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解决了释义和检索问题,《新华字典》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开头我提过,《新华字典》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定为“最畅销的书”,你可能有点怀疑,不是有说是《圣经》的吗?其实《新华字典》这个“最畅销的书”还有个限定,准确地说是“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你可别看不起这个“定期修订”,《圣经》是宗教经典,当然只会一锤定音;而《新华字典》的价值恰恰在于六十多年来,持续不断地修订。虽然你看到今天最新版的《新华字典》标着第12版,但这本字典真正的修订次数,其实是超过12次的。《新华字典》的定期修订,不能理解成苹果手机推新款,推着你再消费一次。它仍然是在应对挑战,解决真实问题。就拿最早的一个修订版来说,1953年12月才出了第一版,转眼到1954年8月就出了修订版,而且是一边疯狂加印着第一版,一边上马了第二版。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出大事了”、“被退货了”——就因为1953年版是用注音字母排序检索的,书发到南方,比如苏州的新华书店,有读者要求退书,因为不会查。不光苏州,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个问题,用北京音做的注音,说方言的老百姓用不了啊。那怎么办?不能怪读者水平低,赶紧修订呗。紧锣密鼓出了一版新的,这回按照大家熟悉的部首排列,而且顺便增加了600多个单字。结果这一版面世,不到一年,就迅速印了7次,因为数量太大,印刷用的纸型都使坏了。此后,《新华字典》的修订也从没消停过:国家颁布汉语拼音方案了,那就改成汉语拼音标音和排序。教育部开始在学校推行简化字了,那就出简体字版本。经济迅速发展,字的新用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那就仔细斟酌收录进来。甚至,人们的环保观念发生了变化,解释野生动物的时候,就不再使用“肉能吃”“皮毛可用”。等到互联网技术兴起了,那就在内页附上二维码,可以听标准发音,可以看笔画笔顺,《新华字典》还开发了自己的独立App。每一次改变,都回应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也留下了时代痕迹。所以,纯粹从使用角度来说,《新华字典》绝对是越新越好。而且,修订者们还锱铢必较地控制着字典的体量,虽然收的字增加了,但他们说,一本普及功能的小字典,不能太厚,更不能太贵。今天最新版的《新华字典》,普通版本还是一斤猪肉的价钱。对了,分享一个我跟《新华字典》玩的小游戏。有时候我会随便想一个字,想想如果让我来解释,我会怎么说,然后去查《新华字典》,看看它怎么说。比如,三个很简单的手部动作捏、拿、端,应该怎么解释呢?《新华字典》是这么说的——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拿:用手取,握在手里。端:用手很平正地拿着。你看,是不是很简单?反正每次用这种方式查字,我都有一种被它简洁、精准碾压的感觉。而且,《新华字典》在前后总共十几版的修订过程中,例句、字音、注释不断斟酌打磨,真的是越来越趋于完善。精准到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不够。你可以试试看,自己解释“潮湿”的“湿”、“红色”的“红”,“打扫”的“打”,然后去查查看,《新华字典》怎么说。用这种方式打磨自己的表达,能变得精准、浅白、简练,亲测有效。
《新华字典》4.第三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新华字典》4.第三部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