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传》读后感

《孤独传》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孤独”并不是一种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情感,而是一种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伴随着工业化、个人主义和世俗化出现的现代情感,它与怨恨、悲伤、羞耻、嫉妒、自怜等很多情感都有关系,也和政治、社会、经济、家庭、宗教等复杂的因素相关。与其说孤独是一种情感,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集群”。在现代,孤独困扰着为数众多的人,已经被看作一种现代传染病,并造成了严重的恐慌。想要解决孤独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它的历史和表现形式,这也正是《孤独传》给人带来的启示。

《孤独传》 内容简介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是第一部追溯“孤独”这种情感历史的著作,作者运用了历史、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讨论了孤独这种情感为什么在十八与十九世纪之交产生,孤独在当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形式,比如因为爱情、丧偶、年老、社交媒体、无家可归导致的孤独,并提出了一些应对孤独的方法。

孤独传读书笔记

《孤独传》 作者简介

费伊·邦德·艾伯蒂(Fay Bound Alberti),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文化史学者,特别关注与情感、性别、身体、医疗相关的问题,出版了《心的问题:历史、药物与情感》《纷扰尘世:历史与文化中的人类身体》《孤独传》等著作。

《孤独传》 阅读收获

  1. 孤独虽然被当作一种情感看待,但其实更像是一种情感的“集群”,和一组复杂的因素有关。
  2. 在中国,无论是传统的孤独者形象,还是现代的这些与孤独有关的著作,都有一种把孤独浪漫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可能会让我们忽视现代的消极的孤独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3. 要让孤独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基于个人的自主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一定要小剂量地摄取。

《孤独传》 思维导图

孤独传思维导图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孤独传》读后感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