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4.第三部分

《目标感》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这两个方面,戴蒙给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了哪些建议。我们先来看看,应该怎么帮助青少年找到他们关心的真问题。要想帮助青少年找到他们关心的真问题,首先需要让他们对社会的运转方式有所了解。他们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哪些职业的人在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努力。青少年的社会阅历较浅,要想了解这些信息,和他们身边的父母亲交流,是最方便的途径。青少年对职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亲的影响。因此,戴蒙特别提醒为人父母的人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我们可能确实很累,也积累了一些怨气,但是总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很可能让孩子对工作形成负面的印象。他们可能会觉得,除了带来物质上的利益,工作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这种认识会滋生冷漠和愤世嫉俗的情绪,让孩子对社会漠不关心。但事实上,任何一种工作都是我们帮助他人和实现自我的方式。在目标感方面,父母亲能给孩子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指导,就是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选择手上的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能帮到哪些人,能发挥自己的哪些专长。戴蒙认为,正向地谈论自己的工作,这应该成为父母亲和孩子交流时的一项黄金准则。除了父母亲的指导,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加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戴蒙认为,媒体应该增加真实的正面榜样的报道,帮助青少年看到更多职业的可能性。在公共舆论中,负面新闻总是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久而久之,美国的媒体行业越来越倾向于关注公众人物的污点。在戴蒙看来,这会让很多年轻人失去对公共生活的兴趣,变得玩世不恭。媒体真正应该做的,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让他们看到,某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可以做出怎样的成绩,他们身上有哪些难得的品质。在年轻人寻找人生目标的道路上,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家庭和媒体提供的信息,青少年可以了解社会的运转方式,寻找他们想要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而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一个可靠的外部支持系统,支持他们在追寻目标的道路上向前探索。在这方面,戴蒙主要谈到了对学校和社会的两点建议。戴蒙认为,很多学校没有完成一项重要的职能,这就是帮助学生在知识和真实世界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在上学的时候,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困惑:课本上这些艰深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好像不怎么用得上,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学呢?在戴蒙看来,这样的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回答的。老师在讲授知识之前,应该向学生解释知识的用途,给学生一个学习,或者不学的理由。假如学生能看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活动,和他们心中远大的目标之间的关联,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极大地提升。这比学校领导在极少数的日子里发表几分钟的讲话,告诉学生们要志存高远,要有效得多。最后,戴蒙还认为,社会舆论应该对青少年这个群体进行正面的报道。1998年,戴蒙来到斯坦福大学,担任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主任。学校为了欢迎他,在楼里张贴了一系列以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海报。奇怪的是,这些海报每一张都展示了一种青少年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一张海报上写的是:“你知道数以千计的年轻人会在今年犯下谋杀罪吗?”另一张上写的是:“你知道在美国的很多地方,年轻人是造成致命车祸的罪魁祸首吗?”戴蒙看了这些海报,非常生气,在一周之内就让人把海报撤走了。戴蒙当然明白,这些海报上说的都是青少年发展中真实的问题,海报上的统计结论也都是正确的。但他相信,这些问题并不是思考青少年发展最有成效的出发点。社会舆论不应该把青少年当成“需要规避的风险”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潜能和优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目标感》4.第三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