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团队应该这样带》4.第三部分

《高绩效团队应该这样带》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好,我们再来说最后一个误区,为什么选了潜力大的人才,却没给团队带来啥动能?
很多公司希望能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因此非常关心哪些人值得投资,如何投资。有些管理者会使用各种人才评估的软件或模型,来判断每个员工的发展潜力,但是最后却常常陷入一些被动的局面中,比如明明评选或提拔了一个高潜力的人才,但是实际表现却差强人意,要么带不好团队,要么就是和自己之前的工作表现有出入。
这其中的问题出在哪呢?
白金汉认为,问题恰恰就出在了“人有潜力”这个基本定论上。如果我问你,潜力到底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说得清楚。是员工的成长空间吗?还是这个人的做事风格,又或者是他符不符合公司的价值观?
假设潜力是一种特征,那到底该如何衡量呢?我们很难根据某个人目前表现中的某一个特征,就给出预测,预测这个人是否具备将来做出成绩的能力。更何况,潜力并不是一种特征,可能涉及非常多的测量维度。
潜力就像智商一样,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智商是什么,仅用这个属性似乎无法预测学习成绩、事业成就、健康或幸福。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就是,用一套简化的测试方法来计算一个智商分数。这个分数最大的用处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得分非常低,那么他很可能有认知障碍,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
因此,智商测试的作用是预测问题,而不是预测成功的可能性。在白金汉看来,同样,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所谓的潜力真的存在,反而有证据证明这种东西并不存在。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发育是通过增加突触连接来实现的,每个人大脑中的突触分布各不相同,所以大脑发育方式不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具备学习能力,每个人表现的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领域有所进步。
所以,白金汉认为,一家聪明的公司是不会根据潜力将员工分类,并进行区别对待的,因为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毫无帮助。要让企业这台“机器”高效运转,应当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中的每一个人,而不是仅仅调动其中一小部分人。
不过,你肯定心中也有疑问,涉及企业的人才管理,总要用什么维度来评估员工的表现吧,如果剔除“潜力”这个说法,我们该通过什么方法来衡量呢?
别着急,我想请你先想象一个场景。假如有一位后辈,比如你的学弟学妹,现在想请你给一些就业建议。他学的是工程专业,毕业想转型去做律师,他还挺喜欢律师工作的,如果想要充实自己的简历,去哪类公司工作会比较好?你会怎么回答?
具体的答案可能每个人不一样,但是你肯定不会问:那你有成为律师的潜力吗?现实世界里,当然没人这么和别人说话。我猜测,你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先问他一些问题,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
比如,你也许会问:你为什么想转行做律师呢?你喜欢律师工作的哪些方面?是比较喜欢与人打交道吗?还是喜欢那种逻辑推理的感觉?又或者是想要维护社会公平,帮助一些弱者?你可能还会问,对他来说,理想的工作大概是什么样的呢?通过这些问题,你关注的是他的性格,他热爱什么,对事业有怎样的诉求。
然后,你可能还会关心一下,他目前的实际进展怎么样?之前有没有进行相关的实习,有哪些收获,完成了什么项目,有没有进行司法考试?这些问题会让你了解他的工作发展,从而判断他现在大概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学到了什么。
你发现没,前面问的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被归为两类,一类关于他在工作中关注什么,大概是什么样,这是他身上固有的性格特征,虽然不是一点儿都不会改变,但具备一定的稳定性。白金汉认为,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属性称为一个人的“质量”。
另一类问题,关于他在朝某个方向前进时学到的东西,现在和过去的表现,掌握的技能。这些东西可以改变,所以属于一个人的状态。这个过程让你了解他是如何做成某件事的,获得了哪些成果,行动的记录等,因此,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看作他的“速度”。
在物理学中,质量乘以速度,会得到一个独立存在、可衡量、可定义、有方向的属性,叫动量。所以,与其我们用一个虚无缥缈的潜力去衡量一个人,倒不如用动量来合理评估团队成员。
白金汉认为,潜力是一种单方面的评价,而动量是持续进行的对话。潜力不会让一个员工碰到难题,获得成长,最多只会告诉你,他能够成长,或者无法成长。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在一些公司中,所谓的人力管理工具和流程,无法科学合理地评估一个员工的表现。所以,作为领导者,最起码我们可以从动量的角度,和每一个成员讨论工作的情况和未来发展,帮助每一个成员发挥出他们的强项。
白金汉在采访中了解到:安迪是思科公司的一位团队领导者,他管理人才有一个方法就很特别。在和每位团队成员探讨未来发展的时候,安迪都会让员工想象自己的理想职业。两个人一组,然后用两个小时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上搜索最接近自己理想的职位,不限公司、行业和具体工作,最终两个人分别和自己的搭档,确定一到两个最让自己兴奋的职位。然后,安迪会让员工分析这些职位要求的技能、经验和资格,对比自身条件,找出自己还需要提升的地方。
安迪并没有评估某个人的潜力,而是在竭尽全力帮助每位员工。一方面是明确自己的特征和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质量”,另一方面,明确自己已经具备和希望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也就是“速度”。很多团队成员在安迪的鼓励下,把许多自己想要学习的技能融入了实际工作中。安迪说:“这样一来,大家沟通交流的性质就改变了。从起先的如何获得一份工作,变成了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能力范围内最优秀的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为自己打造可转换的技能。”
你看,这是真正重视人才,想要引导员工发挥才能的公司都希望实现的状态。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高绩效团队应该这样带》4.第三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