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状况也很麻烦,就是孩子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就是父母还正常,但是孩子的情绪特别激动,动不动就会越过界。
这里边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说,有一个印度和澳大利亚合拍的电影叫《雄狮》。我建议有机会你们可以看一下。那个女主角是妮可·基德曼演的。它就是讲澳大利亚的夫妇,收养了印度的孩子。而且他们不是生不了孩子,他们是因为觉得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带来更多的人口,因为这个世界人口已经很多了,但是他们又希望能够拥有孩子。
所以,他们就专门去收养第三世界国家的孩子:两个印度孩子。
其中第二个印度孩子,就是这个书中描述的状况,叫作早期的分离与迷失,带来了身份认同的问题,可能还有一些遗传因素。然后导致那个孩子经常拿脑袋撞墙。只要不顺心,开始大喊大叫,发飙,最后从他们家里边搬出去,然后吸毒,喝酒,做一些很危险的事。这就是说,孩子也有可能会有出现BPD。
那这时怎么办呢?作为父母来讲,应该做到的是:
第一,要做到保证安全,即保证孩子和自己的安全。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他是有伤害你的能力的。所以,你要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孩子。
第二,照顾好自己。
第三,负责病儿的治疗。因为你是监护人,你是可以带他去看病的。所以,要想办法带他去看病。
第四,创造一个有条理的、连贯的、充满爱意的环境,能够增强这个病儿的自我责任感。就是如果他对你大喊大叫,他不懂事,这样做了。假如父母也用同样的方式回击他,也用羞辱的方式、打骂的方式回击他。最后的结果,就一定会闹得更加没法收场。
在那个电影里边,妮可·基德曼他们对那个孩子,没有别的办法,就是爱他。到影片结尾的时候,那个人已经基本回归正常了。
这就是我们说,家里边父母也好,孩子也好,配偶也好,都有可能会出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问题。
最后我们说,在黑与白之外,应该怎么处理呢?就是人们很容易被边缘性人格者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影响,认为自己只有两种选择,留下或者离开。但其实有很多种别的选择。
无论何时,只要边缘性人格者侵犯了你的界限,你就可以暂时离开。你看,暂时离开就是一个灰色地带。
比如说,第一,数天、数周,或者数月脱离这段亲密关系。
第二,你还可以学会无视边缘性人格者的行为。就是这种事发生了以后,在你这儿没反应。
第三,可以维持亲密关系,但是分开居住。我们不离婚,但是我们可以分居,
第四,降低一点亲密度。这也是一种办法。就是不需要粘得那么紧。
第五,减少和边缘性人格者相处的时间。
第六,培养你自己的兴趣、结交朋友、从事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在生活中取得平衡。
第七,告诉边缘性人格者,只有他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或者做出明确的改变,你才会维持这段亲密关系。这意味着边缘性人格者必须恪守他自己做出的承诺。也就是说,如果他们食言,你可以选择离开。
第八,暂缓做出决断,等你觉得心情轻松舒适的时候再做决定。
第九,暂缓做出决断,你可以先去和心理医生谈谈,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再做决定。
这本书最后提到了一个对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以及对他们的亲人都有帮助的训练方法,是一个老话题,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正念。
如果你能够进行一些正念的修炼,每天能够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保持在当下,然后体会此时此地的正念的状态,对于双方调节自己的情绪都会有帮助。
总之,边缘性人格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极端。他总是处在不安全感和极度抓取这两者之间不断地徘徊。他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处在一个中庸的状态之下。他一旦感受到了威胁就会炸锅。
所以,如果你还爱他,如果你还希望能够跟他继续好好地生活,首先保护好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然后想办法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通过良好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到他;最后,再带着他一起慢慢地改变。如果能够找到这样的契机,那真的是太好了。
这本书在美国卖了上百万册,在中国现在刚刚开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启发。
最后强调两点:
一,如果特别严重一定要去咨询医生、咨询专业人士。
二,边缘性人格者是可以恢复的,就是我在生活当中见过很多情绪很极端的人,通过读书,通过自己的学习,不断地寻找自我救赎的方向,最后他可以焕然一新。他可以变成一个阳光开朗、对人和善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对边缘性人格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帮助。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