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贸易

本文是《好的经济学》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第二个大家很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贸易。这一章叫作贸易之痛。

你知道,关于美国加征关税能否提升美国人的福利,这有一项调查。这个调查,在给到普通老百姓的时候,出来的结果形形色色,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是在给到美国顶级经济学家的时候,不管他是什么学派,不管他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不管他的研究出身,只要他是美国著名的顶级经济学家,那么投票的结果,是100%不赞同这个观点。就是100%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加征关税根本不利于美国人福利的提升。

为什么人们之间要有贸易?这里边就要提到最早的大卫·李嘉图的学说,他说,贸易使得两国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然后大家交换,交换了以后的结果,是所有国家的总收入得到了增长。这个叫作比较优势理论。所以,在很早以前,当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时候,人们认为贸易一定是非常好的。

但是,后来“萨缪尔森警告说,至少在富裕国家,贸易可能以牺牲工人的利益为代价。”就是贸易对这个国家肯定有好处,牺牲谁的利益呢?牺牲的是工人的利益,就是贸易越发达,导致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越大,也就是说白领的收入变得越高,而蓝领的收入变得越低。这就是萨缪尔森当年所做的警告。

后来有一个经济学家叫作托帕洛娃。这个经济学家在研究各种贸易现象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作粘性经济。她说,粘性经济会导致粘性陷阱。这个学说提出来以后,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排斥。他们认为这个不符合经济学的假设。

那什么是粘性经济?就是经济学的假设,认为人是理性人,所以当他发现,这个贸易产生了不平衡以后,人员就会流动,生产资料就会流动,钱就会流动。但是,托帕洛娃观察了特别多的地方,包括印度、中国、南非等发达的、不发达的国家,她发现,当经济出现了落差以后,这些人、生产资料、钱都不流动。

比如说,印度很多银行,当这个地方的某一个产业受到了贸易的冲击,已经丧失了活力的时候,它们依然宁愿把钱贷款给过去的那些老牌的工厂,也不愿意贷款给那些新兴的产业。按理说,如果人是理性的,如果这个社会像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能够快速地调配生产资料的话,那就应该赶紧把钱贷给那些更有效率的新兴产业。不是,它是滞后的,这种滞后导致这个钱放出去了以后,甚至收不回来,这就叫作粘性陷阱。

当一个地区进入到粘性陷阱以后,像美国有一些小城市,由于那个工业被进口替代了,这些人竟然能够在失业后就待在那个地方,拿着最低的生活保障,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你说,你可以去更大的城市打工,你可以学一门新手艺,你可以干点别的什么事。不去,人们的转变没有那么快。所以,贫穷的发生,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这种粘性的陷阱。

所以,在进行贸易的研究的时候,作者说:“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有技术和资本在国内某个地方以非常高的效率生产大部分产品。此外,它们也有足够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吸收众多部门的大量工厂以适当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进行国际贸易,它们的损失相对较小。”这也就是说,你评判一个国家受到贸易的影响,跟这个国家的经济体量是有关系的。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它的国内贸易环境是能够自给自足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影响相对会小很多。真正受损最大的是那些小国。

那贸易战到底可行不可行?经济学家们进行了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说:“那么,重拾保护主义关税有用吗?”答案是没有。

“现在重新引入关税,对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帮助。原因很简单: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论点之一,是我们需要担心的是转型问题。许多因行业衰退而被辞退的人,从未真正振作,因为粘性经济意味着他们无法进入新行业,或是搬迁到新的地区重新站稳脚跟,因此资源也无法流向他们。”

粘性经济的发现,对于解决贸易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就是我们过去,把贸易问题都视作是理性假设,似乎像玩游戏一样很简单,这边的指标下降了,那边的指标就上升。粘性经济告诉我们,没有那么容易,很多地方的就业指标下降了以后,这些人不流动、不学新手艺、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做别的行业,所以这些人未必能够受益。

接着作者说:“现在切断与中国的贸易会显然造成一波新的失业潮。新涌现的失败者中会有很多来自我们没有听说过的地区。我们之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过这些地区,只是因为他们现在过得还不错。”

因此,通过经济学家的这些论证、研究、数字,告诉我们用贸易战的方式来解决美国国内的矛盾,完全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是本书的第二个重要的论题。

接下来他还用偏好理论,解释了偏见和歧视,这部分我们打算用另外一本书来认真地讲。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作《偏见》,还有一本书就是这个作者写的,叫作《贫穷的本质》,都是跟这个话题有关的。我们在这儿不展开了。

好的经济学读书笔记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2.贸易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