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一切市场的人》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昨天我们说到了作者退休后,发现了麦道夫骗局,但是很可惜,这个骗局公布于 天下,足足等了18年。而他自己生活还要继续,下面就开始了,作者对于投资市场的一些思考,首先是关于骗局,他一直以为赌场才会出老千,但是股市上的骗局其实更大,也更多。除了麦道夫,有一次他的侄女也紧急联系了他,说自己买的股票从113美元暴跌到了45美元,然后就停止了交易。后来证实,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互联网诈骗,23岁的大学生,发了一份报告,说这家公司总裁要辞职,而且收入也遭遇巨大损失。美国证监会正在对他们着手调查,这份虚假报告被伪装成了这家公司自己的官方新闻,结果一下股价就崩了,而这个诈骗犯,提前做空,最后大赚了一笔。虽然辟谣后,股价马上又涨回来了,但是也只回到了105,也就是说,还是造成了几亿美元的损失,而投资人的损失更大。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读书笔记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读后感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1.培养一个数学天才就是这么简单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2.迷恋上了赌博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3.成功被赌场列入了黑名单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4.结识巴菲特!转战股市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5.叱咤股市!用计算机打败市场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6.提前18年发现麦道夫惊天骗局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7.对冲基金是干什么的!到底该怎么选择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8.对于当下投资!给普通人的建议
如果真的像很多学者说的那样,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应该不会出现这种短期内暴跌6成的情况。所以这个反例,也说明市场不完全有效。会在其中产生一些明显的偏离。随后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一个15岁高中生,从11次交易中赚的27万美元,他的做法就是在互联网聊天室中,散步这家公司即将暴涨的虚假消息。最后事情曝光,处理结果只是这个熊孩子退还这27万美元,达成和解。但要知道,在这其中,其他投资者可能损失高达数亿美元。
这些骗局每天都在上演,作者说在他的投资生涯中,骗局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了。后来华尔街又兴起了高频交易,就是借助计算机,从市场快速抽取资金,每笔交易只赚很少的利润,形成快速套利,所以网络越快,离交易所越近,你就越有优势。甚至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也频繁出现奇怪的交易价格,作者估计,巴菲特有时候也在做高频交易。高频交易的秘密,其实就是让交易员提前30秒,知道交易所得买卖信息,所以他们总是能够提前下手,一旦大额买单涌来,他们就提前下手买入,一旦大额空单袭来,他们就先卖出。所以高频交易,其实也是一种作弊行为。作者说,这个跟抢跑没什么区别。而且你还没什么办法,这是信息优势。人们交易的越多,就会输给计算机的越多。所以美国股市这样成熟的市场,波段越来越难,因为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让你根本就没有空间。最后就只有两个有效策略, 一个是通过资产配置,买入并长期持有。我不跟你打交易战。另一个就是打不过我就加入你,我也用计算机做高频量化。其他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赚到钱。
退休后,大概是1992年,作者自己创立了一个计算机系统,到了2000年,已经平稳运营了8年,越来越完善,早上第一个小时,他们就通过计算机完了100万股股票的交易,赚去了40万美元的利润。此时此刻,他又管理者一家公司,有3.4亿美元的本金,买入了5.4亿美元的股票,并做空了等价的证券产品。依然是中性对冲。他测算了一下,贝塔值只有0.06,贝塔值为零的时候,说明这个组合,跟市场的波动完全无关。而贝塔值为1的时候,则这个组合,跟市场完全同向同幅度波动,所以可见,他们的组合已经基本脱离了市场整体环境。用另外一个指标阿尔法衡量,他们同等风险下,他们的年度超额收益是20%。
他们的程序,每天都在追踪市场中最大的,买卖最频繁的1000只股票,他们称之为液体,每天都要称重,来确定这些股票的合理价值。然后决定,到底是做多还是做空。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也更换很快,平均两周就会全都换一次,一年换手25次。以他们的资金规模来看,每年贡献的成交就是540亿美元以上。这也意味着,券商手续费,也是个天文数字,每年佣金就有1400多万。
他们此时主要的逻辑就是统计套利,举个例子,在伦敦每盎司黄金可以卖300美元,而在纽约买入只要290美元,有10美元差价,但黄金是一样的,加上运输成本是5美元,还有5美元确定的利润可赚,这就是套利的空间。在资本市场上这种事很多,比如公司兼并,A公司股价100块,B公司70,而两公司兼并,1比1换股,那么市场价格会立马发生变化,A公司会跌,B公司会涨,但中间还有差价,这就是可以套利的部分。风险就在于,兼并并非每次都是板上钉钉,也有兼并失败的情况,如果失败了,那么就会逆向变化。你的套利就亏了。所以套利者,往往要去寻找确定性的并购机会,而这种风险,有时候也会让并购利差较大。
作者他们的做法是,大批量的进行操作,也就是同时做多笔套利,这样会大大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哪怕有一个失败了,其他的也能赚钱。这个跟21点赌博是一样的逻辑,他不是保证你每把都一定赚钱,而是保证你玩的多了一定赚钱。老齐提醒一下,这个理念非常关键,很多朋友一听有人预测,就觉得是百分百肯定的事情,但其实并非如此,任何专业人士的预测,背后都有概率,而你的操作,也必须体现这种概率。比如在不高不低的位置,我们倾向于股债均配的模型,就是说明,我们对市场看涨的把握只有6-7成。相反2018年底的时候,我们会激进一些,用了4:6甚至3:7的配置比例,说明我们对于市场上涨的把握已经达到了8-9成。这个东西大家一定要读懂。如果你看不到概率的变化,拿判断当圣旨,说明你还只是一个韭菜。而我们在早上的免费节目中提到的都是判断,只有星球晚上的节目里,才是策略,所以策略和判断一定要分清楚,他两不是一回事,中间还差了一个概率。
作者的这种投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思考市场,不断的研究各种统计数据,他发现,买入走势最差的10%股票,并做空走势最好的10%的股票,竟然年化收益高达20%,这其实也是我们讲的逆向投资的基础,它是利用了市场行为学,冷门的股票,未来收益永远要比热门股票更大。只要市场上行为偏差存在,他就一直能赚到钱。不过他们也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个策略的波动太大,也就是说理论上长期赚大钱,但是短期差的更差,好的更好,你可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所以他们暂时搁置了这个系统的研究。不过在1983年摩根士丹利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迅速成为他们核心的盈利项目,之所以大摩能够成功,主要是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资金实力,扛得住更多的揍,也就吃得到更多的肉。所以这套系统,属于大开大合,坚持下去一定赚钱,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血槽,挺得住才行。
不过研究出这套系统的人,叫做班贝格,最终并没有获得奖励,愤而辞职,转投了作者他们,当时他们的普林斯顿新港公司还活着,他们一起继续研发这套系统,希望能够把统计做的更细,从而降低风险,比如将周期类的股票剔除掉等等。后来系统越来越成熟,经过了测试之后,他们成立了一家叫做boss的合伙公司,在1985年,赚到了25-30%的利润,但之后这个利润开始下降,到1988年降到了15%,业绩越来越差,再加上后来的调查风波,也让这个班贝格很沮丧,最后他也退出了公司。不过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股灾的时候,boss公司的系统,在这个月内甚至赚到了7%的利润。而同期的标普却大跌了22%。
老齐解释一下,后来系统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试图消除这个组合的短期波动,不断地往里面加各种因子,但是这都是相对应的,当他们消除风险的时候,自然也就消灭了利润。这可能也是业绩越来越差的原因。策略越是追求中性,最终也就越是普通。另外,摩根士丹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不断地在扩大这个策略的规模,最终光空头这块,就做了9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这么大规模的套利,最终的结果就是,热门股票始终有人卖空,冷门股票不断被抄底,所以也就降低了,使用同一策略的其他人的获利空间。那么作者还有什么策略能够战胜市场呢?我们明天接着讲。
量化策略这个东西,就跟圣斗士的拳法一样,用的多了,他就不灵了。他们当时设计的做空热门,做多冷门的策略,后来由于摩根士丹利的天量资金,而变得利润大幅降低。而摩根史丹利最后自己也放弃了这个策略,原来的大摩团队中的统计套利主管大卫肖,也就辞职,投奔了作者。不过这次作者,并没有给他提供特别好的支持,就给了他1000万美元,开发新策略,没干多久,作者就放弃了,而大卫肖则找到了其他的投资人,还创办了一家当时华尔街最成功的分析公司,2014年这个大卫肖可不得了了,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身价38亿美元。而在他当年招聘了一个金融工程师,叫做杰夫贝索斯,后来创办了亚马逊,成了全球首富。所以你发现,这些牛人往往都是穿成串的。彼此之间都有联系。
作者退休后,就用自己的系统,自己做交易,由于高度程序化了,所以基本上不用怎么费力,就能赚到钱,到了1994年,作者又开了一家小的合伙公司,叫做山脊合伙公司,还是做交易,他们的每年回报能达到18%,是同期标普500指数的2倍,而他的风险只有6.68%,收益是风险的2.73倍,在山脊运营的过程中,还发生过1998年的长期资本倒闭,以及2000年以后的互联网泡沫崩溃,而山脊的系统,都能很好的规避风险。但不得不承认,在这样一个时期内,波动率确实提高很多。甚至他们自己也对系统的表现失望,主动免除了合伙人的管理费。可见是,一段时间内,也没给大家赚到什么钱。
一遇到危机,市场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平常很轻松得到的信贷杠杆,突然可能就终断了,或者市场管理部门,为了维持市场稳定,限制做空,叫停统计套利等等,这都会给对冲基金的操作,带来困难。大家都知道,市场狂跌的时候,就指着做空弥补损失呢,结果你突然限制做空,那么这对冲基金的亏损可就大了去了。而这些行政管控,很多时候都不可预料。这在美国其实还好,美国政府干预市场是比较少的,而在咱们这,做对冲的就得小心了。2015年就突然限制了股指期货,一下很多对冲产品,就全都裸奔了。你说因为这个造成的损失,算谁的?以前的对冲,都是国内自己的私募公募,你只能吃哑巴亏,现在放进来了很多外资对冲机构,未来你要还是这么干,估计就不好办了。
山脊投资的高光时刻是在98年到99年,当时他们的回报率达到72.4%,这对于对冲基金,几乎难以想象。通过统计套利赚到了4亿美元,而这一切,他们只用了6名员工,原来普林斯顿新港公司,有80人,但一共也就赚了2亿7000万,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泡沫爆了,市场上的对冲基金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发现业绩也越来越不好做,于是就再次结束了这家公司。老齐估计作者也是赚够了,毕竟钱到了一亿美元,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对生活已经全无意义。
作者再次提到了巴菲特,83年的时候,他注意到一家公司就是伯克希尔,他的股价已经从42美元,涨到了900美元,巴菲特当年的烟屁股,现在已经成了黄金雪茄,不过作者并没有因为他贵了就望而却步,他非常看好巴菲特的理念,所以在982美元的位置大笔买进,并持续加仓。现在也就是2020年9月中旬,伯克希尔的股价已经是32700美元了,30多年分,又翻了30多倍。后来他还碰到一个人,说是巴菲特早期合伙公司的合伙人,一听这话,作者肃然起敬,说你肯定赚翻了,至少得身价几个亿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在伯克希尔涨到79美元的时候,就给卖掉了。只赚了几倍,错过了300倍。
后来作者也定下了一个规矩,只给明白人推荐股票,那些根本就不了解交易原则,甚至根本不知道长期持有的人,他连理都不理。有一个清洁工,也是单亲妈妈,向他寻求投资建议,作者也是心软,告诉他以2500美元的价格买伯克希尔,并跟他约定,不可以擅自主张卖出。结果,没卵用,2年之后,也就是87年股灾,涨到5000多的伯克希尔突然暴跌到2600,这大姐就全都抛掉了。天王老子的他也不信了。他完美的错过了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所以,不学习,即使给你了摇钱树也没用。
作者说,判断伯克希尔的价值很简单,就三块,1是他公开市场持有的股票价值,2是全资子公司,看资产负债表上的增长率,3是保险,主要是浮存金价值。这些如果你都不会看,你就看巴菲特手上的现金,一旦他手上现金越来越多,就是他不看好市场了。2008年之前,巴菲特就攒了400亿美元现金,这笔钱也拖累了伯克希尔的业绩,但是等到股灾一来,巴菲特刚好用这笔钱抄底,而2020年,巴菲特手上的现金,超过了1200亿美元,而且越来越多。所以股神其实在等,第二次活久见的机会。不过最后作者也说,巴菲特的规模现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除非市场暴跌下来,他用现金抄底,否则在市场持续上涨的过程中,他已经不太可能跑赢指数了。
2008年,经济衰退来袭的时候,许多对冲基金都损失惨重,因为很多对冲关系,都被恐慌给冲乱了。无数人在询问作者要不要卖出股票,卖掉基金。甚至连哈佛大学捐赠基金,也在积极的寻求资产变现。对冲基金设立的初衷是,保护投资者不受损失,但是面对金融危机,他们却平均下跌了18%,但这里面依然有做的好的,比如大奖章基金的西蒙斯,他仍然赚了25亿美元。
普林斯顿新港公司解散已经20年了,这20年间,全球对冲基金数量增长到了1万家,总估值2万亿美元,2008年大崩盘,给对冲基金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4000亿市值灰飞烟灭。业绩糟糕导致了大量的赎回,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基金,最后竟然拒绝投资人的赎回。
不过,后来随着经济复苏,对冲基金也逐渐缓过来了,2015年规模已经来到了2.9万亿美元。管理费一年就是500亿美元,再加上差不多相同的业绩,又是500亿,对冲基金尽管曾经给投资者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但是仍然不妨碍,他们继续赚着大钱。鉴于这个情况,一些对冲基金还玩起了数字游戏来坑害投资者,比如他们做两只同等规模的对冲基金,一只基金押大,一只押小,总有一只押对的,押对的可以获得3亿美元利润,押错的损失,而他们的收费原则是,拿走利润的20%,也就是说,除了管理费之外,还要拿走6000万。而第二只亏损的基金,则不收绩效,即便摆摆高姿态,连普通的管理费也不收,其实也无所谓。两只基金总体他们盈利了很多钱。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对冲基金公司旗下,通常有很多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业绩并不一致。甚至差别还挺大的。主要就是这个考虑。赚钱的时候,分走一杯羹,亏钱的时候投资者自己负担。那么这样一个游戏,对于对冲基金来说,也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策略,跟扔硬币,正面多给钱,反面少输钱差不多。数学期望肯定是正值。
现如今,对冲基金的成本费用非常高,基金经理收入都是几百万美元的年薪,所以只要你去搞对冲基金,都是致富的好方法,在扣除掉这些费用之后,对冲基金给投资者实现的年化回报,平均下来,并不比市场更高。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其实你买对冲基金,也是一个猜大小的游戏,你也不知道哪只基金,未来会跑出更好的业绩,甚至基金公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挑选股票很难,挑选对冲基金也一点都不简单。一些知名的对冲基金,甚至也出现过重大损失,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堪称业界标杆,2000年在科技股泡沫中,损失殆尽,只能被迫宣布关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遭遇了巨大损失。不过索罗斯,后来又东山再起,并在2008年发了一笔国难财。
即便在美国,对于对冲基金也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限制在100个合伙人以内,这个合伙人就是投资人。后来限额提高到了500人。但必须都是合格的投资者,也就是100万美元资产,或者每年赚20万美元以上。所以可见,对冲基金这个东西,还是只为富人服务的,而且需要你有相当强的承受能力。那么如果我们就是要选择对冲基金,进行投资,到底该怎么选,要看哪几方面的情况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