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2.第一部分

《纯真年代》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伊迪丝·华顿的生平。《纯真年代》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那正是伊迪丝度过童年和青年岁月的地方,她在那里长大成人,阅读和创作,进入社交界,结婚。华顿其实是伊迪丝的夫姓,她本名叫伊迪丝·琼斯。1862年,伊迪丝在纽约出生,是琼斯家族的小女儿,有两个哥哥。琼斯家族是纽约房地产业的巨富,社会声名很高,当时的纽约,甚至有一句俗语是“你得去认识琼斯一家”。豪门出身的伊迪丝,童年时曾跟随父母游历欧洲,熟练掌握了多门外语。回到纽约时,父母为她请来家庭教师,还雇了女管家训练她各项礼仪。那时候所谓的礼仪,其实就是当地社会对女性要求的各种举止规范,伊迪丝很反感这些。那时候,伊迪丝所在的纽约上流社会,是个紧密又封闭的小圈子。她曾在自传中介绍说:我们的集体是个很小的“社会”,有着属于自己的流行语、规范和娱乐方式,对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事物漠不关心。这个“社会”里的人,大部分都继承了一大批固定资产,不需要工作,过着懒散的生活。比如,伊迪丝的亲戚里,只有一个人在工作。表面上看,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人都有好看的外表,喜欢寻欢作乐,最经常的消遣是赴宴和宴请。实际上,这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他们排斥一切外界影响,严格遵守沿袭下来的准则,违反准则的人会受到毫不留情的惩罚。伊迪丝在《纯真年代》里说过一些这个圈子里的准则:“这些人以为丑闻比疾病更可怕,体面比勇气更重要,最没有教养的行为是出丑。”伊迪丝自小就喜欢编故事,但是在她成长的年代,整个美国社会都不鼓励女性创作,也不认为作家是适合女性的职业,她只能偷偷创作,以化名、匿名的形式发表作品。15岁,她翻译了一本德国诗人的诗集,以父亲朋友的名义出版,那一年,她还偷偷写了一篇三万字的中篇小说。17岁时,她用化名在杂志上发表了一首诗,18岁,她在著名的《大西洋月刊》上匿名发表了五首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伊迪丝再也没有发表过自己的创作。因为在那时的纽约上流社会,婚姻是女性存在的主要意义。伊迪丝17岁过了成年礼之后,整个1880到1890年代,她都忙着社交、恋爱。23岁时,她嫁给了爱德华·华顿,爱德华来自美国波士顿的古老世家,跟琼斯家族门当户对,从此,伊迪丝·琼斯成为伊迪丝·华顿。婚后的伊迪丝,喜欢研究住宅、室内装饰,写作和去意大利旅行。35岁时,她发表了第一部署名著作,有意思的是,竟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本名叫《住宅装饰》的专业出版物。37岁,伊迪丝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正式开启了她高产的创作生涯。她非常高产,一生写了十几部长篇小说,除了小说,她还写过诗集、游记、文学批评和回忆录等。1913年,伊迪丝与丈夫离婚,结束了28年的婚姻生活。之后,她移居法国,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都在巴黎度过。这期间,她很热爱社交,亨利·詹姆斯、安德烈·纪德等文艺界名家,都是她的座上宾。她跟美法两国的政界名流也有联系,比如,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战时,法国总统还授予了她荣誉军团勋章。1920年,她的新作《纯真年代》发表,一年后为她赢得普利策文学奖。对伊迪丝来说,描写19世纪晚期的纽约城,其实带有追溯过往的怀旧色彩,那段时期给她的生活和创作都打上了深刻烙印。但是,《纯真年代》并非只是一部情怀之作,伊迪丝的兴趣更多地在于描述她所在的纽约上层社会。她很熟悉这个群体,但在小说中,她会跟这个群体保持距离,以叙述者的口吻,对他们进行严厉批判。在创作手法上,她倾向于写实,因为她相信,描绘的真实优于情绪的感伤,细节的确切好过空泛的抽象。所以,我们也可以把《纯真年代》看作是一部对当时纽约“社会风俗”的观测记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纯真年代》2.第一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