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3.微观机制 –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置身事内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在广州深圳附近,其实有很多当地人,看似很穷,也没正经工作,但是每天就靠着收房租度日,作者举例广州石碑村,一个村民炫耀,自己有十栋房子可以收租,注意不是十套房,而是10栋,一栋房子有7层。这就是现在社会的现状,一些人占据了大量的房产,而变成了社会巨富阶层,而另一些人,则为了一套房子要搭上祖孙三代6个钱包。

1.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成都“宽窄巷子”说起

地方政府在过去20年当中,一手工业化,一手城市化,用土地使用权,撑起第二财政,来平衡事权和财权,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相当复杂,开发商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其实也很难干成事。而很多开发商的行为,其实背后也都是地方政府的意志。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啥叫融资平台?

  • 这个得从法律规定说起,地方政府是不能从银行贷款的,2015年之前,甚至不允许发债融资,那么地方要想借钱投资,搞建设,怎么办?就需要专门成立公司,通过公司法人性质,去市场中融资,而这类公司就是国有独资企业,他们另外一个名字就是统称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他们正式名称当中,往往都会有建设投资,或者投资开发字样,或者有什么城投公司
    • 比如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城投集团,这些都是当地国资委的全资公司。

就连成都文旅集团,也是政府的全资公司,专门从银行贷款,去投资那些著名的文旅项目。甚至可以以极其优惠的条件,获得大量的土地所有权。

  • 比如著名的宽窄巷子,就是成都文旅集团开发的。

这些公司,早期在建设阶段,基本上都不赚钱,就靠政府补贴,后面补贴逐渐下降。但整体盈利性,也依旧不强。或者说,他们本身做的事,就是公共服务性质的,半官半商,本身投的也都是那些,民间资本不怎么感兴趣,但是社会效应较强的项目。所以看你最后怎么算账,如果只算项目,确实很差, 如果算整个的经济效益带动和生活品质提升,那么他们还是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

另外,这种融资平台公司,还要承担很多的脏活累活

  • 比如生地开发,说白了就是参与拆迁和土地整理,这个过程叫做土地一级开发,把土地收拾好之后,再交给万达这样的商业地产开发商。由民营资本进入,形成二级开发。相比较来说,一级开发就是受累不讨好,投入大利润低,甚至会有很多的尖锐矛盾。政府拆迁,基本都会交给这些公司来办。因为这些公司,本身也就是政府设立的。

工业园区开发:苏州工业园区VS华夏幸福

还有一些工业园区的管委会,负责土地的开发和整理,也是融资平台性质的公司,他们得先进性大量投入,形成规模,再交给政府去做招商引资。

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甚至招商引资的工作,也是这些公司来做的

  • 比如华夏幸福,整个河北的产业园,都是他来一级开发,同时还要负责二级开发,所以有媒体称之为造城者华夏幸福。不过也正式因为步子太大,最后有点拉垮了。造了太多的城,但却没有运营好。被巨额债务给压垮了。

很多融资平台企业,在开发产业园的过程中,都动了歪脑筋,光搞工业地产是不赚钱的,所以他们要用住宅去反哺产业园,所以在产业园旁边,他么也建立了大量的住宅。堤内损失堤外补,但前提其实也万变不离其宗,你得真的把产业做起来。产业没有落地,无论你把城修的跟皇宫一样,也是白搭。

2.地方政府债务

为政府开发融资:国家开发银行与城投债

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土地财政就成了地方政府的依赖,把经济发展起来,更多人落户买房,那么土地金融就能进入正反馈,正循环,相反,如果造了城,却没人来,那么就会让债务爆发。2008年,全国共有融资平台公司3000余家,2009年就激增到了8000家。随后一路继续增长。现在其实也已经累计了巨大的债务。

还比如现在大家都把城投债视为无风险收益,而城投债的收益率也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大家都觉得这种东西,有政府的隐性担保,所以非常安全。所以导致了城投债数量激增,每年都得有好几万亿的规模。

地方债务与风险

所以几方加下来,现在大家也不知道,地方政府债务到底规模会有多大,显性债务好算,隐性负债,根本没办法计算,融资平台就根本算不清楚。

  • 有学术界做过研究,2015-2017年,地方债务总额差不多得40-50万亿,占GDP的5-6成。看似很多,但是横向跟美国和日本比,我们债务风险还算是可控。美日的政府债务总量,分别为GDP的107%和237%,而且我们基本都是内债,所以债务危机风险不大。

但是如果我们纵向来分析,层级越低的政府,其实债务负担也就越重,县级债务,远远高于省级。因为省级有很好的财政保障,可以归还债务,而县级和中西部地区,则现金流状况比较差。风险也就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现象需要警惕,就是融资平台收入过低

  • 2017年,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和安徽之外,其他地区的融资平台平均收入,扣除掉补贴,跟本覆盖不了债务利息支出。那么一旦经济预冷,地价下滑,政府也背不动这些债务
  • 2022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还能够保持景气的地方,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其他的地方,已经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了。没有收入的话,债务负担也就扛不住了。所以我们看到房地产松绑也就越来越多,但问题是,不是说松绑,房子就能涨价的,在疫情之下,大家收入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即便现在你让大家伙去买房,现在也拿不出这个钱了。

地方债的治理与改革

我们最近几年,就开始着手清理地方债,怕他暴雷,做法就是债务置换,让地方政府公开发债,用利息低的地方债,来替换那些融资平台公司拿到的利息更高的银行贷款和城投债。利率能从7-8%,降到4%左右,大大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偿付压力,利息只要还能正常还,通常就不会暴雷。

另外就是期限更长,政府公债周期要比那些城投债长的多,无形中也拉长了还款周期,也减轻了风险,

第三就是公债的信用级别更高,有政府台面上的背书作保证,就不愁发新债出来,只要能一直借新还旧,那么债务雷就不会炸。其实这么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逼着地方政府把隐性债务台面化,最可怕的不是欠了一堆债,最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他欠了多少钱。

所以后面多次强调,破除地方隐性担保,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问,为啥要这么改革,因为地方乱搞,最后你拍拍屁股走人了,但却威胁的是整个金融系统安全,相当于好处你都占了,但最后让全国的金融系统买单,所以中央肯定不能干这种傻事。

3.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官员政绩与激励机制

我们的官员,一直采取政绩激励,这也促成了大家热衷于发展经济,但却不怎么关注债务风险,而政绩的衡量标准,又是GDP,而最容易看见的GDP就是重资产的公用事业建设

  • 比如道路,桥梁,地铁,而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地下管网,则往往被忽略。

所以在管理学上我们经常会讲,你考核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在官员的考核中也同样如此。官员们从上任第一天开始,就会率先想到自己的政绩,这与之后的晋升息息相关。而这些政绩,与当地的老百姓口碑,可能关系并不太大。

  • 比如有的地方造了很多的产业新城,GDP年年都增长前列,但是却并没有拉动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等建设一停止,数字就全都掉下来了。更可气的是,欠了一屁股债。到处都是雷。
  • 再比如某些地方, 一直搞振兴,大兴土木半天,其实越这么搞,官僚化越严重,营商环境越差。最后甚至有一种说法,某地一搞振兴,海南的房价就涨。所以这就是开错了药方,也抓错了药。

作者提到一点是很有道理的,账要两边算,不能光看负债,也不能光抱怨问题,我们也得看看这些负债,为我们带来了多少资产,增加了多少基础设施

  • 客观地评价,我们的土地财政,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是有巨大贡献的。要没有土地这个硬核资产,我们不可能盘活资源,实现如此高质量的发展,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站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过去是对的,不代表未来一直都是对的,凡事他都有个度,当超过这个度的时候,生产要素的价格大幅提升,就开始适得其反,开始抑制我们的制造业,更让无数多的年轻人躺平。从而抑制创新创业的土壤。
  • 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型,要升级。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模式,土地这碗饭,现在基本你算是吃到头了,所以我们也适时的提出房住不炒,也要开征房产税,就是要调整社会的经济结构。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置身事内》3.微观机制 –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