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2.第一部分

《梅里雪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次登山活动的缘由,为什么这次攀登队伍是一支由中日两国组成的登山队伍?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在有计划地逐步对外开放,创造和其他国家的交流机会。对于自然景观丰富的云南,体育活动成了重要的交流途径之一,比如邀请国外优秀的体育团队,通过登山、漂流等体育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云南。有登山文化的日本积极回应,两国经过数年准备,1987 年,日本登山队向中国递交了攀登卡瓦格博峰的申请,88年取得了登山许可,中日双方共同组建了17人的中日友好登山队,队长是日本著名气象学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队长是中国登山家宋志义。日方的成员主要是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的学生,中方的成员则是中国登山协会和云南省登山协会的专业登山家,还有两位德钦县当地的搬运工。
小林说,这本是一桩好事,登山队的队员都对此非常兴奋。尤其是对日方来说,这是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准备了十八年的海外登山项目。京都大学登山队的实力很强,在日本大学中数一数二。有些京都大学登山队的成员毕业了,依然痴迷于和大学的朋友一起登山,于是组成了学士山岳会,毕业后继续结伴挑战各种高山。于是日方成员有四十五岁的井上治郎这样京都大学的研究员,也有三十多岁,已毕业多年的山岳会成员,还有二十一岁左右在校的登山队成员。
其实这支队伍并不是攀登梅里雪山的第一支队伍,早在1989年,京都大学山岳社就派出了学者和摄影师组成的先遣队,考察了登山路径。1990年12月4日,第二支登山队正式向梅里雪山出发,遭遇山难的正是这支队伍。
小林告诉我们,这支登山队从一开始就非常不顺利。
起初,登山队到达了山脚下的明永村。藏民和登山队的科学家们相处得很愉快,但当真的要攀爬山峰时,登山队遭遇了村民的强烈抗议。登山队启程前,当地藏民甚至封桥堵路,原本友好的村民拒绝帮登山队搬行李,拼死告诫登山者,不可以登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一开始淳朴的藏民们并不知道,登山队一直说的“梅里雪山”这个名字,指的就是神山阿尼卡瓦格博。
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是云南最高峰,也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被誉为“雪山之神”。1957年,云南测绘队在制作大比例尺地图时,以军用地图为依据,将澜沧江西岸的怒山山脉均标为“梅里雪山”,把卡瓦格博也标为“梅里雪山”,这个实际上的错误叫法便相传至今。
一直以来,攀登“卡瓦格博”都会遭遇当地村民激烈反对。因为在藏民心中,神山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山脚下转山是很好的,但绝对不可以攀爬。藏族有一个传说:“当人类登顶卡瓦格博,神便会离他们而去。依靠着神生活的他们,便会有灾难降临。”如果有人攀登上神山,山下的人就会生病,遭遇自然灾害。
可是,登山队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二十一年来梦寐以求的登顶目标近在咫尺,自然不肯就此放弃,于是执意登山,由中方的人和村长安抚村民情绪。
小林觉得,这是登山队代表的现代的登山文化,与村民坚持传统的神山文化产生了冲突。不止如此,登山过程中,两国队员之间的观点也产生了冲突。
小林在书中写道,15日,他们正打算在5100米高度建立三号营地,对营地的选址,双方在会议上出现了激烈分歧,日方要把帐篷设在更靠近山体的位置,而中方的副队长宋志义则认为在山体200米开外搭设帐篷更安全。如果实在相持不下,干脆中日两方分开扎营得了。争执僵持了两天,宋志义突然同意了日方的建议,把帐篷挪了过来。自此,全员遇难的关键,三号营地的位置确定了下来。
1990年12月21日,登山队带着日本寺庙的护身符和喇嘛们的祝福,正式朝顶峰出发。突击队5名队员到达海拔6470米的高度,距顶峰垂直距离仅240米。突然,气温骤降,暴雪来袭,日本队员在日记中写道:“天气越来越坏,风也越刮越大,卡瓦格博的脸躲在一大块很厚的云层中。我们坚持不住了,准备往下撤。”结果晚上风又停住了,月光照亮了下撤和登顶的路,登山队大难不死,又看清楚了最后的地形,回到三号营地休整的登山队,决定再次冲顶。
与此同时,登山队逼近峰顶的行为强烈冲击了藏民的信仰,成千上万的藏民甚至在飞来寺向卡瓦格博祈祷:“是时候施展神威了,将自大的登山者驱赶吧,否则我们就不再敬你!”
1990年12月29日开始,连续的暴雪将登山队困在三号营地,他们与大本营的联络时断时续。1月4日早上,天空突然放晴,但三号营地的位置被彻底掩埋,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至此,中日友好登山队的17位登山队员全部遇难。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梅里雪山》2.第一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