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兴起》3.第二部分

《西方世界的兴起》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下面,我们接着看这场比赛的决赛。这场比赛从16世纪开始,持续到18世纪。
作者分析说,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四个国家建立后,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这就是财政问题。
民众希望政府保护贸易顺利进行,而维持大政府运转,就要养足够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另外日常行政开支和国王生活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以前,领主、贵族们会定期提供税金,但现在贵族势力被压制,拿不出那么多钱了。也就是说,一方面用钱的地方变多,另一方面,原来传统的财政收入减少了。 所以,能不能妥善解决财政问题,将直接影响这国家的发展。
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四个国家会怎么应对财政问题。
先说西班牙。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最早的受益者。西起拉美,东到菲律宾,西班牙的势力曾经遍布全球。
作为西方最早的“海上霸主”,西班牙有着令人羡慕的财政来源。首先是来自殖民地的财富,美洲的金银直接补充了国家财政。其次,欧洲的尼德兰地区是西班牙王室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这里也会定期上缴税款。另外,西班牙本地的羊毛产业的也是一笔重要税源。 直到今天,西班牙仍然是世界顶级羊毛的产出地。在16世纪,从事羊毛产业的贵族更是组成“羊主团”,在政府里有极强的话语权。
听起来,前两种税源似乎更可靠,毕竟美洲殖民地矿藏丰富,尼德兰地区贸易发达。但麻烦的是,这两种税源不稳定。金银矿会越采越少,尼德兰地区后来发生北部七省独立为荷兰的事情。但西班牙的官僚机构已经养得非常庞大,不是随便可以砍掉的。而且王室哈布斯堡家族的属地遍布欧洲,经常要打仗,军费开支巨大。 
所以,西班牙不得不更加倚仗本土的“羊主团”。 国王下令,允许“羊主团”按照惯用的方式牧羊,放牧区域不受限制,羊群甚至可以进入农民的农田里,践踏、吃掉庄稼。 
作者说,这样的政策,羊主团确实满意,但农民遭到了最彻底的打击。庄稼被糟蹋了,别说为国家提供粮食,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从国家角度来说,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但由于羊主团特权独揽,农业在西班牙根本没法发展,更别说农民想办法改进耕作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了。 
回过头再看羊毛税收,“羊主团”虽然能稳定上缴税收,但原本的美洲金银和尼德兰税金这两个财政空缺,只靠羊毛税根本补不上来。怎么办呢?西班牙王室想到借高利贷,以国家财政做担保向银行家和大商人贷款。但西班牙国家税收的情况我们是知道的。借贷实际上就是饮鸩止渴,原来的财政窟窿还没填上,又来个新的窟窿。最终,西班牙在1557年宣布破产。
国家破产带来最可怕的后果是信誉崩塌。本国的农民已经对国家失去信心,欧洲其他地区的工商业者,这下更不会选择来到西班牙。西班牙在17世纪逐渐失去活力,在欧洲各国的竞赛中早早退出。
法国的情况跟西班牙有点像。百年战争期间,法国的民族主义被激起,这给法国王室带来一个便利,可以轻松地以国家名义征税。征税理由可能是为了某次战争,某个特殊项目,但战争过去了、项目结束了,税照收不误。甚至,到后来,国王认为一些税收自己想征就能征,干脆把议会踢开,流程也懒得走。 
作者说,这样做的效果是,法国政府的财力可以快速增长,但这也是个巨大隐患。国王发现征税筹钱这个办法太好用了,来得多、来得快。 于是,法国政府只知坐享其成,什么鼓励创新、发展工商业根本不会考虑。这么一来,法国虽然建立了强大的政府,但没有建立统一市场,法国国土上有三十多个小市场,长期孤立发展。 
民众的财力是有限的,搜刮民脂民膏不会让法国真正富起来。作者说,随着法国在全世界扩张,法国财力越来越吃紧。后来,法国国王想到一个昏招,出售官职。大大小小的官职,包括法官,都明码标价,有钱就能当。买官还有赠品,可以免除若干税收。售卖官职甚至成为法国财政的重要制度。这种办法别说推动国家发展,对于国家正常运转,也是百害无一利。 
到这儿,也就会不难想象,为什么后来法国大革命那么漫长、那么血腥,因为政府的罪恶实在是罄竹难书,民众的怨恨难以消除。
在后来与英国的较量中,法国连连失败,接连丢掉美洲殖民地、印度殖民地,在距离最近的非洲,招架起来也非常吃力,归根到底是因为法国在解决财政问题方面,选择了一条所谓的捷径,但这条捷径实际上是没有出路的死胡同。
为什么最终英国能在欧洲各国的竞赛中夺冠呢?
作者在书中花很大篇幅介绍了英国的情况。英国没能像西班牙一样吃到海外殖民的第一波红利,也不像法国一样,迅速找到应对财政问题的方案。但坎坷的道路往往意味着有更多校正错误的机会。
如果回到13世纪,英国和法国的状况没有太大区别,国王是头号贵族,他的手下有大大小小各种贵族,他们在国王面前是臣属,回到自己的土地便是土皇帝,过得可能比国王还滋润。
法国由于在百年战争中遭到英国入侵,国王实力大增。英国国王也想扩张自己的权力,采用的是传统手段,也就是时不时敲打境内的贵族。但贵族也不是吃素的,会奋起反抗,打败国王也是常有的事情。后来贵族内部矛盾不断发酵,爆发了红白玫瑰战争,国王和贵族们发生了一次大火拼,英国的大贵族差不多团灭了。最后,一位几乎没什么背景的小贵族亨利捡了大便宜,开创了都铎王朝。 这就导致,英国国王权力不会像法国、西班牙国王一样疯狂生长,而是能被议会有效约束。有了议会的制约,国家就不太容易制定出售卖官职、允许羊吃庄稼那样荒唐的政策。
那是不是英国就不会出现垄断与特权呢?事实上,英国不仅有垄断和特权,而且还把这件事情制度化。但要请你注意,垄断与特权只是工具,效果好坏,那得看这套工具怎么用。英国推行的垄断,并不是国王出于私利赏给个别贵族和宠臣特权,而是一种能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垄断,这就是专利权垄断。 
在某种新生事物的最初发展阶段,适当的保护能促进它迅速成长。尤其在高风险行业,专利垄断能激励民众大胆试水。这就有助于把民众导向市场潜力巨大的“蓝海”,而不是国王的个人偏好。 
英国在美洲的拓殖就是这样展开的。当时,水热资源、矿藏资源最丰富的中南美洲地区已经被西班牙、葡萄牙占去,只剩北美大西洋沿岸,这块土地也有潜力,但开发难度比较大。英国政府便通过授予专利垄断权,来鼓励人们冒险出海,拓展海外市场。为了更高效地聚集资本,英国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股份制公司。 
英国的专利垄断权还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英国地狭人少,只靠自身力量,发展速度有上限。于是,英国向外国人开放了专利垄断权。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女王控制的55项专利权中有21项授予了外国人,以及加入英国国籍的国民。这些专利权包括皮革、玻璃、压力泵、肥皂等产业。在国王手里,这是运营难度大的落后产业,但交给逐利的商人,更容易扭亏为盈,给英国带来丰厚收入。而且,邀请外国人参与,实际上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本地生产技术快速迭代更新。
专利保护作为一种“效率工具”,让英国在冲刺阶段跑得越来越快,最终赢得本场比赛的胜利。而且,你肯定发现了,欧洲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在英国汇聚,正如本书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英国已经在忙着为下一场赛跑热身了。
到这里,还有个国家没有说到。这就是尼德兰。尼德兰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在市场作用下很快发展起来,成为整个欧洲效率最高的地方。 但尼德兰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尼德兰作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属地,深受西班牙剥削。后来北部七省联合独立,这就是后来的荷兰。此后,荷兰将代表尼德兰继续参赛。
最初,荷兰的发展也很不错。为了促进商贸发展,荷兰确定了价格公开制度,甚至把商品价格印刷成清单,在欧洲流通。很快,荷兰发展成欧洲的交易中心。
但荷兰的国防始终是隐患。原来的宗主国西班牙不会轻易放过它,身旁还有法国虎视眈眈。面对两个庞然大物,荷兰逢战必输。后来,英国强大起来,看着荷兰赚了那么多钱很是眼红,于是连续发动了三场战争,直接摧毁了荷兰在全世界苦心经营的产业,比如把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抢过来改名纽约;把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抢过来,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你看,荷兰在决赛中原本跑得也很不错,但硬生生被英国赶出了赛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西方世界的兴起》3.第二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