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陷阱》2.第一部分

《自信的陷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第一部分,我们来说说,应该追求怎样的自信?说起自信,很多人会想起一种笃信而确定的好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想起这么一类人,他们冷静,沉着,自在,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收获好结果。他们完全不感到恐惧或者焦虑,不会有自我怀疑,很有安全感。很多关于自信的书,也确实是在教我们怎么找到自信的感觉。但我们追求自信,真的应该只是追求一种好感觉吗?在书的开篇,作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被施了一种魔法,突然变得特别自信,但是在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别的改变,你会对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在人前说话结结巴巴,毫无逻辑,他因此没有自信。突然有一天,他自我感觉变得特别好。虽然他说话还是那样没有变化,但不管其他人说什么,都无法打击他。他会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吗?作者说,他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但还没有人回答说满意。作者意识到,这是因为大家并不是想要自信本身,而是想要通过变得自信来达到某种结果。在刚才的例子里,那个人追求的不是自信的感觉,而是在人前可以侃侃而谈这样的结果。所以,作者说,追求自信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自己的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是指“自己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在追求自信的过程中,是跟从自己的价值观还是追求一种好感觉,可能会导向完全不同的选择。跟从自己的价值观,去追求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结果会让我们去挑战很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事情,慢慢掌握一些之前不擅长的技能,获得一种更长期的自信。相比之下,一味追求好感觉,则有可能不断选择那些更简单的选项,最后把自己困在舒适区。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书里提到了一个考古学家的故事。那是他第一次参加考古活动,去跟着考古队在沙漠里找细小的化石。每天考古队里的大家基本都能找到一大袋子化石,只有他什么也找不到。这让他很挫败,所以他决定向领队请教。领队也非常热心,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还带着他一起找化石。可是令他更挫败的是,即使他已经学习了领队的全部经验,在一起找化石的时候,他依旧没法看到沙漠里的化石。同样一块土地,领队可以找到许多化石,而他无论怎么看,也只能看到沙子和石头。如果是追求好感觉,到这里就基本可以放弃了。毕竟已经这个人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努力,该学习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了,差别是大家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不是自己不努力。但是这个人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每天起来和大家一起找化石。又过了几周,在某一天他在沙漠里找到了一块牙齿化石。经过不懈的训练,他终于也可以分辨岩石和化石的差别了。从此他也像其他考古队员一样,每天满载而归了。再后来,2006年,他在北极地区找到了提塔利克鱼的化石,成为世界闻名的考古学家。他的名字叫作舒宾。所以作者通过舒宾的故事提醒我们,虽然很多人在追求自信的好感觉,但在更长的时间上建立自信,感觉并不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如果我们跟着感觉走,我们会努力回避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思想和感受,这在心理学被称为“经验性回避”。所以感觉会带着我们去追求带来好感觉的事情,不断回避让我们不舒服的事情,结果牺牲了很多长期来看可以丰富我们生活的选择。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局限和空洞,最后被困在了自己的舒适区内,这反而会让我们失去自信。相比之下,价值观则可以像指南针一样,给我们提供一个稳定的方向。在舒宾的例子中,他并不擅长在分辨岩石和化石,但是因为他想成为一个专业的考古学家,所以他可以忍受这个过程中的沮丧,疲倦和焦虑,每天坚持寻找化石,训练自己的眼睛。这一路上,舒宾相信的不是感觉,不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而是相信自己所坚信的价值,并且贯彻它的过程。这样的人生才会拥有由内而外发出的力量。所以作者提醒我们,自信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把自信还原到人生的场景当中,它应该是我们不断贯彻自己信念与价值,活出自己精彩的副产品。换句话说,在作者看来,自信不是最终结果,它应该是一个不断坚守自我价值的过程。我们不应该追求一时自信的感觉,而应该追随自己的价值观,建立长期的自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自信的陷阱》2.第一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