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3.大脑为何总是不听使唤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今天我们来谈谈潜意识,机器与人的最大区别,其实就在于机器没有潜意识,人除非是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平常举手投足之间,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大脑都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大家分工合作。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但是反过来,潜意识却总能够轻松的左右意识的方向,所以人们总在作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毫无意义,但却忍不住陷入焦虑,这就是潜意识带来的副作用,模糊,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就越是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他就越清晰。我们学习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这也就是老齐说的洗脑的过程,当你越来越多的接触了真理,那么你的模糊也就消失的越多,比如我们经常举的例子,古代人为什么一看见月食就害怕,认为天狗吃月亮,而现代人知道这东西就是个天文现象,所以也就不再恐惧。这就是认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还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在投资中,我们掌握了周期规律,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布局什么行业,而如果你啥都不懂,那就跟走入迷宫一般,越是追热门,损失越大。

作者说,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更倾向于去做高耗能的事情,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就在他们的错题本上,他们愿意花时间,去解决这些错误,避免再犯,而学习一般的孩子,则不愿意去做这些工作。他们只愿意重复熟能生巧的事情。工作也是如此,总结错误这种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干。都愿意每天不动脑子的简单再重复。但这样是无法消除模糊的。

心理学家描述了人类对于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更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更简单,之前有一句话叫做,大家宁可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因为生活的苦,你躺着他就来了,而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才行,其实这句话不完全对,很多人也很辛苦,但仍然一事无成,我们把它改一改,大家宁可身体受苦,也不愿意让大脑处于高耗能状态,这就是天性。所以这是很多人的悲剧所在,肢体上的勤奋,在掩盖头脑中的懒惰。

然而回避痛苦,并不会让痛苦消失,反而会让其转入潜意识,越来越模糊,具体的事情一旦变得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 原来并不是很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了。举个例子,高考之前你会很紧张,甚至害怕的睡不好觉,但是一旦开始考了,你全神贯注在考卷之上,也就觉得不过如此。多年以后,在回顾高考,其实完全没有了那种恐惧。所以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态度,要正视他,拆解和化解他,不给他进入潜意识的机会,即使他进入潜意识了,也要尽快的把他挖出来。比如一开始老齐上台演讲,也会紧张,我就会问自己,到底怕什么?怕忘词,忘了词就看一眼稿子呗,怕说错,说错了就重新说一遍呗,怕表现不好?底下这些粉丝是来听你的策略的,没人关注你的表现。所以想清楚这些,我也就逐渐不紧张了,因为不管表现好坏,我也不会失去什么,经过反复演讲练习后,最后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即使没准备,上台我也能讲上一个小时。想到哪就说到哪。时不时还能开开玩笑,因为完全的放松下来了。

还有熟悉老齐的人,我有比较严重的肠易激综合征,经常会因为找不到厕所而焦虑,越是焦虑就越是肠胃不舒服,对于这种情况,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买个房车,然后飞机做公务舱。这样全程随时都能有厕所,反而也就不焦虑了,病情也就稳定很多。所以老齐教你个办法,把你最害怕的东西写下来,列出他的最坏影响,然后给出解决办法,尽可能缓解这个最差影响发生。熟悉这种方法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就会越来越清晰,焦虑越来越少的同时,你自己就越飞速的成长。总之那句话,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现在就行动。

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感性的,一种是理性的,我们一直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但其实感性也非常重要,感性的运转速度极快,会在很短的瞬间,就产生反馈,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就会先入为主,有个印象,这就是感性的结果。至于为什么有这个结果,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林肯曾经面试一个人,就觉得长相不喜欢,别人问他为什么以貌取人,他说年轻人的容貌是爹妈给的,但一个人40岁了,就该为自己的容貌负责。这种为人处世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他可以迅速帮助你筛选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就得找销量多,人山人海的商家进行消费,但是在投资中,第一感觉就是要远离人群。越是火爆,我们就越是会担心。

作者提到了一些读书方法,其实也是基于这种潜意识,比如读书读到一些地方,马上就会感受到启发,这就是一种感性带来的结果,会读书的人,会马上停止读书,然后去针对这个点进行反复的思考,为什么会有启发,这个启发能指导我那些做事情的方法,跟这个启发近似的知识点有哪些?这才是会学习的高手,先用感性帮自己选择,然后用理性来帮助自己提升思考。随着你的知识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这种感性的认知越来越多。这说明你的感性在逐渐进步,已经不需要借助太多的理性,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了。那么你想想,这得有多可怕。其实就像很多人在考试中,凭感觉做选择一样,他看一眼就觉得这个是对的,你算了10分钟,还没人家看一眼准确。

所以我们总说要学会读书,学会如何学习,单纯地运用理性去读书,我们通常都会在看完一本书之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梳理作者的框架和思路,以此来给自己宽慰,这本书我读过了,但此时你其实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过几天年之后,再问你,你依旧不会记得。会读书的人则是随时思考。这样你才能训练你的认知,练习发散思维。哪怕全书看完,你就有一个触动点,那么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巨大的进步,下面就是要尽可能的实践和改变。

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的用感知力去代替思考力,比如最简单的,你对一个事情特别感兴趣,恰巧这就是你的事业,让你废寝忘食,甚至完全不感觉到累,这时候你有很大的概率会把这件事做的很好。所以那些成功的人,从来都没有给自己什么压力,他们就是在随性而为。只是他们把随性用到了正地而已。其实我们其他书里说过的那种心流状态,也是感知力和感性的体现。此时你用感性就能够跟人家的理性对抗,你用感知力,就能对抗人家的自制力,那么岂有不胜的道理。比如有人天天就喜欢跑步健身,而我把他当成任务,那么最后结果必然是天差地别。

那么该怎么捕捉这种感知力,作者说第一是最字方法,什么事能让你眼前一亮,你就要好好停下来想一想,千万别让这种感觉溜走。往往开窍就在这一瞬间,根据老齐的经验,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找高人聊天,最容易产生这种一瞬间开窍的感觉。所以这两个事一定要常做。2是总字法,平时脑子里会经常跳出一些念头,挥之不去,这些通常都是我们放不下的东西,也是我们情绪波动的源头,我们有意识的去审视他,往往能挖掘出不一样的感觉。3是无意识的第一反应,完全不需要谁来劝导,往往第一个念头,就是潜意识的真实信息,如果不进行刻意的练习,你很容易就错过他,4梦境,有时候能帮你实现很多白天想不明白的东西,当然这也是一种心流,你得想的走火入魔了,梦境之中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5直觉,比如丘吉尔有一次在防空阵地视察,助手为他打开车门,但他下意识的绕到了另一边上车,没过多久,一颗炮弹落了下来,如果他从助手那边上车,一定会被炸飞,后来丘吉尔回忆,说他当时感觉总有个声音,让他去另一边上车。于是他就照办了。

明天我们再来讲讲什么叫做元认知,跟我们普通的认知有何不同?(版权所有:转自老齐的读书圈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认知觉醒》3.大脑为何总是不听使唤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