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话》2.中世纪(4-13世纪)

《西方美术史话》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然后接下来就到了中世纪,中世纪就是基督教艺术的主题。耶稣诞生以后,一直到公元4世纪的时候,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赦令”,然后基督教成为主宰欧洲大地最主要的宗教形式,艺术也随之发生改变。

西方美术史话读书笔记

慕容引刀:艺术更多地是在为宗教服务。

樊登:那段时间,西方艺术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慕容引刀:艺术为宗教服务,它更多地是在教化大家,所以它要强调神性,不能显得太过于“人”。圣像的背后或脑后一定要有光环,一定要看上去庄重、庄严,这个是它的一个特点。当然,它的另一面就是显得不那么可亲、特别地呆板,这也会成为它的一个特征。

樊登:我在国外游学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说,你去看中世纪时画的耶稣,哪怕是个小孩,他也是成人的脸庞,他是非常严肃的。

慕容引刀:对,不敢不严肃,他必须严肃。

樊登:他完全没有孩童的那种天真、可爱、稚嫩的感觉。

慕容引刀:没有,他就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宗教的符号。

樊登:中世纪的时候是拜占庭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一个融合时期,希腊的这种多神文化整个融合在一起,最典型的代表特征可能就是哥特式建筑,对吧?

慕容引刀:对,就是代表着向上的追求,代表着上帝的方向的那么一种气质,整个都往上高耸。

樊登:哥特式建筑最典型的就是巴黎圣母院,你一进去以后,会看到上面有一个大挑空。

大家知道什么叫哥特式吗?哥特其实是一个在欧洲进程中早已消失了的野蛮民族,哥特实际上是“怪诞不文”的意思,它代表着一种批评,用它来形容某个东西并不文明,但是后来为什么用这个野蛮的名字来命名教堂的风格呢?

慕容引刀:我觉得这个还是历史上的一个约定俗成。其实我们很多词,现在再看就觉得这个词挺高大上的、挺了不起的,比如洛可可。但它原来是用来形容一种珍珠、一种贝壳类的东西。包括咱们现在说印象派、野兽派,实际上都是当年的批评家在批评他们的时候用的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西方美术史话》2.中世纪(4-13世纪)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