆发,48年三大战略决战,49年新中国成立。这本书为什么偏偏要把1947年叫做中国的“转折年代”呢?

《转折年代:中国·1947》 读书笔记

1946年底,国民党军队200万人,加上后方机关人员等,共430万人。人民解放军只有野战军61万人,加上后方机关人员等,也仅仅127万人。国民党还控制着全国76%的土地和71%的人口,控制着几乎全部现代工业,所有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

但就在1947年这一年内,国共两党的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占统治地位20来年的国民党由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为弱者;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为强者。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的绝地反攻,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先声。《转折年代:中国·1947》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947年,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民心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这本书的作者金冲及,是中共党史学家,辛亥革命史及中国现代史研究专家。撰写本书时,为更加全面地还原1947年的情况,金冲及格外重视国民党和美国方面的资料,亲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蒋介石日记,同时使用当时各个派别的杂志文章,尽量用多方视角呈现出当时人们对国共两党的评价。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作者金冲及身在国民党统治区,正要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历史系就读,他亲身经历了当时时局的动荡,我们也因此能从书中看到更多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声音。回顾1947年,金冲及说:“这一年内,我从一个关心国事而在政治上处于中间状态的青年学生,变成一个几乎全身心投入当时爱国民主运动的积极分子。”

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回到1947年之前,我们得先看看,中国是以怎样的状态进入1947年的。

在1947年将要到来的时候,国民党刚刚攻占解放区在华北和华东两大政治中心——张家口和淮阴。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关上了和谈的大门。那时候,蒋介石判断,只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消灭中国共产党。在这年元旦的日记里,他写下“本年工作要目”,十项工作中有八项是军事行动计划,一个月收复一个关键地方,仿佛已经胜利在握。而到1947年底,蒋介石却感到十分受挫,他在日记里写道:“党国危机四伏,党员与干部腐化已成不可救药之象”“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乎如雪片飞来……成败利钝,听之天父之定夺。”

再看共产党方面。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大举进攻,毛泽东在1946年的中共中央的会议上说: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点,就要孤立敌人。在军事上,我们还是用袭击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解决土地问题,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他强调,只要熬过明年一年,后年就会好转。现在看来,在1947年,“熬”字是十分贴切的。1947年的确很不容易熬过,变弱为强就更难了。

那么,在短短的一年里,是什么事情强力地扭转了局面?1947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推荐你读一读原书。今天二十几分钟的听书里无法全部概括,我们就重点来看看那一年最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一,国共的军事状态发生了对调,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变为战略反攻状态,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二,为什么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三,南京国民政府如何一步步失去了各方的支持?而这三个问题,恰好对应那一年中国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情况。接下来,我们从这三个切片入手,重新走过1947年的中国。

转折年代:中国·1947读书笔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转折年代:中国·1947》1.前言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