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说到了新东方要办许可证,教育局给他指出一条门路,让他去找人才交流中心,这让作者看到了希望,他马上跑过去询问,但是又碰了一鼻子灰,人家说你万一把学生的钱都骗走了,怎么办,所以坚决不给出证明。但作者还不放弃,第二天接着去死磕,结果机缘巧合碰到了一个小姑娘,正好是他的学生。在这个内部人士的帮助下,他成功拿到了证明,回到教育局,就换成了许可证。不过给的有效期,竟然只有半年,这让他也是有点方。所以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文化,确实是不找人不办事。这让很多的创业者都无比挠头。
教育局给的说法是,万一你跑路我们都要承担责任的是,所以给你半年,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投诉。你要是一直没问题,我就给你换成长期的许可证。作者也只好作罢。这就是真正新东方时代的开始,拿到许可证的那天是11月16日,以后新东方的庆典,都放在了这一天。
他跟东方大学好聚好散,对方非常失望,但是也没有办法。不过,刚一分手麻烦就来了,有一帮人,马上找到了东方大学,说继续给他们25%的分成,然后把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招牌给他们用。这就相当于李逵不干了,李鬼要接管这个招牌。所以作者很郁闷,新东方的最大对手,竟然是自己的过去。很多学生不明真相,就流失到李鬼的手里。
后来作者实在没招了,又去找东方大学,说我给你每年20万,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这个招牌,买断三年。不能给别人用。后来他们也答应了,因为这些教授们还是有良知的,他们也确实害怕李鬼给他们带来麻烦。就这样,作者的招生开始使用新东方的招牌,但是在下面也会加一行说明,原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算是完成了品牌切换。
经常有人问他,你为啥要用新东方的名字,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肯定不能再叫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了,那么叫什么呢,最小的改动原则,东方两个字必须保留,那就只能加一个新字,当年股市上很多公司,也都用了这个逻辑,比如新高科,新北高,所以他也就叫做新东方。
新东方的声势不断壮大,因为他的老师都是大班授课培养出来的,极具演讲煽动性,所以他们还时不时的搞一些大的讲座。每次都能吸引很多学生来听。有一次,他们乐观的估计,能来1000人,结果来了3000人,后来走了一部分,但即便这样还是造成了大量拥挤,甚至招来了警察。但还是没有把学生们劝走,等活动完了, 警察说他已经危害了公共安全,要拘留。于是他跟人好说歹说,才把他放了出来。老齐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俞敏洪去我们学校也做过讲座,最大的讲堂都没装下,不少学生仍然挤在门外。目测真得上千人。所以那几年俞敏洪真的很火。新东方深入人心。
自打那次危险的活动之后,他们以后再办活动,就严格发放入场券,不能再危害公共安全了。那时候的公开演讲,相当于现在互联网的免费宣传,成为了新东方的流量入口,自打开始演讲之后,他们就很少再到处贴小广告了。要出国考英语,找新东方,已经形成了深入人心的品牌,即使那些犹豫的,听几场免费讲座,也会下定决心。
新东方的生意很好,对于对手来说,日子就很难受了,每年出国的学生增量是有限的,所以这是一个排他博弈。新东方越好,别人也就越差。其他机构还都在到处贴着广告,新东方偶尔也会去贴,结果有一次,一个员工在贴小广告的时候,跟竞争对手起了冲突,被竞争对手捅了好几刀,在医院里住了2个星期。但案子却一直没破。后来新东方的员工,都不敢再出去贴小广告了。
还有的竞争对手,派人到新东方的课堂上,分发自己机构的广告。你拿他也没辙,谁先动手,谁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他们只能忍着,一直忍到那家机构活不下去倒闭,最后对方创始人,还请作者,接收他的400多学生,把课讲完。作者给罢课的老师警告,如果他们以后想来新东方,就先把课讲完,结果这招果然奏效。协议达成,算是帮助对手度过了一次危机,但没过两年,这家机构还是死掉了。
新东方的发展过程当中,品牌传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有两个因素构成,1是饥饿营销,2是顶级产品,所谓饥饿营销,就是要做精品,不做大路货,你提早报名,就能得到,所以当时新东方为了保证教学,提出了一个策略,那就是没有名师就不开班,班级进行限量。这就促使很多人都对新东方做宣传。动员身边的人,赶快去新东方报班。要不然就没办法及时报名了。当时出国的人数越来越多,逐年增长,所以早一年,就更容易一些,越晚竞争越激烈,也越困难,也更不容易拿到奖学金。
至于顶级产品,就需要对于老师的培养,这些老师常年都在讲课,越来越熟练,再加上课堂上的不断打磨,所以熟能生巧,精品课口碑也越来越好。那个时代没什么短视频,所以每堂课也都没有音视频外泄出去,这就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了足够多的新鲜感。
学生人数多,基数大,素质高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然后找出一些顶级成绩也就越来越简单,比如新东方先推出一个托福满分的学生,当时轰动一时,接着又出了5-6个托福满分的,然后还有GRE,GAMT满分的,而在此之前,这些考试是没有人考过满分。就连作者自己,当年也只是高分,远没有达到满分。甚至一度有人质疑,是不是考题泄露给了新东方。作者说,其实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因为满分之下其实有大批量的,准满分学生。所以那会新东方,就形成了过硬的品牌,直到现在,大家一提新东方,还是出国英语培训机构。但其实他们现在各种各样的业务线已经非常多了。
当年新东方最火的时候,正好赶上北京修四环路,结果很多学生交通都很不方便,甚至要在路途上折腾4-5个小时,但这依然没有阻挡学生的热情,甚至有的徒步走过来上课,那些年的学生质量,确实是最高的。对学习的渴望,也不是现在能够比拟的。
后来为了照顾外地的学生,新东方还开了住宿班,上海,广州,西安的学生,连夜坐火车赶过来,他们发现这些学生最大的成本是住宿,于是就有了开办住宿班的想法,他们在妙峰山脚下的四十七中,找到两座废弃的教学楼,改成教室和宿舍,之所以把地点,选择在了大山里,就是因为便宜。但对于外地来的孩子,则基本没什么影响。
当时的条件,也十分艰苦,一个宿舍6个人,但是没有厕所,只能在外面修公共厕所,臭气熏天,卫生极差。但是学生们为了上课,也还是都忍了。这样解决了300多人的上课问题,但还是不够用,他们又找来一个破庙,又装下一二百人。这个妙峰山住宿班,从93年创办,一直办到了2010年,很多有钱的学生,不愿意住这种艰苦条件,就去旁边村子自己租房。甚至把旁边的一个村子都带的发财致富了。后来住宿班不干了,村民们拦路,竟然不让他们走。
当时没有空调,几百人凑在一起,夏天极其炎热,还不通风,一堂课下来,很多人甚至要中暑,老师也快虚脱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也是真能凑活,竟然联系制冰厂,买来大冰块,放在大盆里,一个教室摆上十几块。学生上课自带毛巾,热的不行了,就泡泡冰水,自己降温。最让他们闹心的还是停电,这种荒野之地,晚上一到用电高峰,就经常没电,他们集中授课,所以晚上也是不停的,这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继续上课,他甚至买来几十个煤油灯,挂在房顶上,停电了点煤油灯,继续上课。能看见字就行。还给学生发放蜡烛,同时怕着火,每个教室配备了几个灭火器。现在想想,当年简直太不容易了。所以都说现在内卷严重,但想想当年,一点也不轻松,只是当时没这么多自媒体,你不知道而已。都怀念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有道理的。确实能吃苦。要是放在现在,这样的教学条件,早就被投诉八遍了。
一开始作者办培训班,就是为了赚点钱出国留学,他算了算需要30万,这个目标91年就实现了,而到了94年,新东方已经一年收入千万了,注意那可是94年,这时候作者竟然收到一份美国大学的通知书,让他过去念书?那么对于这个之前的梦想,和新东方的事业,作者到底如何权衡?咱们明天接着讲。
(版权所有: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书笔记一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