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野史》5.总结

《货币野史》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说到这儿,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就快介绍完了,我帮你回顾一下它要回答的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是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是由物物交换演变出来的,充当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常识,因为从小到大,几乎每个级别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是这么说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个常识是错的。因为根据人类学家的考察,没有发现大规模的物物交换的坚实证据,反而有大量的历史研究表明,货币最初是以债务记录的方式诞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种物品,而是一项技术。现代银行通过借贷创造货币的机制,更是清晰无误地展示了这一点。
其次是货币的这种常识,是怎么在经济学中被遗忘和颠倒的?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历史的偶然造成了这个结果,因为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洛克,在一场重要的货币辩论中赢得胜利,并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作者认为经济学把货币看作交易媒介,把经济看作是去掉货币之后的物物交换,进而认为货币在经济中无关紧要,对我们看待经济问题产生了极大的误导。 只有把货币看作信用或债务,才能明白它对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造成经济波动影响巨大,这才是贴近现实的观点。
第三,关于货币是欠债的观点,如何帮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作者在书中谈到了金融危机,他认为货币总是倾向于积累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是金融危机反复出现的根本原因,而要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只能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比如赦免穷人的债务,这在西方有历史和宗教的传统,却对“欠债还钱”的中国古训构成了挑战。
不过我认为,读完了这本书,如果理解了货币是债务、同时也是信用的观点,会对中国的另一句古训“人无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人无信不立”是一种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质利益没有太大关系。而当我们知道货币就是信用之后,“讲信用”似乎多了一层理由。它不仅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并且会在某个时候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这就是讲信用的巨大价值。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货币野史》5.总结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