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4.第三部分

《梅里雪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说完了遗体搜寻,我们再来看看小林尚礼是如何融入明永村的?山难又是如何改变了当地人和登山队员亲友的人生?
寻找十七位友人的遗体,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小林在这件事上几乎花去了他一生最好的时间,可以说,他是以一个奉献者的姿态去做这件事的。他应该获得尊敬。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一开始,雪山脚下的明永村村民完全不待见小林,他们常常以满含敌意的目光看着他。
因为在村民看来,小林代表的,是那群玷污神山后,遭受惩罚的外国人。村民无法忘记登山者对他们信仰的践踏。小林刚到明永村的时候,给他住的是四面漏风的废弃屋子。他无法一个人将沉重的遗体搬下山,就拜托村民们,村民们却是很厌恶的样子。他深知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客人。可是小林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想了解村民的想法,他想了解村民们为何信仰着这座神山。小林面临着如何才能获得村民信任的重大挑战。
一开始,小林的中文不好,他甚至无法表达他的善意。他和村长的交流只能用写字来实现。但出乎意料的是,村长扎西在纸上写下:“欢迎你来到我们村子,我正发愁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遗体。去年搜寻遗体时,你把营地的所有垃圾都清理干净才下山,我觉得可以信任你。你住在我家吧,我来保证你的安全。”小林感到了沉甸甸的信任,原来除了语言,还有其他东西能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彼此理解。
村长和小林定下规矩,每搬运一具遗体,小林需要支付给明永村800元,扎西村长把这800元的去向规定得明明白白,每个参与搬运的村民获得100,剩下的钱平分给每一户。 100元在农村虽然不少,但在游人如织的明永村,这是个不划算的事。于是扎西村长用抽签的方式,让抽到的人家出人参与搬运,领取报酬。扎西这个举措安抚了村民,即便是对登山队和日本人有敌意的村民,也不会再在面上表现得不满,更重要的是,随着更多人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搜寻工作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大家知道了,小林搜寻遗体也是为了保护村里的水源安全。
但是,小林依然对村民的信仰不够了解。一天搜寻完遗体,在坑坑洼洼的下山路上,小林问扎西:“关于攀登梅里雪山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此前,他从未敢和当地藏民提起这个话题。小林在书中提到,他至今还记得那一刻扎西的神情,他驻足瞪视着小林,一字一句地说:“任你是谁,都绝对不允许攀登卡瓦格博!神山,就像亲人一样。如果踩你亲人的头,日本人也会生气吧?” 小林说:“我被扎西搏命般说出来的话击溃了,不由地退缩了一下。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了解得越多,对人与山之间的深刻联系感受得也就越多,我不断地思考我们一直在做的‘登山’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小林开始认真观察着身边村民,他发现,明永村的清晨,是由村民的一声“呀拉索”,向梅里雪山的祈祷声中开始的。对雪山的信仰就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风雨无阻。2001年,卡瓦格博禁登了,但更多的人来到神山脚下的朝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藏民们心中的神山,小林分别在1999年、2000年和2003年和明永村的村民一起,完成了三次转山之旅。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宗教活动,步行围着圣山转一圈或几圈,表示虔诚。村民们认为,一辈子若能转三次卡瓦格博是最吉祥的。前两次转山,小林都是为了自己,2003年,他决定以吊唁十七位逝去的友人为目的,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山巡礼。梅里雪山的转山路,一圈需要10天左右,吃住都在外面,危险又辛苦。三次转山后,小林对卡瓦格博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登山者时,小林只关注白雪覆盖的峰顶,而现在他的眼中还有雪山脚下宽广土地上的种种事物。既有生长着仙人掌的干热河谷,也有遍地高山植物的寒冷垭口,在这个过程中,小林学会了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这片土地。
理解了神山的小林,也渐渐被明永村村民接受了。在他刚刚在明永村常驻时,村民之间聊天时把他称作“那个外国人”。后来有一天,小林遇到了一帮小孩子,其中一个男孩看到小林之后惊呼:“他是外国人!”这时,周围的小孩们回答说:“他不是外国人,他是小林!”见到遗体都不曾哭泣的小林,却在得到孩子们认可的那一刻落下眼泪。每一年回到日本,小林都会把过去一年为村民拍的照片洗出来,等回到明永村后挨家挨户发放 ,很多村民童年唯一的照片,就是由小林拍摄的。可以说,小林是以他的谦虚诚恳,善良执着,数十年如一日地打动了所有人。
后来,小林也曾带领遗属,来到明永村,见一见那座带走他们亲人生命的雪山。队长井上的夫人,为了此行,辞掉了多年的工作。这一年,她已是接近70岁的高龄了,在丈夫遇难后,她继续着丈夫作为队长的立场和责任:别的遗属都急切盼望遗体早日找到,而她生怕自己丈夫的遗体先被找到。她甚至祈祷,“请让他最后一个出现吧。”
来到山脚下,仰望着壮美的卡瓦格博峰,队长夫人说,她明白了为什么她的丈夫最后要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冲顶了。小林感慨地说,经过岁月的冲刷,人们心中的冻土都得以不同程度的融化。
最后,小林在冰川上找到了一卷蚀锈斑驳的胶卷,正是他们的遗物。冲洗出来的照片中,有在山难地雪原上三号营地最后的全景,还有微笑着搬运行李的队员。这是他们在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的影像。遥隔二十多年的时空,小林终于与友人们重逢了。朋友们在照片上依旧是年轻的二十一岁的面庞,而拿着注视着照片小林已经头发花白了。
在小林和扎西的商议下,2006年,对十七位登山队员的纪念碑在明永村落成,只使用汉字碑文,采用藏化风格。这座纪念碑至今仍被村民珍视和守护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梅里雪山》4.第三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