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那么如何来检讨这两次北伐的得失?曾瑞龙分析说,失败的根源,在于宋初中央政府对外战略决策的矛盾性。一方面,要应顺文官士大夫的建议,希望边疆保持持久的和平,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又有恢复幽燕,实现中原一统,恢复昔日盛唐荣光的执念。
宋太祖的突然去世以及宋太宗仓促继位,又让这种政策的分裂性进一步显露出来。宋太宗出于维护自己权力和地位的考虑,决定采取冒险性的军事行动来达到目的,但这种赌博失败了。
事实证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积极弹性防御策略,是有效的,从979年到986年,从满城之战开始,宋军利用弹性防御取得了一系列中小规模的胜利。毕竟,以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军队,很难通过主动进攻获胜,因为草原民族的骑兵拥有绝对的机动性,可以选择在最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在最有利的战场上和对手作战。
草原骑马民族的军事优势,必然转变成政治和外交优势:他们既可以遵守和约,享受宋朝送来的巨额财富,也可以随意撕毁和约,兴兵南下,进行劫掠。而宋朝只能被动应对,疲于奔命。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在之后历代宋朝皇帝和士大夫官僚眼里,都是难以容忍的。
事实上,纵观宋代大多数的对外军事失败,比如元丰年间的灵夏之战,开禧北伐等等,都多多少少带着宋太宗这两次失败的影子:就是在长期和平之后,谋求通过一次冒险性军事行动改变被动局面,但最终以惨败告终。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4.第三部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4.第三部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