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大洗牌》7.杭州、广州与苏州走向不同的方向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我们说到了杭州,杭州城以西是阿里的天下,杭州城以南是网易的总部,西南方向,整个是电商产业园,投资者是阿里的最大对手京东。而且腾讯也在杭州有创业基地。所以可以说,整个杭州城都被互联网巨头瓜分掉了。在这里你找个大厂去工作,应该并不困难。未来就靠这几个巨头,杭州的发展非常有保证。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杭州创业,挨着巨头,挨着资本,创业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强。更有浙江大学,会为这座城市的人才进行赋能,从这点来说,杭州的优势甚至比广州都要明显,老齐甚至认为,别看杭州现在跟广州还有不小的差距,实现超越是迟早的事。

不过杭州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卖地卖的太凶,杭州的预算收入,比土地出让金还要高,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了100%,甚至达到了140%。一方面说明,大家对于杭州非常看好,有土地就能卖得掉,另一方面说明,杭州还是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至少房地产,现在还是杭州重要的收入来源,房住不炒,在杭州并未落地。

杭州之所以卖地这么多,主要就是因为自己花钱的地方太多,近几年杭州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非常大,地铁密集开工,基建投资几年间翻了几倍。支出比收入多太多了。所以只能用卖地收入来填补差额。高投入自然也就意味着高负债,关键是支出巨大,负债也在扩大,所以最后就只能卖地。未来几年杭州的土地依赖依旧很难缓解。

不过对于杭州人来说,土地供给巨大,短期是坏事,因为会调高大家对于楼市的预期,认为地价高之后,房价也就更高了,但是中期来说,其实是中性,大量土地入市,产生了更多的商品房供给,有利于杭州的房价,长期保持平稳。总比短缺要强。

广州

作者还拿广州跟杭州做了对比,说广州现在GDP是杭州的1.5倍,按说应该是没什么担心,但是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已经跟广州几乎差不多了,所以也就是说,广州的优势只剩下了人多。广州人口刚好比杭州多50%,所以杭州要想超过广州,就要赶紧扩充人口。现在杭州流入的人口速度虽然已经超过了广州,但是每年也只是多增加15-20万人而已,要补齐500万人的差距,恐怕还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但是我们通过另外一个维度来计算,也就是GDP的增量,杭州每年比广州多增加1000亿,而两座城市相差8000亿,那么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差不多8年就能追上。但这个只是理论值,因为他不是每年都多增加这么多。所以老齐觉得取个中间值,杭州追上广州,估计会在10-15年之间实现。届时杭州就将成为,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老齐是很看好杭州的发展。认为杭州和深圳是年轻人最应该去的两个城市。

至于广州,确实应了那句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广州这几年也在进步,但无奈对手太过强大,一开始是北上广,后来北上深,就把他排除在外了,未来可能连杭州都干不过,也是十分有可能的。它将变成一二线城市的分界线。广州也想改变这种趋势,所以他也在拼命卖地。希望用卖地的钱,加紧建设,所以广州也是一个土地依赖非常强的地方。而且这里开发商大企业众多,总想着在房价上搞点事情,企图突破限购。广州还是贸易中心,如果你做的是商贸生意,或者想做出口换汇,那么广州是年轻人不错的选择,但广州相对传统,留给创业者的机会,特别是互联网这种创业机会不太多。

苏州

再看看苏州,这几年苏州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就是外资纷纷撤资关厂裁员,比如2015年三星代工厂倒闭,后来富士康也宣布关闭苏州工厂,裁员6万人,后来2017年,硬盘制造商希捷也宣布关闭苏州工厂,药企葛兰素史克也逐步关停苏州工厂,大家不明白,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苏州,甚至还有几次,都闹出了重大的维权事件。有的记者去采访,有些工厂不好暴力裁员,但也基本上在收缩规模,生产线能停的都停了,等着工人们没活干,没钱拿自然离开。

就在10年前,苏州还是一座万众瞩目的世界工厂,2012年巅峰时期,苏州实际使用外资达到91.6亿美元,基本上是全国的12分之一,而且这些外资,三分之二都在制造业领域。所以一度苏州模式被热捧。外资成为了苏州经济的半壁江山,苏州也一度成为中国GDP第一的地级市,轻松吊打省会南京。但是大家都已经发现了问题,这种外资工业园的模式,如果要想得到维持,那就得依赖外资们,持续的进入。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而是在2012年之后,苏州的外贸开始走了下坡路。实际外资使用额逐年减少,外资企业数量,也减少了近4000家。这就让苏州的经济遭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一路下滑。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会这样,一夜之间就风云突变了,还是日本人老实,在日东电工撤离之后,日东负责人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出了实话,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太快了,导致苏州工厂难以为继。所以最后他们只能选择关闭苏州工厂,然后搬家到东南亚。

中国工人成本上升有两个原因,1是人少了,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人口持续下跌,人少了当然也就贵,2是房价太高,大家要生存,自然也就必须提高待遇,否则他赚的钱还不够交房租的,那他还不如回老家种地。根据后来彭博社统计,日本人的薪资2010年到2016年,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在中国,在苏州,薪资水平几乎翻倍。

作者也列出了一张表格,2003年我们雇佣一个工人,一年给1万2就行,但是到了2017年,要至少给6万4,也就是说,月薪从1000,涨到了5000多。而在缅甸,柬埔寨,工资只是我们的四分之一,越南也只是三分之一。所以相比之下,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高的离谱了。

《中国城市大洗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业兴而百业凋敝,房地产火爆之后,严重抬高了其他产业的成本,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人工成本疯狂上涨。无数老板辛辛苦苦经营着工厂,但10几年下来,竟然还没有太太们炒房赚的多,你猜他后面怎么想,显然会把工厂关门,自己也加入到炒房大军之中。所以制造业越冷,炒房也就越火爆。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除了房价造成的成本外,还有税负,2010年到2015年,苏州工业企业总税负增加了31%,而同期的净利润整体下降9%。良心企业家曹德旺公开炮轰,说我们的税收是全球最高的。甚至舆论称之为是死亡税率。有媒体还报道,说希捷撤离,跟苏州税务局的补收税款行动有着些许联系。在这场大争辩之后,我们才开始了减税降费的行动。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日东电工撤离的时候,有人说我们不需要这种低端产业,交不起房租就赶紧滚蛋。确实是如此,我们一直在提产业升级,低端制造业确实活不下去要撤离了,但问题是高端的在哪?所以苏州问题其实就是整个中国问题的缩影。原来的东西已经守不住了,但我们想要的东西,却还没有孵化出来。

这些年我们明确感觉到一种趋势,GDP统领一切的日子已经结束了,现在更多的提到了经济密度,也就是一平方公里,我们产生了多少个亿的经济效益,做个对比,首尔跟北京的GDP差不多,但是面积却小的多,所以他的经济密度是47亿每平方公里,而北京只有1.7亿,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是,4.8亿,2.9亿和11.2亿,深圳略好,但是也远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比如就我们最强大的珠三角和长三角来说,如果论经济密度,只有1.6和0.7,而再看日韩,东京是8.1,首尔是4.0,所以这个我们还差的很远。说白了就是,发展总量我们已经够了,但是发展的质量还差了很远。下一步,就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再摊大饼了,而是要把质量搞上来。那么这个变革,对于城市之间此消彼长会意味着什么呢?

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中国城市大洗牌》7.杭州、广州与苏州走向不同的方向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