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陷阱》4.第三部分

《自信的陷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刚才说了,真正的自信不是毫无恐惧,而是转变我们自己和恐惧之间的关系,让恐惧不再影响我们的行动。那如何转变呢?第三部分,我们来说说书里的几个实操建议:解离,正念呼吸和有效行动。我们先来说第一个方法,解离,解开的解,分离的离。什么是解离呢?回到我们被恐惧支配的那个瞬间,作者认为,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恐惧这种情绪,而是我们的大脑被恐惧这种情绪缠住了。恐惧占据了我们的大脑,开始不断地影响我们的行动。作者在书中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说法,就是我们的大脑被钩住了。就像一条鱼被鱼钩钩住了,无论往哪里游都会被用力拉扯,最后在挣扎中精疲力竭。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和这些绑架我们的情绪脱钩。让情绪从我们的身体里自由地穿过。这个脱钩的过程,就是解离。解离有三个关键步骤,分别是,注意到情绪,给它命名,和使它失效。遵照这个步骤,我们可以定制自己的版本。比如我在当众讲话的时候,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对自己品头论足,说我说得很没有逻辑,这个例子讲得一点都不好玩,大家都没有听我说话之类的。那么如果我注意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可以给自己心里的这个声音取个名字,因为这个批评的声音让我想起了以前的班主任,所以我可以叫这个声音“班主任”。那么下次内心这个批评的声音又出现的时候,我就可以对自己说,班主任又来了,班主任又要开始说话了。为什么要给情绪命名呢?这样做的作用是,在我自己和负面的念头之间产生一个距离。让我不再感觉到这是一个束缚自己的念头,而是仅仅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让负面的念头进一步失效。比如我心里特别担心自己会变胖。那么我可以拿出电脑,把“我变胖了”这句话敲下来,隔着屏幕看这行字。我也可以用生日歌的调子把“我变胖了”这句话唱出来,还可以想象某个卡通人物用滑稽的语调把“我变胖了”说出来。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总体来说,就是要让自己的某个负面的念头失去对我们的控制,变成一句平常的话。因为只是一句平常的话,所以我们无须反抗它,无须躲避它,也无感到紧张。通过一系列解离的办法,我们可以从情绪以及念头的绑架中脱离出来。作者提醒说,我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某些想法钩住,所以我们需要经常使用和练习解离的方法,慢慢找到对自己最合适最有效的定制方案。这样,我们就可以不被情绪绑架,及时脱钩,来去自如了。但仅仅是从各类情绪中脱钩是不够的。我们的大脑依旧像是个乱糟糟的会议室,各种情绪,各种念头依旧在不停地发出各种声音。比如当我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可能大脑里有一个声音说,写的这些都是垃圾,一个声音问下个月的火车票是不是订好了,一个声音说肚子好饿,还有一个声音说再不写完这篇文章就来不及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样一个乱糟糟的会议室里顶住压力,保持专注,聚焦在把文章写好这件事上。对此,作者推荐了一个技巧,叫作正念呼吸。这个技巧需要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在呼吸上,我们可以先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坐好,闭着眼睛或者目视前方都可以,开始温和地,慢慢深呼吸。在呼吸的同时,我们去关注每次呼吸的感受,空气是怎么在鼻孔中进出的,自己的肩膀是如何随着呼吸一起一落的,胸腔和腹部是怎么随之起伏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你就会发现,大脑中开始有很多的念头冒出来了。需要做的练习是,怎么持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作者说,你可以在脑中想象一条小溪,顺着溪水飘下来很多的叶子,每片叶子上都写着一个你自己的念头。这些念头可能是久远的回忆,自己的某一个白日梦,可能是晚饭该吃什么,或者单纯觉得自己现在这样做很傻。每次意识到一个念头占据了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我们只需要温柔地承认,自己被钩住了,再把注意力继续转回呼吸上就好。这个练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时间的长短也都不限,如果刚开始练习的话,作者说,可以先找个安静的,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先坚持五分钟。之后在不同的场景下,比如入睡前,醒来时,排队,等红绿灯,或者在电影开场前,都是可以用来练习一下。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发现控制自己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在乱糟糟的念头和情绪之间,可以自在地穿行,专注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作者提醒我们,解离和正念呼吸都不是马上见效的办法,需要耐心地练习。持续一段时间后,很多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练习对身心带来的改变。等调好了身心状态,我们就可以来看看作者给的第三个建议了,那就是有效行动。在书里提到了一个叫乔·辛普森的人,他在爬山的过程中跌落山崖,摔断了一条腿。他的同伴以为他死定了,甚至没有来救援。辛普森坠崖的地方离营地大概10公里,他等待救援无果之后,决定自己爬回去。一开始,辛普森还在关注长期目标,自己还有多远,需要多久才能回到营地,但这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他光是想想就感到绝望。他果断放弃了关注长期目标,换了一个思路,开始关注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怎么爬到那个斜坡下面,怎么跨过冰桥,爬到河边。他甚至会给自己设置时间限制,比如用半个小时跳上那根石柱,或者用三个小时爬到河边。在这个过程中,他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和各种各样的负面想法的折磨,但是他只专注于做出每一个动作。后来他完全投入,进入了一种专注的状态,甚至忘记了时间。三天后,他拖着残躯回到了营地,饥肠辘辘,浑身脱水,手指冻伤。辛普森的经历是一个有效行动的好例子。他并没有提前知道自己会获救,也没有尝试战胜恐惧。他只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当下的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之中,采取行动。具体的小目标是有效行动的关键。作者说,光靠价值观是不够的。价值观就像指南针,指南针可以为我们指引大方向,但是没有办法指导我们具体的行动。在我们具体实践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价值观细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一旦开始行动,我们只需要关心和目标相关的事情,就像辛普森,只考虑怎么爬上眼前的坡,跳上那个石柱一样。那为什么目标要小呢?作者认为,我们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并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面对绝境,我们未必可以做到乐观,但可以控制自己把脚迈出去。如果目标足够小,我们就可以快速完成,获得反馈,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进入一个正循环。当我们有效行动的时候,全身心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作者认为,很多人表现得不自信,是他们在分心想一些无关的事情:在面试的时候关心自己会不会表现得很蠢,和人聊天担心自己说话很无聊,打网球的时候在意自己的姿势是不是标准,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表现。只有全身心投入进去,我们才会不花精力与这些念头纠结,全情投入到手头的小目标当中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我们被情绪钩住,或者大脑中有很多杂念,我们又会需要用到刚刚提到的解离和正念呼吸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说,有效行动有点像前面两者的综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自信的陷阱》4.第三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