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5.宏观现象 – 城市化与不平衡

置身事内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我们再来看看宏观,也就是站在中央的角度,该怎么考虑问题,如何把控全局。

房价与居民债务

上面当然明白,现在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地方的主要收入来源,土地推着房价在涨,房价也拉着地价在涨,那么是不是就是说,只要这种模式不改变,这个循环就破不了,地方会始终有拉升房价的动力呢?

其实在这个外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的购买力,房价总要靠老百姓去买,而老百姓买房是要贷款的,贷款是要还的。那么房价的上限,其实也就是老百姓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者说是大家未来收入的实际购买力。那么这时候就能回答那个问题了,一直通货膨胀,房价会不会一直涨呢?通胀下去,其实反而会压制经济活动,让老百姓长期的收入购买力下降。而现在基本上就已经处于了这种临界点,1是居民负债已经达到了70%,2是大家已经算的清清楚楚,22岁工作,到65岁退休,43年的收入,完全不足以支付一套房子的价格极其贷款利息。甚至加上6个钱包,也已经买不起了。那么躺平的也就会越来越多。

房价与土地供需

过去之所以房价能涨,是因为年轻人在持续流入发达城市,而发达城市的土地供给又如同挤牙膏一样,比如北京一直按照1500万人来供地,但其实人口早就超过了2000万人。那么人多地少,价格就必然上涨。

但其实很多人一直认为,在2015年之前,我们的房价基本合理,北上广深房价年均涨幅13%,基本跟经济保持同步,也跟人口增速和收入水平增速保持同步。只是2015年之后,开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其他的地方更是如此,在2015年之前,几乎也没怎么涨房价,那会一提高房价,就都是一线大城市的特例,但是自打棚改货币化安置之后,二三四线房价就开始暴涨。

所以你要买房,判断是不是有泡沫,就以2015年房价为基准,每年增长5%,比如今年是2022年,1.05的7次方就应该是1.4,也就是说比2015年房价高40%,那么就基本没啥泡沫。当年卖200万的房子,现在卖280万,这就叫房价没涨。因为你这200万,即便买国债,拿7年,现在也是280万了。所以你并没有吃亏。早买房的人也没有占便宜,甚至刨除掉各种税费损耗,他可能还亏了,不如买国债划算。

其实之前我们的土地政策,一直在犯错误,把大量的土地指标,都投入到了中西部地区,而土地紧张的东南沿海,和特大城市,反而没啥指标。本意是引导人口去建设中西部,但实际上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即便房价再高,大家也往北上广深跑。所以涝的涝死,旱的旱死,浪费了大量的土地指标,2020年我们才要求建设用地,跨区域流转改革,这个我们之前在黄奇帆的两本书里讲过,中西部用不了的土地指标可以卖给东部,这样中西部获得了发展资金,而东部获得了更加宝贵的土地指标。全国来看,则保证了耕地红线。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房价与居民债务:欧美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国家现在自有住房率高达90%多,远超过西方国家,金融危机之前他们也才70%,所以在欧美人的世界里,大部分人都是一直租房的。那么中国人是否自古就有房产情节呢,其实这都是扯淡,1998年房改之前,90%以上的中国人的房子也都是租的。而且已经租了四五十年。压根就没有动过买房的念想,大家都在等着单位分房。

随后我们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把房地产这个大老虎放出来了,然后一直拉动经济增长了20年,房地产又被称之为经济周期之母,房地产腾飞的20年,也促进了我们国家的经济腾飞。那么这一切都到头了吗?

房价与居民债务:我国的情况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指标叫做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

居民债务占GDP比重

2005-2006年急速拉升了一波,从不到10%,拉到了20%,但这依然是非常低的水平,然后2008年之后,到2010年,很快就又拉升到了30%,到了2015年上升到了40%,至此杠杆率依旧是比较克制,也是正常水平,但是2015年之后就不正常了,2018年就拉到了54%。估计现在至少得60-70%的水平。

而在负债结构当中,76%都是房贷。中国人7成资产在楼市里面,而美国人7成资产在股债市场,所以你也就能理解两个国家政策的不同。美国更呵护股市,而我们则生怕楼市崩溃。

总的来说,我国居民债务负担不低,且仍然在快速的上升,最主要原因就是房价上涨,而居民债务攀升,开始反噬经济,对消费造成了明显的抑制,一些可选消费大幅下降,比如2018年之后,汽车销量就一直走低。整个行业都陷入低估。2022年,整体消费更是十分糟糕。

房价与居民债务风险

如果从总资产来看,北京和上海是新疆和吉林的6-7倍,这主要就是来自于房价的差距,北京和上海卖一套房,基本可以在二三线城市躺平。而反过来,三四线的人,要想到大城市去买房,基本上得一家三代人加满负债,都不见得够用,这其实也就拉大了贫富分化,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我国的房价上涨,以及杠杆率达到极限,会不会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或者日本那种楼市泡沫破裂?作者说,不太可能

  • 首先我们的按揭首付比例还是很高的,有30%,不像美国当年已经降到了0,所以银行风险还比较低。而整体不良率也并不高只有0.3%
  • 其次,住房按揭形成的信贷资产,后面没有层层嵌套衍生品,所以也就没有放大效应。我们的资产证券化总量之后3%,而美国是63%
  • 第三,资本账户管制,也没有多少国外资金,来参与我们的住房按揭市场。所以即便房价下跌,也不会爆发连锁反应

当然化解居民债务风险还是必要的,除了遏制房价上涨势头之外,还要提高收入。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但是这后两项,其实比让房价下跌还难。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人口流动与收入平衡

低收入人群要想提高收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到大城市打工。

比如你在北京送个外卖能有8-9千收入,甚至有些按摩店的技师,一个月能赚2-3万。这个收入,如果要是在三四线城市,基本上就是收入的天花板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收入差距存在,所以才造成了人员的大范围流动,原来是赚完钱还想留在当地,要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带着财产转移到大城市,现在买不起房了,赚完钱又不甘心回老家,可能会转移到其他的二线城市发展。也一样会带着财富离开。

所以导致三四线城市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后果,一开始是年轻人离开,然后是财富也逐渐离开。资源越来越向头部城市集中,即便不是北上广深,也至少得是省会城市。

作者说,如果要想平均地方之间的发展差距,关键是人均,而不是规模,但其实这个也十分困难,西部几个省份的人均要想追上北上广深,也几乎没可能。而且这种人均差距仍然在不断拉大,规模才能产生效益,你一个剃头的,在大城市就能生存下去,但在老家,一共就没有多少人口,生意几乎没法干。像跑腿,外卖,代驾,网约车,这些也都是如此,只要肯干,随时都有订单。但是如果在一个三四线城市,根本就维持不下去。我们在规模那本书里讲过,人口在扩大的情况下,规模效应是几何级放大的。

所以这也很好的回答了大家心中的疑问,为啥大城市活的那么艰难,却还要来大城市闯荡。就是因为在中小城市,活的其实也并不轻松,特别是那些没有本地关系的人。可能干脆就活不下去。而在大城市苦点累点,几年之后,你起码还有一个生活的选择权,是继续奋斗还是回老家躺平。而如果你一直留在老家,你是没有这个选择权的。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也都在限流,比如北京和上海,在明确控制人口增长,因为劳动力的持续涌入,会对当地的一些公共服务造成冲击。当然也不利于其他二线城市的发展。所以北京上海一限流,很多二线城市也就活了。

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这个事,未来我们肯定要做,否则大城市土地卡在那里,很难获得更多地土地,那么自然也就盖不房子,我们现在已经在实行,地随人走,人口流入多的地方,会多增加土地,而人口流入少的地方,则要减少土地供给。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让土地可以跟金融资产一样,变得可以交易。

当年重庆已经跑通了地票模式,比如一个农民进了城,家里闲置了两亩宅基地,他可以将其还原成耕地,然后拿到两亩地的地票,放到土地交易所里交易,卖给重庆市区内,需要建设指标的区县。按照每亩地票20万元计算,扣除掉5万块钱那的复耕土地的成本,那么也能净得35万元。这里面农户拿大头,大概是85%,剩下15%归农村集体,所以最后这个农民能带着30万元现金进城,有利于他在城里立足。

所以地票制度有这么几点好处

  1. 是让农民不至于裸体进城,能够带着钱来,有助于他们在城市落户
  2. 防止农民两头占地,农村闲置的土地,可以复耕,保证耕地面积不减
  3. 让农民有积极性,把指标转移到城市区域内。增加城市土地供给

另外,集体建设用地也在尝试多种突破,直接向城市提供土地供给,这也就打破了地方政府,对于城市住宅用地的垄断。不再需要先征收为国有土地,再进行建设,可以直接拥有同等权利。总之,我们一直在进行多种尝试,尽量进行土地改革。让人的流动,跟土地的供给匹配起来,从而化解高房价难题。同时也降低房地产的风险。

户籍改革

至于户口方面,现在也已经基本放开,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的其他地方,落户条件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甚至大城市还开启了抢人大战,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住房补贴,但是也有人批评,这些政策并未惠及农村的转移人口,也就是说农民要想进城落户,没技能,没学历还是很困难的。2020年4月之后,南昌,昆明,济南等一些弱省会城市,宣布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参保年限和学历要求。真正实现了0门槛。

城市化的核心不应该是土地,应该是人,要实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均衡,缩小贫富差距,关键也在人。所以土地和人的匹配,土地和人的关系,如何让那些农民,享受土地的财富,这个是很关键的,也是下一步我们土地改革的重点。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收入差距

下面我们看看,经济发展和贫富分化,这40年间,我们摆脱了贫困,但是也拉大了收入差距,大家之所以怀念之前的日子,就是因为之前,没那么大的差距,而现在之所以压力山大,卷的不行,就是生活水平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即便是月入过万这种,大城市里面的打工人,尽管他们已经超过了90%甚至95%的国人,但仍然觉得不幸福。而同时,还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块钱以下,这一部分人,甚至连表达不满的权力都没有。

根据统计,2019年收入最高的20%人群,占据了全部收入的48%。而收入最低的20%,只占据全部收入的4%。注意这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但其实可能远远不止。

经过了两代人的积累,大家的财富差距,其实主要就体现在房产上面,房价不断地上涨,拉大了贫富分化,有人可以拿几栋楼去收租,有人却掏空6个钱包,买不起一套房子。甚至出现了更奇葩的现象,清华毕业的一辈子买不起学区房,那么最后买学区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也成了一道谜题。

一旦一个人拥有了财产,那么通过财产的财富积累速度,将比体力劳动快的多

  • 比如你给孩子留下200万存款,那么他用这200万做投资,平均一年就可以有20万的收入。7年翻一倍,而其他的人,没有这笔遗产,就只能从0做起,工作赚钱的速度永远比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 就像过去15年里,每当你说,过两年想多攒点钱再去付个首付的时候,反而离首付的差距越来越远。所以最后社会就出现了躺平和拼爹两个现象。没有爹拼,就只能躺平

最近几年,确实富人财富增长的很快,经济越是降速,我们就越是需要更多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而这些释放出来的货币,最终都会反映在资产上,那么持有资产最多的富人肯定会得到更多地好处,而穷人则会越来越穷,并没有起到之前我们说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局面,甚至先富的成为后富的阻力。

美国其实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他们从70年代以来,收入的后50%的群体,实际收入并没有增长,中产的40%,40年财富增长仅仅35%,而富人,也就是收入最高的10%的群体,收入增长了2.5倍。所以贫富分化,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难题。

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

也正是由于贫富分化的存在,所以社会出现了很多乱象

  • 比如内卷化,就是其一,好工作就那么多,大家都奔着好工作去努力,最后也就越来越卷,甚至现在发展到鸡娃的程度。有人甚至开玩笑,小学3年级,10岁的年纪,如果掌握4000英语词汇量,在美国肯定是够用了,但在咱们这肯定不够。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要学完高中要学的英语。这样卷下去的话,就会让社会变得很不幸福。而且阶层跃迁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作者说,我国70后和80后中,绝大多数收入都是超过父辈的,如果父辈收入不高,属于是下面40%的群体,那么子女超过父母的概率接近9成。即便父母是中产,那么我们超过他们的概率也有7成。但是下一代,还能不能超过我们这一代,这个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或者干脆说很难,因为现在的教育要求就是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直接分流到职业学校,那么这其实就是过早的定性,一旦路选错了,那么就很难了。
而且改革开放的红利期,其实到80-90这一代,也就吃的差不多了,未来除非有巨大的技术突破,否则很难再有巨大的跃迁机会。

我们总说乱世出英雄,一个社会,越是混乱,越是快速增长,越是规则不清,就越是容易实现阶层的跃迁,一旦方方面面都成熟了,你就真的很难了,比如欧洲现在就是这样,基本上你爸爸什么样,你也就什么样。一辈子能看的到头。

所以尽管我们在提倡共同富裕,但其实还是很难的,社会越是固化共同富裕其实也就越难。城市化和工业化结束之后,其实留给我们逆袭的窗口期也就越来越少了。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置身事内》5.宏观现象 – 城市化与不平衡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