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来说,它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春节是为了庆祝一年的开始,其实,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庆祝新年的习俗,中国人要吃饺子、年糕;西班牙人过自己的新年要吃葡萄;丹麦人会摔盘子;厄瓜多尔人要烧稻草人。可见,在新一年到来之际,辞旧迎新,是所有人的共识。
唯独中国人发明了“中秋节”。仔细想,这个节日过得略显奇怪。农历八月十五,既不是一年的首尾,也不是一年的正中。中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一天过节呢?
今天这本《中秋节》,将为你全方位介绍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本书作者黄涛是温州大学教授,也是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是国内研究传统节日的专家。
作者在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演变:远古时期的人们崇拜月亮只是一种朴素的敬畏心理。随着政权出现,祭祀月亮成为一种特权,是地位的象征。到唐代,诗歌的繁荣推动了中秋节正式诞生。不过,团圆成为核心主题,月饼成为标志,这是明代以后的事情。除了介绍中秋节,作者还特别讨论民间文化。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民间文化是民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以中秋节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为例,来看民间文化的特点:
第一部分,中秋节之“古老”。从时间线索看,这个节日是怎么出现、怎么演变的?再从社会阶层角度,看看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中秋节之“年轻”。中秋节不断产生什么新风俗?在当代中国,全国各地怎么过中秋?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