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野史》1.概述

《货币野史》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主题,我会说是“找回丢失的货币常识”。什么是货币常识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在经济发展中由物物交换演变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媒介。比如说,在原始社会里,有人种田,有人打猎,有人采摘,他们一开始是直接交换彼此的产品,但很麻烦,于是慢慢约定,用某种贵金属作为交换的中介,形成了货币。这就是一般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常识。
但这本书告诉你,这个常识是错的。书中说到,按人类学家的考察,历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换的经济,更不用说由物物交换演变来的货币;相反,有很多证据表明,货币最初的形态是关于欠债的记录,它不是一种物品,而是一项技术。比如,五千多年前苏美尔人的债务记录,近代英国使用的木条借据,太平洋的雅浦岛上使用的石头货币,乃至今天银行系统中流动的电子数据,都能证明货币是一种信用债务记录,而不是我们常说的交易媒介。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债务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债务表示负担,信用强调偿还,它们都代表欠债,因此在很多时候可以互换,比如信用卡就是债务卡,信用记录就是债务记录,信用扩张就是债务扩张,等等。
那么关于货币是信用的观点是怎么弄丢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纪的英国,发生过一场关于货币铸造的大辩论,当时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认为,货币作为商业活动的工具,价值要固定,标准要统一,他不认可货币是信用,而相信货币是金银,这种观点赢得了辩论,并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把它写在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国富论》中,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经济学的常识,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失误。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克斯•马汀,有经济学、古典学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学位,所以这本书不像一般经济学著作那么严肃,而是很有戏剧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货币常识的丢失,书中称之为“谋杀案”,不过作者认为,洛克否定正确的货币常识是无心之举,所以将它定性为“意外死亡”,充满了故事色彩。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译为“货币野史”,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按这本书的观点,货币常识的死亡和丢失,是经济学的重大失误,我们要把丢失的货币常识找回来,才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这有什么用呢?用一位读者的话说,鱼恐怕永远也不能操纵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经逆流而动的徒劳,才会去尝试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东西,让事情变得更好。这就是认知的价值。
接下来,我就分三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债务记录,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关于货币是欠债的观点,是如何被经济学遗忘的;第三,关于货币是欠债的观点,如何帮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货币野史》1.概述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