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投资》2.第一部分

《疯狂的投资》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好,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我们先从故事的主人公,塞勒斯·菲尔德这个人说起。塞勒斯·菲尔德的家族,在他和他父亲这两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塞勒斯·菲尔德的父亲是一位地位显赫的牧师。塞勒斯这一代有兄弟八个人,两个夭折,剩下六个都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耀眼的成就。这六个兄弟里,有一位全美身价最高的律师、一位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一位作家、一位马萨诸塞州议会的议长、一位杰出的土木工程师,和塞勒斯·菲尔德这位了不起的企业家。在1920到1930年代间,美国历史学界编了一部《美国名人辞典》,收录了美国自建国以来一万五千位名人的事迹。塞勒斯·菲尔德的父亲、三个兄弟和他本人都被选进了这部辞典,这在当时也算是创纪录的事情了。
塞勒斯·菲尔德16岁立志经商,来到纽约。在哥哥们的帮助下,他的事业平顺地起步。他先是跟着大商人斯图尔特学做生意,三年时间工资涨了五倍。随后,菲尔德进入造纸和印刷行业,28岁就盘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纸张和印刷品批发商。到了1840年代末,菲尔德的名字已经登上了纽约富人榜,也就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前身。他的净资产超过了20万美元。20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1845年,全纽约身价超过十万的人只有294个。生意进入正轨后,菲尔德把公司交给合伙人打理,自己跟一位画家朋友跑去南美洲探险。1853年,菲尔德回到纽约,那时候,他家庭美满,财务自由,生意上的事不用自己操心,也见识了广阔的世界。这一年他才34岁。
菲尔德感觉有点百无聊赖,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干。这时候,有个电报工程师找上门来。
这个工程师名叫吉斯伯恩,他来找菲尔德,是想请他接手一个烂摊子。什么烂摊子呢?原来,这几年,吉斯伯恩一直在张罗一个电报工程。这个工程的位置在北美洲东北角的纽芬兰岛上。这个岛有三个海南岛那么大,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岛上也只有几万人居住,非常荒凉。吉斯伯恩想在这个岛上搭一条电报电缆,和北美洲现有的电报网络连接起来。他之所以看中纽芬兰岛,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纽芬兰岛是整个北美洲最靠近欧洲的地方。假如从欧洲来的送信人能先登陆纽芬兰岛,拍一封电报,那就比他一路坐船到纽约要快一到两天。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来说,这一到两天的时间差可是非常宝贵的。
吉斯伯恩的这个设想听上去很不错,但他低估了工程的难度。纽芬兰岛的土壤条件非常不利于施工,而且,岛上大片的内陆地区是无人定居的荒原,这就意味着,施工队需要的补给没办法在施工现场附近得到满足,必须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工程推进了十分之一,吉斯伯恩筹的钱就花光了。他为这个项目注册的公司破产了,自己还背上了5万美元的债务。不过,他还是坚信,这事一旦做成,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这次他找到菲尔德,就是想请他接手这个工程。
那菲尔德答应吉斯伯恩的请求了吗?一开始,并没有。菲尔德判断,这项工程难度大,成本高,只能缩短一两天的通信时间,恐怕得不偿失。不过,吉斯伯恩走后,菲尔德盯着房间里的地球仪陷入了沉思。要是能用一条电缆直接把纽芬兰岛和爱尔兰连起来呢?假如欧洲和美洲可以直接通电报,那省下的时间就不是几天,而是几个星期了。在那个时候,伦敦是全世界的金融和工业中心,要是能及时掌握伦敦市场的动向,美国的商人就可能抓到巨大的商机。菲尔德明白,假如真能连通一条穿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那它创造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问题是,跨大西洋电缆在技术上行得通吗?在技术问题上,菲尔德完全是个外行。不过没关系,不懂就问。菲尔德第二天就给两位专家写信,征求他们的意见。第一位专家就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的莫尔斯。莫尔斯回信说,早在十年前,他就确信,跨大西洋的电报通信是可以实现的。这个计划在工程层面的难度不小,但在理论上完全没问题,是可行的。菲尔德问到的第二位专家是美国海军上尉莫里。莫里是当时美国顶尖的海洋学家。莫里的意见就更乐观了,他告诉菲尔德,他们刚刚完成了一项从纽芬兰到爱尔兰的海底勘测,勘测结果显示,这两个地方之间的海底隆起了一座高原,这就使得海底的深度不特别深,也不特别浅,非常适合铺设电缆。而且,从海底泥沙的样本来看,这片海底没有向上的洋流,铺好的电缆会服服帖帖地待在海底,不会受到洋流的干扰。总之,这种完美的海底条件简直就是为了铺设电缆专门预备的。
看来这个想法还真能行。两位专家的回信令菲尔德大受鼓舞。接下来,菲尔德说干就干。他拉来四位富有的合伙人,五个人凑了150万美元的启动经费。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每一位合伙人都是看中这个项目有利可图才加入进来的。比如说,这五个人里有个铁路大亨,名叫库珀,当时已经60多岁了。库珀自己说:“这个计划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狂热的幻想,只适合那些精神病院的病人。”但库珀在这个计划中看到了另外的价值。库珀是个苦出身,没怎么念过书,等到他奋斗了大半辈子富起来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给更多的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库珀相信,一条连通欧洲和美洲的电缆,可以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传播知识。“知识将会覆盖整个地球,就像水覆盖了深海。”带着这种浪漫的想象,库珀成了菲尔德最早的合伙人。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来,菲尔德非常擅长说服。不论是库珀这种理想主义者,还是其他几位更加务实的合伙人,菲尔德都能让他们从跨大西洋电缆上看到各自认可的价值。
1854年,这五位最初的合伙人成立了“纽约一纽芬兰一伦敦电报公司”,接管了吉斯伯恩的工程。你从这个电报公司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要搭建的电报线路分为两段,一段在北美这一侧,把纽约和纽芬兰连起来,另一段穿过大西洋,把纽芬兰和伦敦连起来。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菲尔德和他的合伙人们组织了一支600人的施工队,把纽芬兰岛上吉斯伯恩没铺完的线路铺完,再把这条线路接入北美大陆的电报网络。接下来,菲尔德在大西洋两岸奔波,订购海底电缆,筹措更多的经费,并且取得了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两国政府决定,各出一艘船,承担跨大西洋电缆的铺设任务。英国出的船是排水量3500吨的皇家海军“阿伽门农号”,美国出的船是排水量5200吨的军舰“尼亚加拉号”,放眼当时全世界的海面,这两艘船都算得上了不起的庞然大物了。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疯狂的投资》2.第一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