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2》 5.方差与标准差

《底层逻辑2》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本文是底层逻辑2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介绍:方差与标准差,理解群体的差异性,让管理更高效。

引言故事 描述
1993年深圳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身价过亿 1993年深圳大学的毕业生身价过亿,主要因为其中有一个人叫做马化腾。被他这个千亿富豪一平均, 全年级毕业生都身价过亿了。
过河淹死 一个人过河,他问当地人这个河多深,当地人说平均1.5米,于是这个人一想,自己身高1米8,过河应该没有问题,然后他趟水过河淹死了。问题出在哪里呢?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了,就在平均两个字,平均1米5,但是还不能排除有的地方可能有2-3米深,所以即使你1米8,趟水过河自也会被淹死。

因此,我们需要用方差和标准差来打破这个误区。

量化差异性,让管理变简单

方差

定义 案例
方差就是先把差异平方,然后再平均 比如一个公司,员工平均年薪是72万,有一个员工年薪是50万,那么他的差异就是-22,有第二个员工年薪是 100万,那么他的差异是28,以此类推,最后就是-22的平方加上28的平方除以2。

方差用途:

  • 方差可以用于比较几家公司收益上的不同,能看出到底是贫富差距很大,还是比较平均。方差越大,说明数字越是分散。我们去就业的话,应该选择哪家公司呢?这其实取决于你的能力,如果你的能力很强,就该去方差大的公司,而如果你的能力不强,就应该去更平均的公司,这会是你的保护伞。

方差的缺点:

  • 方差有个问题是平方后,单位发生了变化,比如原来是厘米,是长度的概念。但经过方差计算后就变成了平方厘米,变成了面积的概念,这就会导致我们无法用方差跟原数据进行计算比较。

标准差

定义 案例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也就是说把乘方后的数字,在求根号回去。
比如一个公司的平均年薪是50万,标准差是23万,这意味着,年薪是围绕50万上下波动。
在标准差之内遵循正态分布。 案例一:股权风险溢价
比如,在投资中使用的联邦模型,也叫作股权风险溢价,就是用股票的盈利收益率,与长债收益率做一个比较,得到的一组历史走势。
68%的概率在正负一倍标准差之内,95%的概率在正负两倍标准差之内,99.7%的概率在正负三倍标准差的之内。
所以一般遇到两倍标准差这个极值的时候就意味着,极小概率的机会和风险出现了。而遇到三倍标准差,在美国股市100多年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
案例二:智商水平
正常人的智商通常在正负一倍标准差之内,也就是在85-115之间,这部分占了68%。
智商在正负二倍标准差之内,也就是在70-130之间,这部分占了95%。
智商在正负三倍标准差之内,也就是低于70或者高于130 ,就是5%的存在。
作者说他有一个朋友智商为145,处于全球0.14%的聪明人。爱因斯坦的智商是多少呢,有的人说是165,也有的人说是200,反正是极高的水平,但这还不是智商最高的人,据说全球智商最高的人能达到300,这个人叫威廉詹姆斯席德思,9岁就已经在哈佛大学讲四维空间的课程了。然后据说达芬奇智商也极高,他不光是画家,还是数学家,解刨学家,地质学家和植物学家。
再说个反例,据说狗的智商是4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智商,低于三倍标准差,那么其他人看你就跟看狗一样。甚至可能还没有边牧这种狗聪明。再说个更可怕的事,有人预测,人工智能的智商会达到上千或者上万,那么以后机器碾压人类,要比人类碾压动物严重的多

缩小该缩小的差异性

作者说管理上有句话叫做缩小该缩小的差异性,翻译过来就是:大部分管理工作,其实都是在缩小差异性。

开车还是坐地铁

比如你约了一个很重要的客户在公司见面,但临时有急事导致出门晚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根据以往的经验,你从家到公司,无论是开车还是坐地铁,平均用时72分钟。那么此时该如何选择呢?是选择有可能更快的开车,还是选择相对更稳的地铁。

显然在这个比较当中,坐地铁是有保障的,基本上70多分钟就肯定能到,快慢会在10分钟之内。开车的话,遇到堵车,就很难说什么时候到了,当然也有可能开车一路畅通,在40-50分钟就能到。

那么你怎选择?其实这个时候就要看这个客户对你的影响赔率:

  • 如果你跟客户的关系很好,早去点晚去点关系不大,那你就开车。
  • 如果你跟客户的关系本身就很僵,那你要是迟到了,客户会分分钟跟你翻脸,甚至会让你的公司倒闭,所以此时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坐地铁,因为你赌不起。

质量的本质就是标准差

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质量也就是标准差。

比如一款手机的生产,需要一些零部件,有的厂商告诉你,两个孔的直径平均是7.5毫米,这时候你心里已经开始打鼓了,什么叫平均啊,一个5毫米,一个10毫米,两者平均起来是7.5毫米 ,但是它两是一个东西吗?所以你找供应商时,就得去找那些产品标准差最小的工厂。

标准差越小的产品越有品质保障。只有元器件标准差小,你做出来的产品,标准差才能更小,产品质量才会更加精细。

还有的人,考试的时候,总是发挥不稳定,要么100分,要么刚及格,那你能说他学习好吗?肯定不能,只能说他有潜力。

投资中也是一样,有的基金经理大起大落,要么排名靠前,要么排名垫底,要么一年赚一倍,但也能亏掉一半,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好基金,真正的好基金是每年都能有60分的成绩,但是长期下来,他就是90分。这才会给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

另外,我们在生活中,也会说一些人是靠谱的还是不靠谱的,那啥叫靠谱,其实就是标准差小,他的行为大部分是可预测的,而不靠谱就是指他的行为总是出乎意料很难预测。当老板的愿意用靠谱的员工,希望员工的行为是可预期的,反过来,员工也希望有个靠谱的老板,千万别大起大落,一天一个想法。

追求低差异化

优秀的企业都会提到一个词,叫做6西格玛管理,啥意思,他就是一个概率,大概在1亿部手机中,只允许最多340部手机出问题。

如果达到了这种质量水平, 那么就可以完全不设维修点。只要坏了,就说明极小概率事件发生了,直接寄一个新手机就好,这种成本是最低的。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DMAIC管理工具,分别是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的首字母缩写。

让老板可预测,员工靠谱,质量过硬,说白了就是要提高产品的稳定性,降低差异性。这就是我们最典型的工业思维,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做工业的,最好追求质量稳定,追求低差异化。

扩大该扩大的差异性

差异性≈创造力

但是,如果你是做科技、做创新行业的,就需要反过来看,越不靠谱,你才越有机会,按部就班,你是不可能打败那些传统豪强企业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颠覆性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尽量的扩大差异性。

  • 作者举例,微软要求,上下三级不能来自同一所学校。一个团队中,如果男性过多,再招聘时就只考虑女性。
  • 这就是告诉我们,差异性,就约等于是创造力。差异性越大,创造力也就越强。

各国之间,文化差异其实是巨大的。

  • 比如出国的人都知道,买92块钱的商品,在国内你通常会给收银员102块钱,然后让他找你10块钱,这样大家都方便,但是在美国,美国收银员的脑回路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他只收你100,多给的2块他不要,然后再一张一张的数给你8块。那么谁对谁错呢,似乎没有对错,只是文化差异而已。

成熟的企业会追求按部就班,但是初创企业,或者转型的企业,必须追求这种颠覆性的效果。因为一成不变的话,你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只有变了,把水搅浑了,才有可能有点机会。

所以到底追求哪种风格,是根据你的企业决定的。

  • 如果您就是一个工厂,非得学创新,那最后就会让产品质量持续下降。
  • 反之,如果你是一个创新企业,不允许犯错,学六西格玛管理,那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用基尼系数激发员工斗志

我们都知道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国家的贫富分化程度的,作者说也可以用它来衡量企业内部的贫富分化。还可以用它直接当成企业的斗志指数。

  • 如果企业内过于平均,那就说明都变成了小白兔,你需要把斗志指数调上来,要树立几个明星员工。
  • 反之,斗志指数太高,那么就需要降一降,否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野狗涌现。

所以还是那句废话,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文化,是要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组织:

  • 如果员工完全都是大锅饭,弱者和强者,没有太多的区别,那么就意味着弱者占了强者的便宜,强者一定不甘心于此,如果公司不能改变,那么强者就肯定会离开,最后公司也就只剩下了弱者了。
  • 所以越是追求平均,一个公司最后也就越是没有竞争力。

咋们前两年一直在提共同富裕,很多人都感觉要打土豪分田地了,但官方最后也反复强调,共同富裕绝不是养懒汉,也不是要搞大锅饭。共同富裕也不鼓励躺平,甚至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共同富裕没有那么容易,他更多只是一个口号。反而共同贫穷很容易。过分追求公平,不讲效率,最后一定是贫穷,在这块我们是有沉痛的历史教训的。未来更多地共同富裕,一定会体现在税收调节上,而不是在一次收入上。也就是说, 会让有钱人交更多的税,但是呢,有钱人交税之后,依旧会比你富很多。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底层逻辑2》 5.方差与标准差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