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富强》3.第二部分

《寻求富强》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第二部分,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严复的思想到底说了什么。在严复看来,东西方思想上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国家在近代的不同命运。西方国家强大,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资源里,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能在思想上不断向前发展,激发社会活力。相比之下,晚清中国的衰落,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思想资源。严复很早就接触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他看来,达尔文的进化论,说出了这个世界的某种真相:天地万物都为了自己的生存,相互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整个宇宙,都遵循这样的法则,没有怜悯,没有道德。听起来好像很残酷,但是严复没有觉得沮丧,反而很兴奋。对他来说,进化论不仅描述了现实真相,还指出了现代世界的价值标准。正是因为遵循这种价值标准,西方国家才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和很多晚清到民国的学者一样,严复心头念念不忘国家富强。所以他一接触进化论,就不知不觉地用进化论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这样的倾向,严复后来被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吸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他最早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严复很推崇斯宾塞,在他看来,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西方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他的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就是在说社会达尔文主义。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斯宾塞的思想为严复提供了一种关于国家的想象。每一个国家,都像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这些有机体共同处在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中,为了生存、发展而相互斗争。再进一步说,国家富强的动力,也来自国家内部个人之间的竞争。如果我们把国家看作是有机体,那国家里的每个个体,就是构成这个有机体的细胞。斯宾塞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为具有潜在活力的个人,拥有体力、智力和道德三种力量。想要发展这些潜在力量,就需要给人们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呢?就是每个人都要追求个人的幸福。在严复看来,斯宾塞描述的这种每个人追求自己幸福的世界,特别美好,充满了建设性。每个人都会在竞争中发展,激发出自己的潜力,最终实现国家富强。严复觉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他称之为 “运会”(运气的“运”,会面的“会”)。接下来,严复就要回答另一个问题,既然东西方国家要经历同样的阶段,有同样的“运会”,为什么命运却完全不同呢?晚清中国为什么变得如此衰弱呢?严复把原因归结为东西方的思想对待竞争的态度不同。西方思想家懂得进化,积极促进人类社会中的竞争。中国传统思想中,从来没有这种国家之间相互竞争的观念。儒家圣贤之道,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国家也不是相互竞争的有机体,而是一起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也就是“天下”。在儒家看来,竞争是可怕的灾难。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任由欲望发展,虽然可能暂时会带来进步,但是长远来看,却让人得不到满足,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史华兹说,严复思想的核心,就是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提升个人的能力。按照这个逻辑,反对竞争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晚清中国寻求富强的阻碍。后来的很多研究者也说,严复抨击儒家思想,从理论上抛弃儒学传统,是近代学者里“全盘西化”的代表,开启了五四运动时期全面反传统的先河。不过,这么说其实有失公允。第一部分我们说了,严复虽然很早就开始学习西学,也对外国文化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是,他的底色始终是儒家的。跟后来五四运动中的新派学者相比,严复始终是儒家传统内部的一分子,而不是局外的旁观者。比如,在1897年,严复强烈批评德国强占胶州湾,说这是强权行为,是野蛮之民的做法。显然,他并不真的认可“强权就是公理”,依然把道德放在更高的位置上。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儒家政治伦理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相信“强权即公理”,另一个相信“仁者无敌”。纵观严复一生,在最根本的问题上,严复的想法没有偏离中国的传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它给当时西方的富强和中国的衰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解释;同时,它描绘了晚清中国所处的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说出了压抑在中国人胸中的不满;更重要的是,这句口号给当时的国人带来了希望。它的潜台词是,我们面临的不幸一点都不特别,而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境遇。只要我们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一样可以实现国家富强。达尔文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然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却成为影响中国最重要的西方学说之一,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这一切,都是由严复开启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寻求富强》3.第二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