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动物园》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莫利斯把都市里的人类和动物园里的动物联系在一起,这个类比非常有冲击力。但是只要我们稍微多想一步就会发现,这个类比当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动物可不是自愿关进笼子里的,但居住在都市里的人类却是自愿住在都市里的。
如果一个人厌倦了都市里的生活,他随时可以离开,搬家去其他地方生活,或者找一个和都市完全不同的环境去度假休息。即使如此,许多大都市的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慢慢增加。换句话说,很多人是自己选择住进了大都市里。
那这就是我们第二部分的问题,既然人类并不那么适应都市生活,为什么人类都还住进了都市里呢?
其实,这个问题还需要拆解一下,因为都市是我们人类发明的居住环境呀,那不应该完全满足人类的诉求,怎么舒服怎么来吗?为什么人类会发明出和自己本能有冲突的居住环境呢?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接着问,为什么人类赖在都市里不出来。
好,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说起人类为什么会发明都市这种居住环境,作者认为,都市其实是之前一系列问题的一个集中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我们会发现他们面临三个巨大挑战:食物来源不稳定,安全得不到保障,以及文明成果无法积累。但是后来,随着人类进入农业时代,食物问题基本得到了保证。农田不能移动,人类在农田附近建立了都市,定居下来,保卫收获的粮食。巨大的人口可以让一些人专门从事战争,于是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保障。最后,因为农业产生了大量多余的粮食,所以一些人可以脱离日常的生产,专心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些脱产的人贡献了文字,神学,天文,哲学,政治,等一系列文明关键性的地基建筑。文明的成果因此可以积累,越发展越快。这样一来,居住在都市里就成了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这个解释确实可以说明在文明发展初期,人类为何会选择都市这种生活方式。之后人类的历史发展,是越来越多的人住进都市。直到今天,虽然都市里依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依旧无数人选择远走他乡,去大都市生活。是什么因素,让都市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为什么人类住进都市里就不走了呢?
作者莫利斯的说法是,因为都市满足了人类的一个关键诉求,那就是追求刺激。
追求刺激是埋藏在人类天性里的关键追求。莫利斯解释说这可能和人的杂食天性有关系。一些肉食性动物比如猫头鹰,是可以做到长时间保持不动的。因为只需要捕食一次,就可以保证很久都不饿。但是杂食性动物是不一样。他们是机会主义者。他们需要不停地寻找捕食的机会,才能确保自己可以找到足够多的食物,才能够活下去。人类是杂食动物的一种,所以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寻找机会,一刻也闲不下来,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追求刺激,讨厌无聊。
人类有多讨厌无聊呢?我看到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可以给一个很直观的说明。2014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展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对每个受试者释放了一个有一定强度的电击,并且采访他们的感受。绝大多数人表示,太可怕了,太难受了。有人甚至表示,宁可付钱也不希望再被电了。在实验的环节,受试者会被关进一个房间独处思考。在此期间,他们什么也干不了,除了可以按按钮,再被电一次。结果受试者中67%的男性和25%女性再次主动电了自己。 为了保证刺激的充足,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花样。有时候人们会解读并且放大一些刺激。比如书里提到,男性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魁梧在西装里加入了垫肩,而女性改变了自己唇部的颜色让自己显得更健康,也就是涂口红。而人类对于刺激非常容易感到腻烦,所以时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替一次款式,为了保持刺激的新鲜感。
除了追寻直接刺激,人类还发明了一系列的游戏来模拟刺激,获得满足,比如足球篮球等一系列体育赛事,作者认为这些赛事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这些比赛模拟了狩猎当中的一些关键元素,比如足球和狩猎都需要团队配合,再比如足球最后的射门这个动作模拟了击杀猎物的最后一击等等。
从刺激的角度来看,都市就有了一种不可撼动的优势。如果我们住在都市里,可以随时享受到各样的美食,可以听音乐会,可以看电影,可以观看各式各样的体育赛事,游戏实况,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衣服,鞋子,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甚至连遇到有趣的人的概率,都会大得多。为什么都市会有这样的优势呢?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根源恰恰在于超级部落的人口规模。大规模群聚可以进一步推进劳动分工。有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回老家,是因为老家压根儿没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有更大规模的部落可以养活更加精细的工种,在大都市里,有人可以专门从事艺术创作,专门开发某一种美食,专门从事体育项目。这些人反过来又更加丰富了都市里的刺激,让都市变得更加的不可替代。
当然,刺激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适度。也有不少在都市里的人会感到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想要回乡下生活。对于这样一部分人,莫利斯说,都市也会对他们施加一种潜在的影响,那就是会不自觉拔高他们接受刺激的水平。一旦一个人适应了高水平的刺激,就很难再对低水平的刺激感到满足了。所以虽然不少人吵着要去乡下隐居,但是一般住不了两天,又会再次回到都市里生活。有的人回到乡下以后倒是没回城里,但是他们总会觉得乡下缺点什么,所以会积极改造乡下,一会增加个酒吧,一会开展个什么新业务,不知不觉,人虽然没有回到城里,但是把乡下给都市化了。 莫利斯解释说,这背后的关键就是,都市不可逆地拔高了人们对于刺激的接受水平。
我们这么说容易给人一个感觉,那就是都市特别狡猾,通过源源不断的刺激把所有人都留在这里。但其实这还不是事情的全貌。都市除了提供了足量的刺激,它还为人类迸发足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孕育场所。
现在生活在都市的我们,一般都会觉得创造力是特别正面的存在。但是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创造力其实也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力量。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想法新思路往往需要经历大量的试错。这背后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大量的资源去做一些没有直接收益的事情。一些新想法甚至会冲击,挑战乃至摧毁原有的社会规范。这样一来,如果一个社会想要享受创造力带来的巨大红利,它必须同时拥有强大的力量来维持自我。作者将这种聚拢社会,维护稳定的力量称为内聚力。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地方作为孕育创造力的绝佳温床,那么这个地方同时要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内聚力。这个诉求其实是有一些矛盾的,因为创造需要一定程度的无序,而内聚力需要足够的秩序。那如何做到这样灵活的秩序呢?作者说,当下可以平衡创造力和内聚力的群居方式,依旧只有都市。因此,虽然都市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但是人类又不得不依赖都市。甚至可以说,即使我们想要发明出一种超越都市的生活方式,我们也需要都市,来孕育我们的新思想,新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都市是都市问题的解决方案。
《人类动物园》3.第二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人类动物园》3.第二部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