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旅程,今天我们来讲讲经营之道,说说迪士尼的故事,找来一本书叫做一生的旅程,副标题叫做迪士尼CEO自述,批量打造超级IP的经营哲学,作者自然就是迪士尼的第六任CEO,罗伯特艾格,他以第一视角写实的方式回顾了迪士尼的经营哲学和扩张之路。他原来在美国广播公司工作,之后被迪士尼收购,他也就加入这家公司,一干就是23年。其中有15年,他都是迪士尼的一把手,直到今年2月他才正式退休。但是似乎这次隐退并不成功,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迪士尼再次陷入困境,这就逼着罗伯特艾格重新掌握大权,可见这个人对于迪士尼的重要意义,2001年,正是艾格,将深陷危机当中的迪士尼,带出了困境。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艾格的视角,了解一下他的经营哲学。
童年经历
父母影响
作者说,他从小家里就有书房,父亲就是一个爱读书的,所以他受到父亲的影响,也成了一爱读书的人。所以家长才是孩子真正的起点,不仅限于财富,也包括生活习惯,很难想象,一个爱打游戏,爱打牌的家长,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作者10岁的时候,已经能阅读纽约时报了。
他的父亲除了爱读书之外,还经常调动工作,也热衷政治,不过后来他很难控制情绪,患有了狂躁症,然后对他们兄妹的要求都很苛刻,督促他们用有限的时间,可以去做让自己变好的事情。而不要浪费时间。这些都对作者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家庭影响
他们家生活并不稳定,想在父亲那里拿到零花钱并不容易,所以作者从小就养成了自己找工作,打工赚零花钱的习惯,大概相当于咱们这边的初中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各种打工了。他的父亲感觉自己很失败,经常唉声叹气,于是作者也从小就树立了一个一定要成功的价值观。他不想跟父亲一样,抱憾终身。这就是作者的家庭,他甚至很感谢这样的家庭,有激励,有关爱,有好的习惯传承。这就足够了。不需要有太多的钱,一个孩子的志向和思考能力,要远比金钱重要的多。
ABC经历
作者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ABC,也就是美国广播公司工作,而且还是托关系进去的,当时他一心想成为一名电视新闻主播,但只能从小编导做起,周薪是150美元。也没什么特别具体的工作,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特征,随叫随到,让你干啥你就得干啥。甚至早上4点半就要进摄影棚,不过作者说,这个习惯让他受益终身,现在他依然保持着4点一刻起床的习惯,这让他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他坚信如果没有早起这个习惯,他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新闻部工作经历
当时的电视台跟现在还不一样,那会算是新兴行业,如日中天,大家没有那么多碎片时间,所以电视的关注度很高,而在电视台,是有鄙视链的,他一个小编辑要受夹板气,一方面主持人录完节目就想走,另一方面,制片人却要先审看节目,这两边他都得罪不起。甚至当时他还受到了深深的侮辱。即便他日后很成功了,却仍然无法释怀
有一次,他跟了一个项目叫做盛世演唱会,请来的明星很平易近人,但是项目负责人鲁尼却无比刁难,甚至要求正常演出都要重新构思。但是作者也在这样活动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电视人的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这些人眼中,觉不甘心差强人意。
后来作者又被调到另外一个组,这个组的领导完全不一样,营私舞弊,经常拿回扣干私活,还把很多道具家具搬到自己家,作者抱怨了两句,也没指名道姓,但是却被打击报复了。后来他不得不去做体育节目,不过却因祸得福,让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体育部工作经历
美国广播公司中,体育部门是最赚钱的部门之一,拥有超高粉丝人气,足球赛,棒球赛,橄榄球赛,高尔夫,还有拳王争霸赛都深受观众喜爱。作者在这里得到了很快的晋升,也在这段时间随着节目组到处出差出国。成了一个环游世界的空中飞人,这自然也就丰富了他的见识。让他接触了许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新鲜事物。
当时体育部门的负责人,就是那个曾经负责盛世演唱会的鲁尼,当时他已经在电视圈非常有名了。虽然跟着他干活很累,但是却很能学到东西。他总在追求不断的创新,给观众全新的冲击和感受。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并对一些细节乐此不疲。比如摄像机的角度偏差,故事线叙述的不够突出,这些他都要亲自纠正,并且无论什么情况,都需要修改。直到他满意为止。可以说节目就是他的一切,节目要比这些工作人员重要的多。为了节目他可以牺牲一切,甚至不计代价。他经常讲的就是,为了更好,不惜一切。作者说,这句话对他日后的人生影响巨大。他自己的座右铭,也很类似,就是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这其实就是在以身作则,创造一个拒绝平庸的环境。多说一句, 做产品的就必须要有跟产品死磕的精神。所以在电视台也做不出什么出彩的工作。我当年只是工作量持续第一,但是却没什么特别好的作品可以得奖。
1979年朝鲜乒乓球锦标赛
1979年,作者接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乒乓球锦标赛在朝鲜平壤举办,鲁尼就说了一句,这个比赛意义重大,我们要报道,于是作者就得跑断腿,他得先去欧洲到乒乓球联合会申请资格,还得去北京找朝鲜代表团会面,这个事甚至触动了美国国务院的亚洲代表,认为他们已经违法了,当时美国禁止一切与朝鲜的商业往来。看起来此事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他知道鲁尼一定不会放弃,于是又多方打听,找国务院的人沟通,结果事情逆转了,国务院不但不反对他们进入朝鲜,还反而鼓励他们这么干,让他们多拍素材。只是不允许他们跟朝鲜人购买任何东西和签订任何协议。
当然,美国的想法,朝鲜也肯定知道真实意图,所以不可能答应,于是他就又曲线救国,通过乒乓球联合会拿到拍摄许可,朝鲜也不好过于阻拦。最后他终于干成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媒体也第一次踏入朝鲜。堪称电视历史上的一次历史性时刻。
鲁尼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经常对一些事情和人破口大骂,很多人都会对她感到恐惧,作者也无数次想过离职。但他最终还是留下来了。他在这样的人身边工作,让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历练。
85年,34岁的作者已经做到了体育部副总裁的位置,但此时公司有可能被35亿美元,贱卖给大都会通信公司,后者只有美国广播公司规模的四分之一,这笔蛇吞象的交易,背后是股神巴菲特在操刀。所以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大都会通信公司经历
86年1月,这场并购完成。一开始他们这些美国广播公司的高管,一百个看不上对方。认为大都会的价值观土的掉渣。对方上来就大幅削减成本,之前优厚待遇都不见了,高管也没有高级轿车了,出差也没有头等舱了,之前出差的报销金上不封顶,现在也都取消了。不过这倒是很巴菲特,他一般收购一个公司之后,都会压缩成本。释放现金。另外,也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鲁尼最后去了新闻部,而他亲手带出来的人,作者的上司,没能接替鲁尼的工作,大都会选择了空降兵,一个叫做丹尼斯的人,来接管体育部,这个人之前没有一分钟体育电视的经验,于是大量骨干离职,纷纷加入了竞争对手,作者本来也打算跟着离开,但是丹尼斯挽留了他,并决定提拔他为高级副总裁,并给他画了一张大饼。作者思考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了留下来。
后来的事情证明,接受这份升职,选择留在美国广播公司,是他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他马上发现,新来的上司丹尼斯,既友善又有趣,还拥有极强的热情和感染力,后来他还通过丹尼斯,清楚的认识了大都会的掌门人,汤姆和丹,这两个人也全权负责美国广播公司的运营,巴菲特甚至称赞这两人是最伟大的管理二人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新团队中,作者又学到了什么,并做出了怎样的改变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