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12.一分为二的误区到底该怎么破

世界不应该简单的一分为二,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事实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中间群体,占据了80%,这与我们通常的认知完全不一样。

一分为二

其实一分为二,是我们一个特别坏的习惯,我们总是倾向于分出,好人坏人,富人穷人,矮矬穷,高富帅,而且新闻媒体,文艺作品也容易这么进行渲染,因为矛盾越突出,戏剧效果就越是明显,这种一分为二的价值观,会让我们失去对世界起码的认知。被导向歧途。

我们要避免一分为二的本能,就要特别注意三种情况。

只比较平均数

首先,只比较平均数,比如一说到收入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被平均了,因为平均数决定了,绝大部分人达不到这个水平。比如你们班50个人,平均分85分,那么肯定超过30个人,低于这个水平。当我们习惯用平均数做比较的时候,就会发现对照组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比如重点班的平均分85,普通班只有75,那这两个班中间的10分就是鸿沟。但是这道鸿沟其实并不存在,不是重点班里的学生,就一定都比普通班要强,甚至普通班里的前十名,在重点班里照样名列前茅。

事实读书笔记

美国人平均收入,一天是67美元,墨西哥人只有11美元,美国人就一定比墨西哥人富吗,肯定也不是,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这是当过世界首富的。墨西哥的富人,在美国同样是富人。

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墨西哥大部分收入较低,在日均收入8美元附近,而美国人大多数都在40-50美元附近。所以造成了结果上的差距。他们二者的分布上有非常大的重合面积。也就是说,有将近4分之一的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其实是水平差不多的。

只比较极端

其次,只比较极端,比如我们会经常看到非洲的饥荒,也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大富豪骄奢淫逸的生活,这种东西摆出来,就是将世界极端化了。比如巴西,他的财富就很不平均,10%的人口得到了全国41%的总收入,然后再配一些游艇,豪车,豪宅的照片就会引发极度仇富,但其实能消费的起这些东西的,只占总人口的1%都不到。巴西确实是贫富分化比较严重的地方,但是如果跟他的历史去比较,这已经是他几十年来的最好表现了。

在1989年,巴西的10%的人口,占据了50%以上的收入。现在来看,巴西的绝大多数人,已经可以混到第三等级,也就是8-32美元一天的中高收入群体行列。他们也买的起摩托车,用的起家用电器,子女也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而第三等级和最富有的那10%的差距,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也许每天收入只差几美元而已,他就是第四等级,你就是第三等级。

只俯视不仰视

第三,只俯视不仰视,作者说,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那么很可能你已经位列第四等级,也就是最富有的那10%的人的行列,因为即便是中高收入群体,他们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所以无论你是哪个国家,都已经算是最富有的人群了,那么也就是说,穷人,次穷人,中高收入群体的生活你可能非常陌生。没什么特别多的感受。所以就会很容易被媒体误导,我们往下看的时候,就会觉得,123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贫穷。

比如之前有个笑话,说一个人经常说,自己家就一个普通的3居室,有一辆奥迪A6,每月只有2万生活费,大家以为他是炫富,但知道他家是百亿富豪后,才算彻底明白,这哥们能想象到的穷人,就是这样的。历史上其实也有真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混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他就问大臣,老百姓吃不起饭,为啥不喝肉汤。现在看这就是个纯傻逼,但是你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这哥们能想象到的最惨的情况,恐怕也就是喝肉汤了。所以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你觉得比你穷的都算是穷人,但是穷人和穷人之间,差距十万八千里。有的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有的只是没钱买房。

所以,当你有这三种想法,看平均,看极端,只俯视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已经陷入了一分为二的误区,那么怎么纠正这个观念呢,你需要数据,当你看到足够多的数据之后,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要坚持寻找绝大多数,比如当你知道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不足万元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社会,绝对没有那么大的购买力,这些财富也根本就支撑不了那么高的房价。

负面思维

下面我们看负面思维,我们总是对坏事更加关注,而正面的,正能量的东西,则很难记住,即便那些好人好事,也得跟负面的东西放在一起才能记住,比如在新冠病毒的防疫中,我们才能够看到医务工作者闪光的一面,如果平常写一篇歌颂的文章,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看,这点你想想新闻联播就知道了。而且随着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大家发现,身边好像越来越邪恶,食品安全也不行了,贪污腐败越来越多,空气都越来越差。但其实这都是误解,真实的世界正在变好,只是之前没有自媒体,那些坏消息你不知道而已。现在不但你知道了,而且还被很多坏人利用,甚至严重夸大了事实。

就拿世界来说,以前我们面临的是饥饿,疾病和战争,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确实肥胖和工业污染,但尽管如此,你还是觉得不幸福,作者在全世界做了一个测试,绝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世界正在变坏。

比如作者说,这20年里,世界极度贫困的状态下的人口数量几乎降低了一半,但是每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几乎没人相信。而数据表明,在1800年,全世界最贫穷的人口,也就是第一级的人口数量是总人口的85%,在1966年以后,这一比例下降到了50%,而现在已经下降到了9%。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已经进入了第四级,成为了最富有的10%的人口,但我们每天在电视上,看着那些贫困人口,就有一种错觉,世界没有变,甚至在变得更糟。

作者说,回到1800年,瑞典在闹饥荒,大量的人会饿死。英国的孩子在当童工,在煤矿里工作。那时候全世界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在全世界的儿童里面,有一半活不到15岁,而如今全世界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2-73岁,但是这样一道题,反而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是答不对,这些高知份子他们的答案通常是选择60岁,可能在这些人的脑海中,其实是知道发达国家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的,只是他们不相信,其他的那些不发达国家,竟然没有拉低平均数。

瑞典历程

作者的祖国是在瑞典,这是全世界健康和财富状况最高的国家。

事实读书笔记

但1800年他也还在最穷的一级,直到1891年才进入第二级,1948年进入第三级,1975年进入了第四级,今天的赞比亚就相当于1891年的瑞典,今天的埃及相当于1948年的瑞典,而今天的马来西亚,则相当于瑞典的1975年。

所以如果你一家祖孙四五代都生活在瑞典,那么就能见证他从贫穷到富有的变迁过程了。这个其实我们也能体会,中国也是如此,倒退40年,我们也是非常的贫穷。如果上岁数的人,自己都能体会到。

负面思维,是我们的一个本能,我们就是容易记住那些更坏的事情,这种负面思维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我们对过去错误的记忆
  • 第二,媒体和社会活动家,对于负面新闻的选择性报道
  • 第三,我们在潜意识里总觉得,只要有坏事发生,世界就没有变好。

比如说,现在很多中年人都喜欢回忆,总觉得小时候天更蓝,水更清,肉都比现在好吃,大家也都无忧无虑的,特别是北京这种大都市的人,很多都想回到90年代的北京,觉得那时候压力更小更幸福,这就是选择性的记忆,他总是回忆原来的好,而忘记了,当时你连下个馆子,都会囊中羞涩,能买到的衣服和鞋款式极其有限,打个出租都要盘算好久。

事实读书笔记

赞(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事实》12.一分为二的误区到底该怎么破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