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意识》3.第二部分

《麦肯锡意识》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好,第二部分,我们来看看,怎么像麦肯锡那样汇报观点。这一步很关键,之前的所有假设、工作规划、研究和分析都汇集到这一步,汇报一旦有闪失,前面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精彩的汇报能够拯救半生不熟的观点,糟糕的汇报会让出色的创意夭折。在汇报方面,麦肯锡公司也有一套有效的技巧。根据麦肯锡前员工的经验,拥有了这套技巧就像获得了一种“不公平的优势”,几乎可以照搬到其他企业中去。
怎么像麦肯锡那样汇报呢?作者在书里介绍了两个关键词,“结构”和“认可”,也就是说,你汇报的内容要有坚实的结构,你的汇报要能获得关键决策者的认可。
先来看结构。不妨回想下,你最近参加的一场汇报会议上,汇报者的讲述是随意堆积的,还是有坚实结构的?
作者介绍,其实很多人甚至很多商业精英,都会在结构上犯一些错误。比如,有的人做汇报时,毫无结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像是在展示意识如何流动,观点和数据也散乱地摆在幻灯片上,听众不知道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再比如,有的人做汇报时,总是先展示数据,直到最后才蹦出来结论。
麦肯锡强调,汇报的结构要清晰明确、令人信服,汇报的时候,要先从结论入手,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汇报一开始就开门见山,亮出结论,能够让听众跟上你的思路,即使有人对结论的意见不一样也没关系,可以在接下来的汇报中,详细介绍支撑结论的数据和论点;对于汇报者来说,从结论入手便于你在汇报中把握细节的处理,假如某个结论得到了赞同,就不必再展开证明了。
怎么拥有清晰明确、令人信服的汇报结构呢?其实,当你使用麦肯锡的方法走到汇报这一步时,你已经拥有了汇报的现成提纲,那就是你提出的假设,假设中的每个要点,就是汇报里的一个部分。
关于提出假设,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这里再介绍两个作者分享的建议:在进行任何汇报之前,做一下电梯测试,看看你准备的汇报内容,能不能在两分钟坐电梯的时间,给同事讲清楚;不管你用图表、三维模型,还是什么视觉辅助材料,都要简单为上,一张图只表达一个意思,要把图表用作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不是当作艺术品来炫耀。
了解完了汇报的结构,我们接着来看汇报的第二步,怎么获得认可。作者说,再好的汇报,如果不被接受,就毫无用处,他们介绍,《财富》500强企业的文件架上,堆满了从未走出过会议室的汇报文件。
想要自己的汇报获得认可,需要在你和对方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沟通与信任的桥梁。假如对方不信任你,很可能就不会接受你的观点。导致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对方防御性太强,认为你经验不足,没有资格对他们说三道四,也可能是带有偏见,要么觉得你读书太多,要么觉得你受教育程度不够。
怎么搭建沟通和信任的桥梁呢?作者说,有两种途径能帮到我们:事先沟通和量体裁衣。事先沟通,就是在汇报前就让对方了解你的研究结果。量体裁衣,是在汇报前根据对方的意见对报告进行调整,必要的时候,还要一边汇报一边调整。我们分别来了解下。
 “未雨绸缪,事先沟通”是麦肯锡人的一条原则,它需要你在正式汇报前,与所有决策人员沟通你的分析结果。假如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事先沟通”,可能出现汇报后不欢而散的情况。书里介绍了一个例子。加尔达是麦肯锡的前员工,曾经是一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这家公司的CEO很少和董事会成员沟通。一般来说,CEO要想实现对公司的构想,需要加强与董事会的联系,获得支持。然而,这位CEO的方式是,某天突然召开会议,让董事会决定,几天之后要不要收购某个公司,对此,董事会的答复是:“我们两个月前就已经考虑过了,那时就不想收购这家公司。你现在才召集紧急会议,只给我们四天时间考虑?” 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做到了“未雨绸缪,事先沟通”,能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提前达成共识,汇报时,不会遭到出乎意料的反对,还能帮你提前找到自己的支持者。比如,可以提前检验一下分析结果,让方案更有可能获得批准和执行。再比如,大型汇报之前,与决策者做一对一地讨论,更容易让他们认可你的观点,这种氛围中,人们更容易敞开思绪,分享自己关心的问题,给出具体建议,这样,你就能在正式汇报之前,拿出折中方案,确保获得这个人的支持。
“未雨绸缪,事先沟通”,还能让人做到前人没做到的事情。书里也有一个例子。麦肯锡的前员工纳拉斯离开这里后,去了美国投资银行第一联合银行,担任知识市场部的主管。
他很擅长运用事先沟通。他管理的部门规模很小,他希望能快速扩大,就找到行长,提交了一份业务发展方案,目的是拿到拨款。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之前,从来没有人从行长的口袋里掏出过钱,但纳拉斯成为第一个做到的人。
他利用麦肯锡的访谈技巧,头两个月走访了公司各个部门,了解到了大家对自己部门的态度和期望,有些人对他们预期过高,有些人又预期太低,这些信息帮助纳拉斯理顺了思路,也了解了“雷区”在哪里。做完这些工作,纳拉斯并没有把方案提交给行长,而是接着找人,他找到各部门主管,得到他们的反馈,这个举动,让他的方案在汇报之前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做汇报时,纳拉斯也使用了麦肯锡的方法,大家都被汇报的严谨、周全和说服力打动了,最终,纳拉斯的方案通过,拿到一笔不小的投资。
搭建沟通和信任桥梁的另一个途径,是量体裁衣。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人可能喜欢听大阵仗的汇报,有人可能偏爱更加亲密的讨论;有些人喜欢了解细节,有些人可能完全相反,只想知道最主要的论点。汇报对象的意见、偏好与背景,都需要汇报者提前了解。作者还提醒说,此外,还要了解汇报对象的思维方式和使用的行话,因为每个群体的预期不同、目标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同,由于存在这些差别,你就需要量体裁衣,来适应不同的群体。
我们还是以纳拉斯为例,来看看怎么量体裁衣。纳拉斯花了两个月时间倾听同事的意见,听到意见的同时,他也了解到了这家公司内部使用什么语言,各个部门都在追寻什么。独立思考的时候,纳拉斯会采用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公司向人汇报时,他会用这家银行更加熟悉的术语和行话,而不是咨询业的。在纳拉斯看来,他的汇报最终能够得到充分认可,更换语言这一点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一些人来说,做好汇报工作可能存在种种困难,但对于麦肯锡人来说,汇报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做了系统性的汇报,坚持不懈地争取关键决策者的认可,建议就会比较容易被接受。希望这些策略,能给你带来同样的效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麦肯锡意识》3.第二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