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3.如何在做重大决定前下定决心

《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你可能会问,战争年代战局错综复杂,指挥员的一条命令就可能导致胜败。哪怕是和平年代,一条决策也有可能影响到国计民生,开国领袖们在做决定之前,如何确定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呢?是因为开国领袖们拥有不同于常人的自信心吗?

这就是我们要说到第二个问题:在做重大的决定前,如何下定决心?

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读书笔记

下定决心当然不能只靠空想和盲目的信心。毛泽东曾经总结,只有粗心大意的军事家,才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更科学的方法是,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所以你看,指挥员在下定决心之前,有很长的准备过程,其中的关键是就是对目前战局的深入了解和充分思考。

毛泽东强调:“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换句话说,能够下定决心,果断地进行战略部署,这份底气,前提是来自对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

那么怎样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呢?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不论是了解实际情况,还是做决策,都不能仅仅依靠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的意见。

毛泽东曾经这样解释“多谋善断”:所谓多谋,就是要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然后才能得到“善断”。

领袖们非常反对傲慢的独断作风,周恩来在一次给青年们作报告时也提道:“什么叫独断?就是我说的话就对,人家说的话就不对,那还辩什么呢?你的意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谁还跟你辩?即使自己有很多对的意见,但是还要听人家的意见,把人家的好意见吸取过来,思想才能更发展,辩证法就讲矛盾的统一,只有通过争辩,才能发现更多的真理。所以,青年人要学习,就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他甚至鼓励青年们要拿出大勇气来克服独断:“一个人坐在房子里孤陋寡闻,这样不行,应该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这样才算有勇气,这种人叫做有大勇。”

所以在战争时期,不论是进行军事部署,还是制定党和军队的政策,领导人们总是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毛泽东就十分重视第一线将领们的意见,常同他们反复商议,认真听取并考虑他们的判断和建议。将领们有好的建议,毛泽东也会迅速吸纳。比如,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这是给了国民党蒋介石致命打击的大战役。而它的发动恰恰来自第一线将领的建议。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在济南战役快结束时,给中央军委发电,提出了发动淮海战役的建议。第二天,毛泽东立即为中央军委起草批示,第一句就是“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你看,制定决策和了解实际、吸纳意见是分不开的。

到了解放战争决战时期,毛泽东更是敢于根据实际情况,把指挥权充分交给更了解实际情况的前线指挥员。

比如邓小平先后担任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的百万雄师。毛泽东曾经说过“二野三野联合作战,不只是增加一倍两倍的力量,数量变,质量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但是他依然坚定地把前线指挥权交给了邓小平。

当时任中原野战军参谋长的李达上将,在回忆当年时是这么评论的:“军委、毛主席善于采纳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及时修改计划,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并再次重申给予总前委刘陈邓‘临机处置’之权,这是淮海战役所以能顺利发展并取得全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过来再看国民党这边,蒋介石自始至终把指挥权把在自己一个人手里,听不进任何建议。不止一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曾经回忆过,蒋介石没有做过中下级军官,缺少战场上的实际经验,但是他却喜欢直接用电话指挥前方作战。就连参谋总长陈诚,那可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从黄埔军校时期就追随蒋介石,本职工作就是制定作战计划,但是在蒋介石面前,他也很少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能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下面的将领们也知道,听从命令往往要吃败仗,但是不听命令更不得了,所以大家最后索性不出主意,就让蒋介石直接指挥,吃了败仗让他负责,将领们也好推卸责任。

这种唯上是听的态度,恰恰是国民党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于军事理论,开国领袖们也是结合实际的吸纳总结,而不是墨守成规。哪怕是成熟的理论,也要用实践这块试金石去加以验证。

朱德曾经回忆,1925年他在莫斯科的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教官曾经测验他,问他回国以后要怎么打仗?朱德回答说,我的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的时候带着队伍上山。为此,朱德还受到了批评。

但是现在回头看,这就是游击战争的思想。到后来,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就是毛泽东、朱德共同提出来的。

如果和当时流行的军事理论比较,游击战争的思想似乎显得有些离经叛道,固守理论的人,就有可能对它不屑一顾。但是经过实践的验证,游击战争成为我军走向胜利的重要武器。

你看,对于开国领袖们来说,对于自己的想法、决策、理论,他们的信心不是来自于盲目的自信,来自对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对实际多一份了解和思考,对自己就多一份信心。

他们也把实际当做自己决策的重要标准。陈云曾经总结过一句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九个字可以作为开国领袖们重视实际的最好总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3.如何在做重大决定前下定决心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