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5.好公司为啥通常都不是好股票

《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说到了基业长青这本书,他挑选出了18家高瞻远瞩的公司,汇集了企业界的精华,20年过去了,这18家公司,有14家仍然表现出色,但是今天作者要说的是,他们真的是好的投资标的吗?他做了资本市场上的统计,如果把这18家公司做成一个指数,他的表现,并没有超越标普500指数,而最郁闷的是,作为这18家公司的对照组公司,他们所编制的指数,却遥遥领先,从对比上我们能看出,这本书写作之前的10年,也就是80-90年,高瞻远瞩的公司表现极强,而这本书写作之后的10年,高瞻远瞩就不再具备优势,而在90年代末期,对照组公司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财富杂志做了一个研究,每年会选出最受市场喜爱的公司,和最受市场鄙视的公司,这里面有一些条件和特征,比如最受喜爱的公司,通常拥有较高的估值,也在过去几年时间,拥有较好的市场表现,也就是说,如果往前看,过去5年,喜爱组的公司,平均涨幅比鄙视组的公司高一倍,但是往后看,结果却发生了逆转,在23年的时间里,最受鄙视的公司,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7.5%,要高于最受喜爱的公司。

有人说这个东西靠谱吗,会不会是小数法则?他们找到了一个更长时间的研究,从1982年到2006年,3200只股票进行研究, 发现这些股票中,预期增长率最高的股票,实际增长率为年化11.5%,而预期增长率最低的股票,则实际年化增长为14.5%,也就是说,你越看好他,他表现也就越差,你不看好他了,反而他会迎来爆发。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过去五年的增长率误导了分析师,当分析师做出预测的时候,有太多乐观或者悲观的信息和情绪,干扰了分析师的判断。作者说,这些分析师忽略了一个常识,那就是资本主义的铁律,获得超额利润的公司,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也就是说,别人看到他们赚大钱了,于是就会纷纷加入其中,竞争者更多,后面的利润肯定会被蚕食。相反,利润低的行业里,会挤出很多的竞争者,当这些竞争者无利可图退出后, 有利于市场逐渐统一,利润率也就能有所恢复。有研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各公司,都会出现资产回报率逐渐回归的过程, 也就是说高利润会逐渐降低,低利润会逐渐抬升。所以你根据过去预测未来,往往得到的结果刚好相反。未来收益降低,恰恰是因为过去他是资产回报的明星。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那些成长热门股,绝不是投资的首选,甚至会让你大失所望。跌到你哭为止。

我们看第十一章,明确而现实的危险,风险三要素。格雷厄姆告诉我们,风险无法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衡量,他绝不会把风险视为标准差和波动,他认为风险是一种,永久性资本损失。所以风险三要素就是,估值风险,营运和盈利风险,以及资产负债的财务风险。

我们先来看估值风险,格雷厄姆曾经说,成长型股票的危险,在于受到市场的青睐,价格过于虚高。此时对于未来收益的保守预测,将无法支撑他的价格。换句话说,买入昂贵的东西,是比较容易让人失望的,格雷厄姆认为,当整个市场估值在10倍附近的时候,买入股票,基本上都是安全的,那时候大家一定十分悲观了。大家都不看好的东西,就不太可能再贵了。这种市盈率水平分别出现在1920年初,30年代初,二战开始之后,以及70年代末,和2008年底。当然这是投资的下限,那么上限呢?格雷厄姆说,他们推荐购买的股票,不会超过市盈率16倍。根据作者的研究,在美国市场上,有一半股票超过16倍,在英国和欧洲也有三分之一,而日本反而是估值最高的,他们超过16倍市盈率的股票超过57%。也就是说,按照格雷厄姆的要求,我们至少是不应该去碰,估值最高的一半。

至于营运和盈利的风险,这其实就是代表了公司的基本面,能够自己赚钱的公司就总有希望。格雷厄姆提醒,如果一只股票按照当前每股收益看是便宜,但是按照过去10年每股收益看却贵了,那么他很可能就比较危险,你要格外小心,未来他的收益可能会萎缩,让他反而估值上升。作者还有个指标,就是当前每股收益,大于2倍的10年平均值,以此来衡量盈利的风险,如果一个市场,这样的股票数过多,那么他的风险就更大。

第三就是资产负债表和财务风险,经济繁荣的时候,投资者往往忽视这个风险,只有当盈利严重下滑的时候,大家才会去关注资产负债表。公司往往也是符合人性的,在经济扩张的时候,他们愿意借更多的债,放大杠杆扩张业务,想赚更多的钱,而一旦经济收缩,他们就去杠杆,开始保守,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们放大的杠杆,可能反而让他们在经济转向的时候,亏得更多。也就是我们企业管理学上经常说的,企业死于扩张。

下面看第十二章,极度悲观,盈利预警和冲动时刻,人的大脑都有弱点,我们不擅长情感穿越,也就是我在冷静的时候,根本想象不到自己冲动的样子,虽然邓普顿说,极度悲观之时,就是买入时机,但是这句话是在极度理性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而极度悲观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冷静的,一定是冲动的,恐惧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方法你都知道,但还是赚不到钱的原因。其实生活中,这种事也常见,比如我们常说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饿汉子不知饱汉子撑,这是人的两种状态,你没办法完成感受上的穿越。

而应对这种思想弱点的办法就是事先承诺,也就是你先吹个牛,当所有人都知道的时候,你就有压力了,于是就会想办法按照计划去实现他。

每个人都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有条不紊的完成工作,但总会有各种意外,打破原有的计划,于是我们也就不断地在拖延。如果此时没有外部的足够压力,只靠我们自己的自控力,很难完成计划。这也是老齐所说的,你把你的交易计划一定写出来贴墙上,找人监督你。否则在悲观的时候,你就很难执行下去了。

邓普顿总说,悲观的时候买入,乐观的时候卖出,但这其实非常困难,因为每个人都会倾向于在沮丧的时候慌忙卖出,邓普顿的习惯是,在市场上先建立愿望清单,也就是说,先不管价格,只是去研究股票基本面本身,然后把这些股票全都加到购物车里。啥时候市场出现恐慌,他再去买。有时候他还会提前告诉经纪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买入这些购物车里的股票,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价格跌破多少的时候,开始分批建仓。一个月不创新低就买一次等等,然后要求经纪人严格执行这个指令。这就相当于在你保持冷静的时候,预先向市场下达了一个指令,是一个没有情绪干扰的指令。当然,在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也会这么干,但等恐慌出现后,他又去撤单了,或者主动给经纪人打电话,要求取消交易。

作者研究,在公司发出盈利预警后,也就是业绩不达预期的时候,股票会出现下跌,平均下跌幅度达到17%,然而这还不是全部,在这之后,股价会继续下跌,而投资者总是在失望中继续坚持,在该坚持的时候,却总是错误的卖出股票。也就是说,投资者总是爱根据短期的情况,推断未来的变数,从长期角度来说,其实盈利预警,在本质上仅仅是噪音,业绩往往也是有波动的,作者说强迫自己,在盈利预警发布之后的12个月买入,是一种有效的投资行为,往往会产生超额收益,老齐有必要解释一下,当坏消息出来的时候,市场往往会变得很吓人,然后这个消息就会持续发酵,市场中的人,也都会相互吓唬,一开始很多人还会坚持,但是最后大部分人都会慌不择路的退场,一年时间基本也就让预期跌到谷底。此时即便他再不好,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了,肯定是低估了。

这一章作者重点强调的就是,你无法在正常情况下预计,自己在压力下的表现,所以避免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你冷静的时候,提前做出决策,并制定策略。这样当情绪爆发的时候,你才能尽量少的被干扰。明天我们来看,熊市心理学。

版权所有: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读书笔记一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价值投资的十项核心原则》5.好公司为啥通常都不是好股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