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3.第二部分

《Facebook》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基因是如何成就Facebook的。Facebook发展史,可以简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4年到2006年,Facebook从大学社交网络,发展成社交网络领域的霸主。第二个阶段从2007年开始,Facebook推出了开放平台,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以开发在Facebook网站运行的应用。拥有平台,意味着Facebook上升到了科技食物链的顶端。这两个阶段中,这家公司“快速行动,破除陈规”的基因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先看第一个阶段。Facebook快速崛起在用户规模上体现得最突出。Facebook最早只开放给哈佛学生使用,后来逐渐拓展到其他校园,用户数量一路上涨,但在2006年中期,增长停止了,大学生基本都注册了,而高中生不太买账。作为应对,2006年9月,Facebook开始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注册,大量用户涌来,这一年的年底,Facebook拥有了上千万用户。用户增长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可怎么让他们留下来,最好还能天天都使用呢?这个问题,扎克伯格提前就想好了。在推出开放注册的几天前,Facebook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动态消息”,通过它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社交圈中发生的事情,比如,你的朋友把某个歌手添加到自己最爱的歌手清单了,或者你的暗恋对象恢复单身了。在Facebook的设想中,这个功能既能让发布的人有新的方式分享个人信息,还可能让人上瘾,就仓促地发布了它。然而,一开始的时候,很多用户并不接受动态消息,甚至还引发了大规模的公众抗议活动,人们抱怨自己被一大堆与朋友有关的信息淹没了,自己更改一下感情状态结果所有人都知道了。扎克伯格考虑过把网站恢复到原先的样子,但他的团队发现,人们嘴上对动态消息很不满,可他们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扎克伯格决定保留动态消息,并公开对用户承诺,会增加对隐私的控制,比如,用户可以控制谁能够看到自己的动态。动态消息团队通宵工作,落地了扎克伯格的承诺。最终,用户爱上了动态消息,也留在了Facebook。Facebook的一位员工对作者说,动态消息的这段故事是扎克伯格和公司的一个缩影,“我们的意图是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失误,我们承认了失误,解决了问题,然后继续前进。这基本上就是Facebook的运行方式。”Facebook发展到第二阶段,上升到科技食物链的顶端,却再次遭遇增长放缓。2008年初,Facebook“一切都陷入了停滞”,用户人数停留在9000万左右,没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解决这个问题,让Facebook继续增长下去的,是Facebook著名的增长团队,这个团队当时的管理者叫帕里哈皮亚。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组建一个高度自由的团队,专门负责积累和留住用户。比如,在留住新用户方面,增长团队的数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新用户注册Facebook后没有迅速与7个新好友建立联系,那么Ta很有可能会放弃这项服务。怎么留住这些用户呢?增长团队发现了一个很有效的工具,叫作“你可能认识的人”,简称PYMK(people you may know),就是向用户呈现潜在的好友。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好友的好友”,增长团队的一位成员说,如果一个人出现在你的推荐名单中,最大原因是Ta是你好友的好友,Facebook认为你们可能相互认识。PYMK在用户中很受欢迎,它会提示用户添加更多的好友,建立新的社交连接,这些新连接能提升用户使用Facebook的体验,“因为每个人的使用体验都取决于Ta的好友所贡献的内容”。PYMK有效降低了新用户放弃Facebook的概率,用户规模继续增长。2008年8月,Facebook宣布,注册用户数量达到1亿。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增长团队功不可没。这个团队一开始只有几个人,专注于增长,负责提升新用户体验,比如注册体验和邀请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团队负责的业务越来越多,势力范围越来越广。你可能会想,难道这个团队就不会失败吗?当然会失败,增长团队的很多行动都很迅速,接着会因为行动鲁莽而被打脸,然后行动赶紧被撤回。不过,这些失败在巨大的贡献面前微不足道,Facebook的一位前高管说,“对于失败没有太多的自我厌恶,这是Facebook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Facebook定义了公司价值观,有五条:专注于影响;大胆;快速行动,破除陈规;开放;打造社会价值。至此,“快速行动,破除陈规”在Facebook从隐性基因变成了显性基因。这家公司还有一句非官方座右铭是,“如果你不再恐惧,你会怎么做?” 潜台词是:行动吧,最坏能有多坏呢?那时候,Facebook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增长的世界里,尽一切努力推动增长,他们不断试验自己的算法,用数据来衡量一切。在这个世界里,用户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指标。如果你是Facebook的用户,你的每次点击操作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这些动作能够增进Facebook对你使用软件的行为的理解,也就每天都能在用户体验上做出改进。也有人从这些价值观和口号中,读出了负面的意味,一位前员工对作者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拥有一个共同主题,也就是基本上我们只关心增长。我们没有真正衡量或关注我们可能造成的任何其他问题,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来推动增长。而且,坦率地说,我们也不太在乎产品的改进或完善。我们只想快速行动,把能够产生我们预期影响的东西推出来,然后继续下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书笔记 » 《Facebook》3.第二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