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副标题是“让一切加速改变”。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怎么让改变发生?
人人都有想要改变的事情,父母希望孩子少吃垃圾食品,品牌方希望消费者来买产品。为了实现目标,人们通常会从两方面努力,要么提高劝说频率,比如,品牌会花更多的钱,加大广告投放的力度;要么提升说服力度,很多家长都会学习与健康饮食有关的知识,劝说孩子少吃垃圾食品。
这类做法的共同点是“推动”,希望通过不断推动,改变对方的想法,就像这本书里说的,人们会认为,“只要提供更多的信息、事实、理由、论据,或者再多投入一点,人们就会改变。”然而,实际情况是,推动者花费了大量精力、时间或金钱,结果却没什么效果,要么改变来得很缓慢,要么压根没动静。
今天这本《催化》告诉我们,其实有一种既有效又省力的方式,能让改变发生,那就是本书的书名“催化”。我们知道,化学家会用催化剂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一些分子原本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相互作用,在催化剂的帮助下,几秒内就能发生反应。催化剂促成化学反应的方式,不是推动,而是减少发生改变的障碍。
这种方式给作者带来了启发,他认为,人们想要改变别人的想法时,要做的不是推动,而是成为催化剂,消除或减少对方面临的障碍,让一切加速改变。书里总结了5个常见的障碍,以及应对它们的方法,这些障碍分别是:心理抗拒,禀赋效应,距离,不确定性,补强证据,我们可以把最后这个障碍理解成“证据的说服力不够强”。乍一听,这些障碍都有点抽象,别着急,等会儿,就会为你具体介绍它们。不管你想改变一个人,一个团队,还是你所在行业的运营方式,这本书里的方法和建议,都能帮你更好地实现目标,催生改变。
书中的这些方法,是作者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得来的。作者叫乔纳·伯杰,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营销学教授,同时也是位畅销书作家,他此前的作品《疯传》和《传染》都是畅销书。《传染》出版之后,伯杰开始跟各个组织合作,他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想带来改变,可变化很少发生。他就想找到一种让变化更容易发生的方式,他采访了创业者、管理者、顶级销售员和公共卫生官员,了解到他们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最终,作者找到了答案,还在很多实际项目中应用了它,再之后,就有了今天这本书。
顺着原书的叙述,我把今天的解读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为什么作者认为催化比推动更能促成改变,以及,这5个阻碍指的是什么。第二部分,我们来看看,如何消除这些障碍。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