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4.微观机制 –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置身事内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未来的重中之重,也就是工业。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1.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京东方和政府投资的故事

京东方是一家明星公司,他的面板技术,拥有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说正是京东方的崛起,让我们改变了对于国际大品牌的依赖,也促进了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价格的下调。而支持京东方的大股东,基本都是国资背景。

京东方的前身,是一家北京的企业,叫做北京电子管厂,那么他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这其中又得到了政府怎样的支持?

京东方就是一家很老的北京工厂,21世纪初具备了生产小型液晶面板的能力,当时他在政府的帮助下,收购了韩国企业,建成了第二条五代线,北京市政府提供了28亿元借款,以国资委下面的,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公司为出借主体,后来这笔钱债转股了,另外,建设银行也贷给了他7.4亿美元。

但其实这笔政府投资,效果并不好,5代线投产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还赶上了显示器价格大跌,京东方在2005和2006两年大亏33亿。此时已经命悬一线,贷款根本还不上,也是经过反复协商,才做通工作。

后来京东方的融资,就不再采取贷款和债权,因为他知道自己也还不上,全都改成了股票增发的形势。后来他在成都投产,就向两家城投公司定向增发18亿元,这次结果还不错,投产后赶上了智能手机爆发。京东方也得以迅速发展。后来他又如法炮制,到深圳去建设6代线,生产电视面板,但遇到了坏人,夏普连续搅局,跟深圳说,咱两玩,不带京东方,就这样把京东方的方案搅黄了之后,夏普竟然也终止了跟深圳的合作。后来京东方转战上海,而夏普继续如法炮制,同样的办法搅黄了上海和京东方的合作, 并且自己再次毁约。

这就给了合肥机会,当时合肥并不富裕,财政收入预算才161亿,而投产一条6代线要175亿。可谓入不敷出,但是领导班子决心很大。于是给京东方背书,向社会资本增发,合肥政府也同时出资60亿。但没想到没羞没臊的夏普又来搅局,好在京东方这次是提前有所防范,给合肥领导打了预防针,使得夏普的奸计败露,而合肥的融资也取得了成功,定向融资了120亿,再找国开行牵头贷款75亿。6代线终于投产,让合肥一跃成为高技术制造基地。甚至很多中央领导,和江浙沪的领导组团都来考察。后来京东方又在合肥设了8.5代线和10.5代线,合肥已经形成了光电显示行业的产业集群。

在快速的扩张期,京东方基本的融资模式都是跟当地政府合作,增发股票扩充资本,同时使用银团贷款。甚至拿到过几乎不要利息的贷款。有的贷款利息,干脆政府全额补贴。2014年京东方一次就增发449亿元,北京投了85亿,重庆62亿,合肥60亿。2015年建设合肥10.5代线的时候,需要项目资本金220亿,市政府的城投公司,就给筹措了180亿。

经济启示

所以这种重资产的工业项目,其实民营企业要想赶超世界巨头,绝非易事,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快速追赶,这其中政府对投融资的帮助功不可没,否则一条生产线,动辄几百亿的投资,一个民营企业根本就拿不出来。

所以也难怪,国际上很多外资,对我们有各种看法,你这不是市场竞争啊,你这显然背后有人在拉偏手。但其实,每个国家在工业的扩张阶段,都是这么过来的,1973年,韩国政府也通过国家投资基金,和韩国产业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入六大战略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造船,机械,电子和石化,孵化出来了浦项制铁,三星,现代这些世界顶尖企业。而我们现在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各地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动辄几百亿,专门投向这些有产业竞争力的先进制造行业,带动整个产业链集群的发展和建设,比如通信,手机,面板,新能源等等,都是这么搞起来的,我们正在集中力量解决芯片和半导体的问题,相信有10年时间,也必然能孵化出伟大的企业。

产业优势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是否重视,70年代韩国也啥都没有,而到了现在你在看,能跟苹果分庭抗礼的,起码三星算是一号。这些都是政府积极引导不无关系,我们也一样,充分市场竞争很重要,但是到了一定的条件,政府助推一把,也是应该的。但这其中其实也走了不少弯路,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为京东方,成为世界领先水平,很多确实有骗补贴的嫌疑,而且很多产业扶持了半天,越来越弱。

但整体方向还是没错的,没人会关心你在扶持当中,浪费了多少钱,也没人关心失败了多少家企业,大家最后看的,就是你到底能不能搞出一个自己的三星,即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浪费了大把的金钱,只要有一个成功的案例,能够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帮我们解决卡脖子的问题,那么这些投入就都是值得的。所以有些事情,站在政府这种更高的格局上去考虑,他就不光是经济问题。

地方政府竞争

各大城市其实也都在为产业而内卷,为了争夺优质企业来这里落户,给出了很优惠的条件,特别是那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比如重庆当年为了争取惠普,给了最优惠条件。郑州争取富士康,几乎也是要啥给啥,上海这次也为了吸引特斯拉下了血本,这些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拉动效应。拿合肥来说,把京东方搞来之后,大量的配套企业在周边落地,比如兆易创新这种企业,也都来合肥合作。设立了合肥长鑫,成为我国内存制造产业中心之一。

2.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光伏产业的故事

我们再来看看光伏,我们之前很早就布局光伏产业,也是给了大量的政府补贴去扶持,当时无锡尚德的施正荣还当过首富,但是2012年前后,很多光伏企业倒闭,全行业进入寒冬。于是光伏行业变成了政府补贴的反面教材。

但作者认为,其实在这一轮补贴的大潮当中,也补贴出了产业竞争力,比如隆基股份,光伏龙头,已经具备全球领先地位。隆基甚至已经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和刻意打压,其实很多投资者之前也一直认为,补贴的行业是不能投资的,但如果换个角度去看,也同意作者的观点,站在国家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钱恰恰是最没用的东西,如果把钱扔出去,哪怕乱枪打鸟,真的培养出了几家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那么这个钱,甭管多浪费,他也没有白花。

所以这是两个维度,大家一定要注意,投资要的是胜率和确定性,但产业扶持,只要一个成功的案例。投资是大部分赚钱才算成功,而产业扶持,有一个企业做出来了就算成功。失败多少都在所不惜。

光伏这几年我们国家其实一直处于领跑状态,只是因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大幅削减了光伏补贴,所以才对我们的光伏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这些光伏技术,现在仍然不具备经济效益,所以出口转内销难度很大。即便现在,在国内大量装机也很困难。

所以只能靠着政府补贴来发展。不过也正是由于补贴,装机量大幅上升,那么补贴也补贴不起了,所以2018年以后,可再生能源补贴就拖欠越来越多。

另外,一个大麻烦就是,光伏装机量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发电多,但是当地产业并不集中,所以发电多的地方,对能源需求却十分有限,而这些电你还很难跨省运输,消耗巨大。

所以最后产生不了什么经济效益,所以最后电力公司,也不怎么愿意给光伏电厂结算补贴。后来我们出台了东数西算,既然电挪不到东部去,那就干脆把工作转移到西部去。这确实是很好的一个想法。刚好我们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建设,都不知道干点什么,那就把数据中心建起来放到中西部地区。

经济启示

所以作者的结论就是,他十分认可政府补贴这个事,即便失败的案例很多,很多企业都倒闭了,但那又如何,企业跟人不一样,人死了脑子也死了,但企业死了,积累的技术,人才,和经验都不会消失,全都会转移到产业链的其他位置。为后来人积极做着储备。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新能源,补贴虽然不见得成功,但是没有补贴这个行业就不可能存在,所以先补贴起来再说,等他技术强大了,行业成熟了,再逐渐降低,行业对补贴的依赖。

地方政府竞争与重复建设

另外,也有人批评地方政府之间过度竞争,搞了太多的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但是这就是市场竞争的规律,只有在竞争当中,产业要素才能够逐渐降低,过剩了价格才能下降,产业才能成熟。否则都规划好,各干各的,那么最后就又变成了计划体制,也就没有活力了。

我们可以看看,苏浙粤地区,其实就是典型的过度竞争,大家都在做过同样的生意,结果很繁荣,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其实都是计划出来的,有些地方搞重工,有些地方搞汽车,有些地方搞能源,结果怎么样,南北差距比东西差距还大。所以重复投资,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对于优胜劣汰反而有促进作用。在国内脱颖而出,才能够去海外竞争。

3.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在政府补贴这个事上,最近几年还流行了一种形势,就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从2014年开始爆发式增长,2019年,已经设立了1686只引导基金,涉及资金4万亿。其中有2万亿都已经投出去了。

私募基金与政府引导基金

我们都知道私募基金,投资者是LP,管理人是GP,投资者把钱交给GP管理,然后把钱投出去,未来创造收益之后,在按照投资份额比例,返还给大家。实现财富增值。管理人这边,就拿管理费和业绩提成。当然这个费用怎么收,收多少,大家都可以约定。大家认识的那些资本大佬

  • 比如红杉,金沙江,深创投,启明星都是管理人,也就是说他们只是替别人管钱的GP,动辄几百亿的资金,并不都是他们自己的,只是他们在管而已。

而那些LP,其实才是真正的大佬,在美国LP好多都是养老金和退休金,还有淡马锡,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耶鲁和哈佛,斯坦福这些大学的捐赠基金等等。我们的北大清华也有这样的基金会,北大大概有70亿左右。而国内最大的一类LP就是政府引导基金了,我们俗称叫做政府大基金。

私募基金基本运作模式

这些大基金有三个特点

  1. 他们不直接投企业,而是投其他的基金做LP,所以他们也被称为是母基金。
  2. 交给市场化管理人运作,借助市场力量,去使用财政资金。
  3. 大部分投到战略新兴产业当中,不投传统行业,特别是禁止去投房地产和基建。

比如深创投,他的第一大股东就是深圳国资委,持股比例占了28%,所以这是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公司。

也有完全独自的,比如北京亦庄国投,他之前投资过京东方。

政府引导基金兴起的制度条件

政府引导基金的宗旨就是发挥财政基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通过母基金,设立子基金,然后通过子基金撬动更多地社会资金量。

因为大家都看到,政府引导基金在里面了,所以也就觉得这事靠谱,比如深创投这种,你投起来就相对踏实,深圳国资委找的项目,大多都是很赚钱的,即便不赚钱,他也能找机会处理掉,而且运作到沪深交易所上市,那么政府大基金也有天然的优势。所以从退出渠道来说,也是一层保证。

这几年连续的IPO加速,其实也是跟这种产业大基金扩容有关。得掩护主力们在二级市场上退出。又是科创板,又是注册制,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对国家而言,就是发展产业,壮大科技创新的力量。至于股市是3000点还是4000点,其实并不太关心。

那么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国家要一直保持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以及大基金的退出节奏,就必须要维持二级市场一个相对可以的估值,如果二级市场黄了,估值压到了跟一级市场一样的水平,大基金退不出来,整个的创投链条也就全都不转了。这时候,政策才会着急。

引导基金的成绩与困难

产业引导基金,其实就是把债权融资变成了股权融资,银行这种风控的手段,是不可能去给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的,所以这种投资,必须由风险投资来做,鼓励风险投资,就是鼓励创新创业,所以产业引导基金,在未来我国的科技发展过程当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他本质上也是招商引资的工具,好的项目,通过引导基金,就可以把他们留在当地。比如当年老齐参与的就是安徽省某市的半导体产业大基金,因为安徽那个时候,已经形成半导体的产业集群了,所以他为了强化自己的地位,成立了大基金,就是要投全国最优秀的半导体企业,然后有个条件,把厂子或者总部搬到安徽某个地方,给地,给厂房,甚至给税收优惠,还给融资。大基金的运作,都是市场化手段,甚至还会帮着你去做原材料采购,给技术扶持,也还会帮你解决产品销路问题,最后大基金还会帮你登陆资本市场,赚了钱之后,政府这部分,并不要求多高的收益,通常只保留正常利润,然后就全部退出,并把其他利润,奖励给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团队,所以很多人一看产业基金退出某个公司就慌了,但其实人家根本就不是为了赚大钱的,而是为了扶持企业,在当地落户。

带动整体产业链。在这种优惠政策下,有竞争力的企业,就会强者恒强,快速脱颖而出。所以这就是格局不同,角度不同,对于一个事情的理解也完全不同。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置身事内》4.微观机制 –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