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1.微观机制 –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置身事内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本书分为微观和宏观部两个部分,我们先看看微观,主要先讲讲地方上的事,如果在美国,加州单拿出来,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他也占了美国GDP总量的15%,加利福尼亚是经济最强的一个州,在我们国家也一样,广东和江苏,单拿出来也是世界第13和第14的经济体,超过了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大家老是拿河南还是荷兰开玩笑,但其实他们的经济体量也很相似。湖北已经接近瑞士。但是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差距也是巨大的,北京的人均GDP是甘肃的5倍,广东GDP总量是西藏的62倍,所以这种地区差异,我们要比美国大的多,美国纽约州的人均GDP也只是最穷的密西西比州的2.3倍。

1.政府治理的特点

中国的五级政府管理体系

差异越大,管理难度也就越大。我们采取的是5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央,省,市,区县和乡镇,但这里面也有不同,比如省会城市,他也是地级市,但是地位会高很多。领导也是副省级干部,这些年我们也不断的进行改革,比如撤掉一些县,设成市,甚至还在1988年设立了海南省,1997年设重庆为直辖市。这都是把这个地区,提成了省级单位。那么在资源调配上,以及权力上,肯定就完全不同。

中国的五级政府管理体系

在这些行政区域当中,还会设很多的管理部门

  • 比如财政,工商,税务,发改委等等,都是经济部门,统一会由一个分管经济的干部管理,一般分管经济的领导,级别都比较高,不是常务副省长,就是常务副市长。属于省委和市委成员。

2.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在日常的经济当中,有些管理会产生外部性,啥意思,就是你的政策可能会影响别人。

  • 比如一个地方,如果建学校,如果只招本地学生,那么市里就可以做决定,但是如果全省招生,你就可能影响别的地区,所以就必须由省里来协调。
  • 工厂也是如此,如果你污染的范围,涉及其他城市,那么也得到省里去协调,甚至跨省的话,还得上报中央。所以有的时候,地方并不能完全做主。
  • 比如北京你要全面发展经济,就会对河北和天津造成虹吸效应,那么就要求北京必须停下来,疏解经济功能。

人口密度、地理与文化差异

很多因素其实都在影响着各个地区的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的效果.

人口密度

首先就是人口密度,我们国家东西差距很大,西边57%的国土面积,只住了6%的人口,所以很简单的道理,人多的地方, 成本更低,税收收入更多。人少的地方,发展经济就很艰难。

地理条件

其次,地理条件不同,靠着大海和长江,就运输交通方便,发展比较便利,而在深山当中,或者内陆城市则发展艰难。

语言文化差异

第三,语言文化差异。有些地区比较闭塞,根本就是语言不通,也影响了行政区域划分。即便同属于一个行政区域,语言不同,也会天然的分开

  • 比如苏南和苏北,都算江苏省,但是却有着明显的区隔。

三不管地区

在一些行政交界处,其实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现象,叫做三不管,贫困发生率远比省市的核心区域高出很多,也就是说,越是一个行政区域的边界范围,越可能得不到公共服务的支持。这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 比如也确实有很多山区,在省与省的交界处上。山西和河北隔着太行山,江西和福建隔着武夷山,湖北,河南,安徽隔着大别山,这些地区原来都是闹革命的地方,当时的红军也充分利用了这些三不管地带,实现大范围穿插,犹如庖丁解牛。

所以边界效应无解,他永远会存在下去,聪明的人,必须调整自己,尽量远离一个行政区的边界,到核心地带去

  • 所以以后除了头部一半的省会城市,其他地方都是收缩城市。而在收缩城市当中,即便你再努力,也是白搭。

如何解决行政边界问题

行政边界影响着经济发展,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现象非常突出,就在2022年4月,我们还发文,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说的就是要打破这种保护主义,让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说明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我们也看到,不断地出台经济区域的概念,比如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其实目的都是打破这种行政边界,让要素流通起来。否则地方上各自独立,各自保护,肯定对于经济相当不利。

  • 举个例子,有些地方甚至为要求地产开发商,要在我这里拿地,你必须注册一个当地公司,把税收交在当地才行。还有些地方,要求生产制造商,必须采购我当地企业的原材料。即便贵一倍,你也得用,不能从外面拉过来。否则就给我滚出去。这些行政保护,破坏了市场竞争。

3.复杂信息

我们有句老话,叫做山高皇帝远,当地的管理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可以让权力不受限制。理论上是上级领导下级,但是下级则通过信息优势,调动上级的决策

  • 比如一些国企,那肯定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理论上是国家的,实际上就是地方在管着。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信息与权力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现象,国家公布的GDP数字,跟地方上对不上,各省公布的数字肯定大于全国,然后地市的数字,又会高于全省。这就是层层加码,大家都心照不宣。后来开始了全国GDP挤水分,像辽宁,内蒙,天津,一下就露馅了。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把决策权,交给占据优势信息的一方。谁更清楚,谁就来负责。

4.激励相容

垂直管理

另外,上下级之间,也通常会发生利益冲突,比如上级部门,很重视环保质量,而下级则担心环保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就是二者利益并不匹配。后来我们想的办法就是垂直领导,比如省环保局,可以直接向市县级部门委派干部。不让地方上插手。人都归我管了,那么自然也就只能听我的了。上下级的目标一致,激励相容,也就解决了矛盾问题。

事权划分三大原则

总之,事权的划分有三大原则

  1. 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

  2. 信息复杂性

  3. 激励相容

三大原则的共同主题就是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与冲突

5.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在经济的权力上,还是很大的,他们不仅能创造发展环境,还能够成为经济的深度参与者,这一点在招商引资当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简单来说,地方政府是城市土地的所有者,他可以用土地,来做筹码,实现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目的,通常会把土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转让给企业去开发。并做好基础服务,有的时候,还会对企业提供深度的金融贷款服务支持。

  • 比如为了把特斯拉弄到上海,给地,给钱,给政策支持。目的就是让他落地之后,能带动周边整条产业链过来落户。甚至有的地方,为了争夺企业,还帮助申请牌照。

另外,地方政府也很大方,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这就干脆发钱了,比如我们熟悉的三免三减半,对新开业的企业,三年免征所得税,之后三年再减半征收。还有对个人所得税的返还政策。按照高收入群体的最高边际税率计算是45%,有的地方能返还30%,以此来吸引企业在当地落户。

企业来了,产业链就来了,逐渐繁荣了,土地也就水涨船高了。损失的这点税收,就都可以从其他地方弥补回来。

地方招商,也是一种投资的思路。而做企业的人,也会比较各个地方的政策扶持力度

  • 比如很多在北京做的企业,都想转到南方去,南方给的优惠更多。所以慢慢的很多经济企业就离开了,北京就放一个总部,当门面。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置身事内》1.微观机制 –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