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好,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当我们谈及“梅里雪山山难”,并不是指1991年孤立的山难这一事件。它只是一切的开始:随后两年的搜救,1996年的第三次攀登,1998年明永冰川涌现出的遗体,2001年禁止攀登,2010年开始成为户外胜地的村庄。小林讲述的,并不是山难本身,而是“登山文化与神山文化的冲突”“村民和外国人的关系”等等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小林用二十多年一一记录、理解、抚平。
本书中文版出版的时候,正逢梅里雪山山难30年。这么多年里,小林仅在2011年没有到访明永村,原因是他做手术切除了10%的左肺。康复后,他马上又进入梅里雪山继续搜索,找到最后一名成员对他非常重要,小林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想继续找。”
但在中文版出版的这一年,他的想法也开始改变了。根据测算,他认为最后一位队员的遗体大概率已经从冰川末端流入河水之中。他在后记中说,希望疫情能够赶快过去,这样他可以再进一次梅里雪山,如果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将结束这场近三十年的搜索。
他用了二十多年和亡友进行一场漫长的告别,梅里雪山也融入了他的心灵,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回到日本后,小林在日本创立了“卡瓦格博研究会”,研究藏族及喜马拉雅地区的自然信仰。在他心中,死亡已不再是结束,在目睹了挚友们的遗骸,又体验过藏族人对生死轮回所抱有的认知和信仰后,他从一个蔑视信仰的年轻人,变成了敬畏自然的老人。他说,也许越过死亡,生命仍然会以某种形式存续,他希望自己成为那些永远留在梅里雪山的队友们意志的存续。
前往梅里雪山寻找十七具尸体,是一件面向过去的事情,但小林希望将它转变为连接未来、具有创造性的事情。为了表达对明永村的感激之情,村长扎西的女儿白玛次木在京都大学山岳社资助下去了日本读书,这位开朗乐观的藏族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京都大学。毕业后,白玛次木和一位京都大学山岳社的同学结婚生子。
小林说,“十七人的遇难,原本是个悲伤的事件,却因为白玛次木一家人的存在,在日本和梅里雪山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得以长久相处,这是极为珍贵的。” 一座山改变了小林尚礼一个人的命运,也让更多人联结在一起。
《梅里雪山》5.总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梅里雪山》5.总结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